债市寒冬:首次评级下调潮导致千亿债券暂缓发行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niu519
浏览:13073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月27日中国基金报做出统计,4月至今9成纯债都没能赚钱,而随着信用风险的不断爆发,从民营企业蔓延至央企、地方性国企的违约风波让债券一度力压A股成为基金经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债市到底怎么了?还能不能继续玩了?
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今年来共有572只债券出现负面事件,4个月分别发生87起、140起、184起和161起。
其中251只被调低主题评级,72只评级直接被调至负面,102只列入可能调低观察中,另有49只债项评级被调低,6只可能调低,21只被推迟评级。
当然,还有14只债券的担保人受到影响,或代偿或调整评级,35只债券甚至被交易商协会给予自律处分。
债券市场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评级下调潮。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11个债券发行主体共计22只发生违约事件的债券,在统计中这些债券均以未及时拨付兑付资金为由被列入负面清单。
沪上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解释道,近期导致债券市场下跌有三大因素,一是多重信用违约事件致使信用债抛售压力较大;二是机构资金降杠杆的行为正在发生;三是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有一些变化,资金面较为紧张。
其透露道,目前债市最大的风险便在于信用风险,“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传统行业中亏损、现金流不足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很多,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信用问题不容小觑。另外群体的降杠杆行为尚未结束,也给市场带来压力。”
不过上海元普投资基金经理黄智海表示,债券违约在国际市场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反倒是中国以前的刚兑信仰一直阻碍市场对风险定价的正常发展。“很多对债券不了解的投资人常常误以为违约率上升是中国债市最大的风险点,其实恰恰相反。首先,违约率上升才能倒迫中国评级机构正确地对风险作出评价,现在国内四大评级机构,对很多资质不佳的发债主体给出AA级的评级,这种虚高的评级没有多大参考意义,而且不能有效地为投资者筛选出违约风险低的债券。我们看到即使是同一发债主体的评级,国内是AA级,而标普却只是B-级,这种评级上的差异带来的是两地债券YTM上的差距可能超过4%,国内的债券投资者应该获得更高更合理的风险收益。另一方面,违约事件能促使券商在承销债券时做好审查工作,减少道德风险,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优质债券。违约率上升只是短期情绪上的利空,但能使整个债市长期健康发展。”
但这依然冲击了整个债券市场,影响在哪里?影响在后续债券的发行。
截至4月27日,共有237只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和2014年则分别为315只和180只,对比之下,可见今年前四个月债券受影响情况尤为惨烈。
其中仅4月份就出现116起,据测算,规模超过千亿,另据彭博数据显示,中国3月就有62家企业取消448亿元的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
H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指出,短期内债券市场将进入震荡反复阶段,从中期来讲,债市或面临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历经了较长时间的债券牛市,在宏观经济企稳、信用风险频发的背景下,下半年的债市收益率预计是向下的。
这简直是又要让一群从股市逃到债市的投资者倍感心酸。
不是说冬天要过去了吗?
不是说可以手拉手一起看樱花吗?
都是骗人的!
据了解,大多数债券基金经理仍将采取保守的操作进行“猫冬”。
上述沪上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指出,目前债市仍有恐慌情绪,短期内调整尚未结束。二季度将本着“安全第一”的态度谨慎观察,等待下跌后的机会。
而黄智海也表示,在春节后公司已陆续进行去杠杆、提高高评级债券比例、减低组合久期等手段预先做好防守准备,目前组合内评级为AA+和AAA债券比例达到70%以上、平均久期只有2.2、不带杠杆。
这样的债券市场会不会更好呢?或许短期内基金经理应该都要配一些头疼药,不然这个寒冬说不定会非常漫长。
解读:目前的市场不仅仅有外围股市和经济不景气的风险,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就是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债券违约的风险目前正向A股市场传导,这也是道指目前市场股指多空资金明显观望的主要因素。因此,虽中国经济数据书友好转,但由于债市风险因素,投资者依旧恐慌。而据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债市仍有恐慌情绪,短期内调整尚未结束。二季度将本着"安全第一"的态度谨慎观察,未来依然是向下。债市的寒冬成为对A股带量了重大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