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心得(58)-评“股灾3.0版:证监会主席下课能不能解救中国股市?”(2016/1/12)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bakerzhan
浏览:28043
回复: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bakerzhan 于 2016-1-12 14:41 编辑
算上元旦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到1月8日,中国股市又是一轮比较大的下跌,不少人已经定义为中国股灾的3.0。一年以来,每次股市大幅下跌,嘲笑证监会就成为一帮loser和股市公知、股市二流批评家的乐事,一些亏得灰头土脸,被家人骂得抬不起头来的股市消费者,就一厢情愿地希望证监会主席肖钢下台。 新年以来,刚实施不久的熔断制度就因为连续2次导致股市提前收盘,引发了段子手们空前的创作热情(也不知段子手们有几个能成为宁财神这样真正靠编段子吃饭的人),老王成为中国股民们知道的在世的、最著名的喜欢吃辣椒的人。于是肖钢再次“成功”地按股民的“设计”下了台。 这里要问一句,本周激烈反对熔断制度的人,有多少人在这个制度宣布之时就反对这个制度,反对意见明确出现在自己的博客或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有多少人专门向证监会反馈过这种意见? 还要问一句,如果以后中国股市出现7%以上的跌幅,又会有多少人跳出来破口大骂指责证监会反复无常,强奸民意,停止了熔断制度? (我是证券市场20年的老兵,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暴涨和暴跌,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我最深切的体会就是:证监会从来就不关心指数的涨跌,而是关心如何让更多的公司IPO上市,这个观念从股市设立之初到现在一直贯穿每个证监会领导的交替。从当初的为国企脱困,到现在的为众多小微企业创业,虽然目的不同,时代在变,但是对指数涨跌的无视始终如一,所以才有证监会历任发言人的经典答复“指数的涨跌是市场自身的行为,我们呼吁投资者冷静面对当前的股市波动,谨慎操作”。就是因为证监会领导始终认为指数的涨跌不是他们要关心的事情(也是关心不来,无法操控的),所以历任证监会主席都是从银行系统选派的,对于股票二级市场的炒作规律完全不懂,对于股民的思维模式完全不懂。这些经济知识渊博的银行系统官员,无法理解金融知识水平捉襟见肘的股民面对股市暴涨暴跌而造成的恐惧和贪婪为何如此之大,为何如此不冷静?在这里我要对这些银行业的顶尖人才(也就是证监会主席/副主席/主席助理/司长/局长)讲一句大实话:因为你们从来不拿自己的血汗钱买1股股票,所以你们永远不懂,也不愿意去弄懂为何股民面对暴涨暴跌产生的情绪波动如此之强烈?而这种情绪的波动又会影响到股市的更加剧烈的波动? 我记得股灾之后很多专家学者首先提出了效仿美国股市的熔断机制,这个建议当时并没有任何人反对,只是有些学者认为有了10%的涨跌停板制度,再加一个范围内的5%和7%熔断机制似乎多此一举。这次股灾下跌到3373点的情景我经历过,但是国家队开始大张旗鼓救市然后再暴跌到2850点我从未经历过,但是我在搞明白了这次股灾是因为1:5甚至1:10的高杠杆配资引起的以后,我认为这场股灾仍然是我20年经历的一个变种而已,并不是完全崩溃无法应对,那就是就地卧倒等待爆仓盘的彻底退出,否则明知道有爆仓盘明天继续卖,谁敢今天就进场买?我们确实会承受短期巨大的账面损失,但是只要你坚信中国还需要股市,宽松的流动性必然会流向股市,那么杀得面目全非的股票一定会有资金愿意买的。但是大部分的散户既没有20年的经历,也没有20年的感悟,所以他们盼望的是上市公司赶快找个理由停牌,甚至永远不要复牌(他们把这称为有良心的上市公司),那么他们的损失就不会持续,于是网络媒体上专家的熔断机制观点也得到散户的广泛支持。 但是作为金融知识渊博的领导,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不论你是从半中间什么位置接任的,你都要对中国股市25年的经验教训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对股市设立的初衷有坚定的认识,简单地说股市就是由“募资者”和“投资者”组成的,证监会就是设立一个中介场所,保持足够的中立和公平态度,监督双方的交易行为(就是博弈),同时投资者之间也有交易行为(也是博弈),所以股票市场不仅是一个立场对立的博弈场所,也是一个共存共容的游戏场所,你不能允许输了的一方回家做个炸药包然后冲回这个场所与大家同归于尽,所以我们看到美剧中赌场都有严格的安检措施和众多的持枪保安,还有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一方面是显示公平,另一方面也防止破罐子破摔的捣乱和出老千的欺诈行为。这样的措施展示给大家的是,不具有倾向性,但是绝对公平,目的就是希望赌客放心来玩,即使输了也是愿赌服输,心平气和地离开。 