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3920|回复: 26

转:一群金融天才的惨败故事(警世恒言)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0 天

发表于 2015-7-26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群金融天才的惨败故事(警世恒言)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走近江恩 浏览:13920 回复:2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群金融天才的惨败故事(警世恒言)   

分类:股票、外汇、期货——拜金有道 | 标签:  股市   投资   外汇   

2015-06-19 13:20 阅读(5892)评论(0)





一群金融天才的惨败故事(警世恒言)

价值投资派



一群金融天才在金融业惨败,甚至一败再败的故事
作者:之之2015-06-18


一群金融天才,两位若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金融业惨败,甚至一败再败的故事。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墙之隔,这堵墙,一定会有倒塌的一天!教训是:不要用高杆杠进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风险很低的领域。

在现代金融学界和业界,我算是拥有一席之地的人。曾经我和我的同事到任何一个国家,该国央行行长都会接待我们,很多行业内的人会以认识我们为荣。

但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失败的故事,一个一群金融天才在金融业惨败,甚至一败再败的故事。

1995年,默顿(RobertC.Merton)不断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加入到他们刚刚创建的伟大事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默顿是我在斯坦福的导师,我曾提议并协助他写作《连续时间金融》一书。这本书后来广受赞誉,也令我们的关系更为紧密。1997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也更受关注。

LTCM是当时华尔街最闪亮的明星。公司创办人麦利威瑟(John Meriwether)被誉为是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前副主席等大人物也是公司合伙人。我的另一位导师,与默顿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是金融宗师的斯科尔斯(Myron Samuel Scholes)也在这里。

这些天才们组成了全球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为耀眼的“梦幻团队”,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我接到邀请时,才一年的他们已获得高达16亿美元的利润和含手续费在内高达到59%的收益率,开创了基金业有史以来最迅速的成长奇迹。

LTCM的主要业务是债券套利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像做股票一样做债券。债券的价格波动很小,风险和回报也低。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率,LTCM动用大量财务杠杆将规模做到很大,他们运用电脑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价格波动,并且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在波动中发现与把握套利机会。这样一来,运用和建立套利模型就显得非常关键,我被他们认为是这方面的天才,这也是他们邀请我加入的原因。

莫顿和斯科尔斯邀请我去担任LTCM亚洲业务主管及公司合伙人。这很诱人,但起初我拒绝了。我太太不愿来亚洲,她是加州理工的电脑博士,也是耶鲁知名的电脑教授,她觉得自己的事业在美国,不应该到亚洲来。

后来,麦利威瑟也向我发起攻势。我开始动摇了,太太也觉得可以尝试一下。1995年,我正式加入LTCM,从零开始拓展亚洲业务。最初两年,我在总部格林威治上班,跨洋开展以日本债券市场为主的交易。

在我们的合力下,LTCM继续腾飞。1997年底,我们当年金融衍生工具的总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之巨,超过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我们这些合伙人的财富也火箭般上升,到1997年年底,我们在基金中的总值已高达14亿美元,比投入的1.5亿美元增长了9倍,要知道,这不过才两三年的光景。

我负责的亚洲业务也越做越大,我刚去的时候,公司晚上是没有人上班的,1997年5月,当亚洲业务成为我们的重点市场,我们决定在东京建立亚洲业务大本营时,我光是从美国就带过来15个人,并在东京安了家。

就在我们准备更上层楼,大展拳脚之际,坏事情发生了。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宣布无法按时偿还国债。我们持有不少俄罗斯债券,马上亏损不少。后来,很多人解读我们的失败,认为我们是在俄罗斯亏到了底儿掉。但事实上,我们在俄罗斯的业务很小。

真正让我们滑向深渊的,是俄罗斯之后的连锁反应。

1998年之前的差不多10多年里,每两、三年俄罗斯都有面临一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但每次,其他七大工业国或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会帮助他们。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破产会殃及鱼池。1998年,真正的危机发生之前,俄罗斯警告说自己会有危险,债券价格于是下降很多。很多大机构和投机者,都觉得机会又来了,趁机大量收购俄罗斯债券。大家的想法是,真正出问题的时候,别的国家还是会按照惯例出面帮忙,然后危机就会过去,债卷价格就会上涨,这样就又可以稳稳地赚上一大笔。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我们认为,真正出问题的可能性是“万一”,别国要帮忙俄罗斯的可能性是“一万”。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万一发生了。

这一次,没有人愿意再替俄罗斯买单。危机迅速蔓延。

金融机构都必须保有足够的资本。一旦它亏损较多,就会通过出售资产来减低风险,增加资本。俄罗斯宣布破产,让很多国际大银行遭了损失,他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出售资产套现。