坦白说中国股市25年的发展,我认为历任证监会主席都没有改变游戏规则偏向于“募资者”的问题,毫无疑问偏袒“募资者”对证监会的官员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这是个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所以从“股权分置”到“IPO扩容”,从“新股高价发行”到“注册制加快推行”,从“推进科创板”到“推进国际版”,所有这些措施让中国股市陷入一次又一次暴跌,IPO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暂停,因为投资者看不到一丝获利的希望,所以争先恐后落荒而逃。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令投资者不寒而栗的政策今天已经解决了,遗憾的是这些解决都不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为投资者提前搬掉投资道路上绊脚石,放心大胆的心情舒畅地投资,而是在自己设立的股市实在办不下去的情况下,不得已才挤牙膏式的挤出来,而且还留有余地,这是为今后的再次偏袒“募资者”留下可操作空间,不幸的是也为今后股市再次暴跌埋下了隐患。所以2015年的暴跌和2016年的暴跌其实都是可以预料到的,因为证监会并没有也从来没有真想解决制度上和观念上的顽疾,只是在试探投资者的忍耐度和爆发点,然后爆破一处就修补一处,所以我们看到中国股市就像一个补了很多处的惨不忍睹的搪瓷盆,这就是那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马马虎虎再三年,战战兢兢还三年,视而不见又三年,顾左右而言他还三年”。如果证监会的继任者仍然不敢改(或者不愿意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那么无论换谁上来中国股市仍然是危机四伏的陷阱。) 不管因为到了年龄的原因,工作调动的原因,是辞职的原因,是因为其他原因,肖钢离开证监会主席这个岗位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果真按照一些股民的意愿,让肖钢下课,中国的股市究竟能不能出现如下几个改变: 改变之一:中国股市能不能改变七亏二平一盈,成为七盈二平一亏? 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从一个十年或更长的周期来看,在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或熊牛周期之后,股市整体估值回到一个基本相同的水平,则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将导致股市财富的真实增长(对投资人而言,则要扣除交易费用)。 但如果只是几个月,一两年的行情,股市基本上不创造财富,某种意义上讲一些人大亏贡献了大赚之人的利润。 去年亏损累累的投资人的钱去哪里了?当然不是无端蒸发了,而是流入了在上证指数2000点左右就提前布局,并在高位撤出的投资人口袋之中。每当股市跌到一个相对的低位,失去信心亏损离市的投资人,就在股市中留下了随手可捡的财富。这种股市规律,不是肖钢下课就能改变的。 改变之二:中国股市就不会有暴跌了? 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的股市,会仅仅因为一个监管官员的离职而不再出现暴跌行情。股市自有其运行规律。股市最大的规律是涨久必跌,涨高必跌。 越是历史不长的股市,越是投资者经验普遍不丰富的股市,散户交易量占比越大的股市,发生暴跌行情的概率就越大。 尽管目前A股市场较去年上证指数5178点的高点风险释放比较充分,但毕竟离2014年2000点左右的低点仍有巨大的累积涨幅,经济仍在探底,谁也无法保证中国股市今年就不会再有单日千股跌停的行情出现。 改变之三:投资人的投资水平就能明显提高? 我加入的一些股票投资类的微信群、QQ群,水平越高的人,越鄙视内幕交易,在股市暴跌时阴阳怪气的话越少。 而那些投资水平差的人,每当股价下跌就像祥林嫂一样抱怨不休,就是不知道检讨自己在投资上犯了哪些错误,以后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在中国股市妄想不劳而获,甚至是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有多少人认真学习了100本以上的股票投资经典书籍,而不是妄想有人能持续又准确地向他们免费提供黑马股的名单?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我本人并非是一个在股票投资上勤恳学习的榜样,很多股票投资的经典书籍,我是进入股市五六年以后才首次阅读(入市的第一次牛市以亏损告终,痛定思痛才加强学习)。 记得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对投资真正有效的方法都已经印刷成册出版了。我自从2012年末,在入市第13个年头终于认为自己“得道”后,从未公开过自己在股市中生存的投资方法,但我发现一些投资大师,个人投资者,真的就在自己的书籍中公布了自己的有效投资方法。 中国的投资者们真的普遍不爱学习,因此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对任何一个个人投资者或是亏钱上百倍于个人投资者的机构投资者,如果不能老老实实地学习股市基本常识,不懂装懂,把自己扭亏或是赚大钱的希望寄托于证监会主席的更替,还是趁早离开股市为妙。 肖钢自上任证监会主席以来,中国股市涨幅其实非常大,从2013年3月17至今,上证综指从2278至3186,涨幅为39.90%。这么大的涨幅,那些成为市场失败者的人,为何还留恋股市?嫌被割的不够痛,被别人赚得不够多? 改变之四:投资人因股市下跌亏损的钱就能从财政部门得到返还? 这同样不可能。正常完成的交易,不管买卖哪一方是因为错误的决策,还是因为下单时点错了数字,甚至是小数点点错了(2014年1月8日,沪市182天的正回购交易,盘中出现了价格为105的交易,估计就是小数点点错了。这个价格相当于用108%的年利率融资,当天的最低价是4.5,收盘价是5.32),完成的交易都不会被宣布为无效。 投资人必须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盈利了,税务机关不会来征税,亏损了,也不可能得到财政部门的补偿。 改变之五:中国股市就不会有IPO的压力了? 中国股市长期以来,基本上一直是一个融资市。中国股市不过20多年的历史,上市企业的数量却已超过有一两百年的美国股市。这恐怕也是中国股市最近十多年涨幅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和金砖国家中印度、俄罗斯、巴西股市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多数国家,中国的利率却明显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巴西的利率一直在10%以上,印度利率在5%以上,而中国早已经在3%以下了(低利率是股市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股市是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少见的没有超过2007年历史高点的股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中国新股的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格、高超募倍数)发行,这种涸泽而渔的IPO制度,恰恰是肖钢当证监会主席之后被纠正的。 2014年开始的新IPO制度显著减少了IPO对股市资金面的压力,上证指数2000点到5178点的涨幅恰恰是新的IPO制度推出后发生的。即使肖钢真的辞职下课,中国股市也不大可能像B股市场一样,一二十年没有IPO的融资压力。 改变之六:中国股市的各类勾兑就不复存在了? 这里引用某个微信公众号中一篇文章的一段话:“中国的投行界,太多权贵把控的色彩。从实体公司,到PE,到上市发行,到二级,到金融机构,等等,都能够很明显地看到不少权贵的踪影。 他们在觥筹交错间,在莺歌燕舞间决定资本市场很多层面的事情。资本市场几乎成了一个群体的套现平台。从已经被调查的证监会官员,所谓的私募大佬、股神,和一些企业的高管,券商高管,已经出事的投行界的形形色色的大老虎,可以嗅出背后的血腥味。这一切,肖钢的在位与离职都无法左右。 是不是中国股市真的这么黑暗,不能妄下结论,但中国股市中不少人获得内幕消息,从股市中掠夺大量财富,恐怕是事实。不可否认的是,在肖钢当证监会主席期间,对内幕交易和其他市场违法行为处罚最严厉,罚金最多,不少搞老鼠仓的基金经理进了监狱。 或许有人说是因为股灾发生了,处罚严是为了平息民愤,其实2008年中国股市跌幅更大。 即使肖钢真的下台了,也无法全面斩断从股市这个货币池中抽水的违法水管。或许让国家安全部门介入对股市内幕交易的调查,会立竿见影,但为什么这样的事直到去年夏天才发生? 改变之七:中国股市短线炒作之风会刹住了? 大约在2000年,美国老虎基金的朱利安尼,因拒绝参与当时泡沫明显的网络科技股的炒作而基金业绩不佳,导致投资人大量赎回,被迫清盘。据说当时也有投资人责怪巴菲特食古不化,坚持价值投资,错过了纳斯达克的大行情,准备在股东大会上对巴菲特扔鸡蛋。 朱利安尼是不幸的,因为纳斯达克在其基金清盘后崩盘了,直到十多年以后才重返历史高点;巴菲特是幸运的,没有迎来飞向他的臭鸡蛋,因为股东大会召开时,投资人才发现巴菲特管理的基金抗风险能力显著强于一般基金。 美国股市尚且如此,就不要指望中国股市有多聪明。 最近几年,中国小盘股的估值泡沫不断膨胀,众多投资人踊跃参与赌博行情,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去年就导致了较多投资人的巨亏。 投资价值明显的大盘蓝筹股却被认为是旧经济的代表,没有前景没有希望,乏人问津。如果我没有预料错的话,以创业板股票为首的高估值小盘股,未来即使没有注册制的全面实施,也会有一次更大规模的崩盘,散户们会损失惨重。 然而中国股市的这种炒作局面,不是肖钢下台就会明显改观。事实上即使是公募基金,也普遍成为估值泡沫巨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 改变之八:股市的印花税就会取消,央行就会大幅降准降息? 每当股市下跌较多,几乎都有人跳出来喊降低印花税。印花税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降无可降。我1999年3月入市之时,面对的是双向征收,税率为千分之四的印花税,现在只有千分之一且单向征收。 可见众多投资人对股市的基本常识不甚了了。