这些大银行手里持有很多,抛售很方便的资产就是债券,主要是7大工业国的债券。我们的灾难因此而来,因为我们手里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多数也是7大工业国债券。一场抛售7大工业国债券的踩踏惨剧由此发生。8月21号,国际大银行开始大幅抛售他们手中的7大工业国债券,令全球主要债券价格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波动。前呼后拥的卖空踩踏中, LTCM几乎一天就毁掉两年的心血。

难忘的是,8月21那天,我正和麦利威瑟在北京旅行。当天晚上,我们还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共进晚餐。回到下榻的酒店——北京国际俱乐部,分别给总部已经上班的同事打去电话时,我和麦利威瑟听到的是总部传来的噩耗。

震惊之下,我和他当即取消中国剩下的行程,他回总部,我回东京。虽然我们彼此安慰和鼓励,但内心都十分清楚,恐怕已是无力回天。 从8月22号开始,我们不断召开各种会议,但听到的都是坏消息。越来越多的客户知道我们亏本的消息,担心我们没有偿还能力,并且在市场上做了很多动作,令我们雪上加霜。我们的亏损也每天都还在扩大。不到10天,我们已走到破产边缘。7大工业国的债券,亏掉我们90%至95%的资本。虽然我们推出了大量自救活动,但终究未能再有奇迹。

在我们最难的时刻。我在高盛时期的老板,其时已是高盛共同主席的科赞(Jon Corzine)给我打了电话,向我了解我们的情况。当年,他盛情邀请我告别学界加入高盛时,给我的业务之一就是建立数理模型进行债券套利,试图让高盛与LTCM竞争。但我却为报师恩加入了LTCM,令科赞有过一段失落和不快。

现在,LTCM出事了,科赞看到一个既可以“复仇”,还可以渔翁得利的机会。科赞提出的方案是,高盛帮助LTCM解决资金的问题,但LTCM要将至少50%的股权交给高盛。我们内心欣喜,但假装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但最终科赞却没能解决资金的问题。同时,他还将我们的“丑事”告诉了他的前任,原高盛主席,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鲁宾被称为是“典型的刻板守旧的华尔街人士”,他以交易员身份加入高盛,对我们干的事情非常熟悉,也清楚我们如果出事可能带来的后果。他接到科赞的小报告之后,非常震惊,急忙启动了紧急程序,要求美国政府介入LTCM,并将其形容为挽救华尔街之战。

鲁宾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们的规模实在太大,超万亿的各类金融  衍生品任由亏损,最终将带给整个华尔街带来深重灾难。在鲁宾的重视下,不能让我们倒下成为大家的共识。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以高盛、美林、J.P摩根为首的15家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后来,我们也因此被称为是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人。

但对我们这些合伙人而言,LTCM事实上已经倒闭了。我们的LTCM已经倒闭了。一个被认为只会成功,不会失败的巨人,就这样在一个看起来风险很低的市场轰然倒下。

有些讽刺的是,就在前一年,默顿、斯科尔斯,才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接受万众瞩目的敬仰。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墙之隔,现在,这堵墙倒了。

那段时间,也是我和合伙人们人生旅程里最艰难的日子。虽然我负责的亚洲市场是LTCM唯一没有亏本的业务分支机构,但我的遭遇却并不比LTCM的任何一个合伙人好。LTCM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规定,合伙人应将赚到的钱大部分继续投入到基金中。但事实上,我们都将赚到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公司中。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当时,我在东京的房租高达250万日元/月,我的三个孩子也在昂贵的国际学校念书。以前,不但这些费用全由LTCM直接支付,我还在LTCM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但LTCM清算以后,单是这些支出就已让我难以承受。我在LTCM的几乎所有财富,也都与LTCM曾经的辉煌一起成为了历史。
8月初,我与斯科尔斯重新成立了一家名为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的新公司,继续LTCM的业务,默顿也加入到我们,出任顾问。已经习惯了开口就是百亿千亿的我们,从4500万美元的规模,东山再起。

LTCM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核心教训是:不要用高杆杠进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风险很低的领域。当时,我们每年的报酬率都是40%到50%,在一个收益很低的领域,你要有那么大的报酬,就要做到很大的资产规模,进而用很大的杠杠去撬动。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因此,在这家新公司,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把杠杆率降低到以前的十分之一,我们只赚过去10分之一的利润,希望换来持续的生意。

在我们的努力下,新的基金很快重新站稳脚跟,并在2007年达到50亿美元左右的资产规模。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们奔向100亿规模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爆发了,让我们几乎是重蹈了LTCM的覆辙。