财政部才是印花税税率升降的决策机关,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关则是人民银行,这些机关和证监会是平级单位。中国的央行从未专门为股市出台利好政策。 养老金入市是重大的利好政策,但决策权同样不在证监会。大幅增加QFII额度,引外资入市的决策权在央行下属的外汇管理局。这仍不是证监会的职权范围。 央行行长下台,证监会就停止IPO,或是继续禁止大非和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股份,以示庆祝,这显然是荒唐的。肖钢辞职,央行、财政部就出台股市的利好政策,同样是意淫。 改变之九:券商对股市的分析预测能力就能显著提高? 券商的分析报告是不少投资人投资股市的灯塔。问题是券商的预测报告基本上是没有用的。每一轮上涨市或是下跌市,都会出几个券商的明星分析师,不过却基本上没有持续准确预测股市的长青树。 2011年预测神准的凌鹏,转行做公募基金经理后业绩相当差。真正的长青树其实在民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我目前也只知道不到5个人。 最近10多年,券商没有一次集体准确预测了第二年的股市。2005年末,券商普遍没有预测到第二年的大行情。2006年末,券商普遍认为当年上涨较多需要调整。2007年末券商普遍预测黄金十年刚开始。2008年末券商普遍预测金融危机导致的股市下跌很难结束。2009年末券商普遍认为第二年行情看涨。2010年末券商很少准确预测了第二年的股债双杀。2011年和2012年,券商胡说八道的比比皆是。 2013年基本上没有券商提出牛市要开始了。2014年末,基本没有券商准确预告了2015年的暴跌行情。新年第一周,上证指数就快速跌破了较多券商对全年行情波动预测的下限(3200点)。 准确预测股指涨跌方向、幅度,是神仙才能完成的事,对于年复一年把自己的决策依托于券商的投资人,不论谁当证监会主席,投资前景都是比较黯淡的。 改变之十:人民币汇率贬值就能暂时结束,海外套利资金就会重新净流入中国股市? 对于新年后第一周的暴跌,不少人怪罪于熔断制度,恐怕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带来的压力更大。长期以来美元、日元、欧元零利率,人民币汇率也长期坚挺,导致较多资金通过合法、不合法的渠道涌入中国,赚取汇差和利率差(2007年2月27日全球股市暴跌,就是因为日元加息导致套利资金的抛售)。 新年开始后,不少去年已经将购汇额度用完的中国居民,重新获得了新一年的购汇额度,集中购汇,这也是新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快贬值的重要原因。这种贬值,也导致部分境外套利资金从A股市场撤离。这个基本面,不是换个证监会主席就能改变的。 美元即使加息,海外美元的无风险收益率也不过0.5%左右,而人民币无风险理财产品4.5%的比较普遍,人民币每年对美元贬值不超过4%,换汇没什么意义。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后,中国也显著增强了持续获得外贸顺差的能力,出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基础在哪里?不过看淡中国的前景,看淡人民处汇率是部分人的合法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因素无法中长期战胜基本面的影响。 其他的问题还有,肖钢下课了,中国股市垃圾公司就会大量退市而不是成为重组炒作的对象?众多经验不多的散户就会终生不再通过高杠杆配资参与股市博弈? 作为一名市场人士,实在搞不清楚肖钢如果真的不再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对A股市场上的失败者有什么好处,对他们未来的投资之路有什么帮助。 这两天在微信群中,有人抱怨熔断制度,我不小心说了句实话,就是这个微信群中不少人掌握了不错的投资方法,有控制风险的经验,因此其实不少人的盈利额,超过去年5178点股市崩盘之前的水平,所以股灾对这个群是好事。 股市真是一个投资人之间血腥博弈的场所,入市不是儿戏。投资人对完美中国股市出的多数主意其实都是馊主意,即使是好主意也基本无法抵达决策层的桌面。 投资人最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了解各类投资方法,寻找有效的投资方法或交易策略,抱怨股市制度、证监会官员,除了散布负能量,真看不出有什么意义。 (本文作者的10个观点,我基本认同,所以我就不再展开一一讨论了,只是黏贴出来供大家研究。我还是一贯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庸的,绝大多数股票是不能碰的,牢记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低买高卖”,“小市值股票远远好于大市值股票”“高控盘股票远远好于低控盘股票”“风险总在人声鼎沸处,机会则在无人问津时”,“克服恐惧和贪婪”,股市中的制度漏洞绝对不会对你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你完全可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