2008年金融海啸的前10个月,我们的基金就损失了38%的净值,单是10月份的上半月,损失就达29%。这其中最重要的损失,来源于我们对雷曼兄弟的错误判断。

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几乎犯了当年看错俄罗斯一样的错误。

我们当时认为,政府一定会挽救雷曼,因为它已经花大代价挽救了贝尔斯登。于是,我们押重注于政府会挽救它,甚至期待一战成名。

但结果,和没有人帮助当年的俄罗斯一样,美国政府居然任由了雷曼兄弟戏剧性的倒闭。我们预期的巨额利润变成了惨重损失。

LTCM的遭遇再次在我们身上发生。2008年11月,为了抵御撤资浪潮,保护公司稳定,我们宣布暂时不允许投资者抽回他们的资金。但最终,我们再次败走麦城,选择清仓,退还投资者的资金,缩小投资范围,合伙人也各奔东西。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投机大湿 + 8 + 3 2015-8-5 17:52 不愧为股市达人,顶!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训是:不要用高杆杠进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风险很低的领域。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投机大湿 + 8 + 3 2015-8-5 17:53 不愧为股市达人,顶!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第一要义:看好你的本金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投机大湿 + 8 + 3 2015-8-5 17:53 不愧为股市达人,顶!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2 天

发表于 2015-7-2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yin2026 于 2015-7-27 14:21 编辑

失败的原因是规模做的太大了,小资金市场里随便跑,设定止损就不会一次灭绝;大资金遇到突发事件就跑不了,大额亏损难免了
所以散户们只要守规矩,就不用担心会遭遇这样的噩梦 :#DAXIAO

他的失败还在于模型的不完善,成也模型,败也模型。从轨迹可以清楚看出,小资金阶段他都是成功的,但迈入大资金阶段就不行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15-7-27 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案例很好。一直很好奇机构使用庞大的计算模型进行高频套利交易。他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成功率过高导致资金管理太过宽松,其次是低估了对手盘的实力。这段时间有在思考赢亏比的平衡点究竟是多少才能俱有先胜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主力将你分析的一清二楚同时他还有能力主导短期走势的市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433 天

股市捉妖记

发表于 2015-7-28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次都是在赌别人会伸手施救某即将崩溃的东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5-7-2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天才的故事而是赌徒的故事,当天才变成赌徒的时候,就不是天才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1 天

行云流水话投资超短俱乐部市场推演

发表于 2015-7-28 1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雨
人才而已,,,传奇故事
你们就是看见证据,也只会怀疑 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5-7-2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说是刘强写的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2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离一切杠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 天

发表于 2015-7-2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动性危机,即使看到了危机,船大难调头,根本跑不掉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0 天

发表于 2015-7-2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15-7-29 2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点教训,一是命运只能自己把握,不能交给别人。二是政府一般都不愿意给别人擦屁股。
这般哥们也太逗了,每次都以为政府会救,每次都败在这上面。
话说政府救与不救还有一般性规律?
当他们放弃自已的特长来蒙政府行为的时候我也是醉了。
所以我懂楼主要讲什么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14个交易日,暴风科技蒸发200亿
    2015-07-31 02:00:17

    34个涨停后,今年3月下旬上市的暴风科技从最高的每股327.01元重挫至昨日的130.14元,在这一幕戏剧般的暴涨暴跌中谁扮演了主角?刚刚出炉的中报数据揭开了这一谜底: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32家公募基金和3家券商集合理财合计持有暴风科技633.43万股,持仓市值约为19.5亿元。不难看到,在二季度的这波行情中,重仓的公募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7月13日复牌后,暴风科技5个交易日连续跌停,窄幅震荡几日后继续2个跌停。一位在二季度将暴风科技作为重仓股的基金经理称,目前并不看好这一品种。

  上涨1760%的背后推手都是谁?

  3月24日上市的暴风科技赶上了好时候。当时行情如火如荼,加之属于“互联网+”热门题材,暴风科技创下连续29个涨停后接着5个涨停板的纪录,中间打开涨停板的那一日,暴风科技的涨幅是5.89%。

  统计显示,上市至今暴风科技登上龙虎榜的次数为41次,其中4月份有7次,5月份有18次,6月份有4次,7月至今有9次。

  4月29日,通过营业部买入暴风科技2.97亿元,到6月8日,买入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最高时合计买入金额达到10.3亿元,当日龙虎榜上买入金额排名前五中有4个席位均是机构席位,6月10日同样如此。

  记者也注意到,在5月13日之前的19次龙虎榜上,通过营业部的净买入均为正,净买入最高出现在5月4日,当日净买入金额为2.84亿元。

  机构对暴风科技的“围猎”从二季度正式开始。

  截至一季度末,暴风科技中投资者的机构包括社保基金、工商银行、华泰与华福证券以及10余家基金公司,它们也是为数不多的有幸中签者。

  到了二季度,这些机构股东几乎全部撤出,新的机构投资者入场。这一次,机构投资者的持股量从36万股激增至63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也从1.2%增加至21.11%。

  显然,公募在二季度成为暴风科技1757.25%涨幅的一大重要推力。

  市场风格突变 机构“宠儿”终遭弃

  风云突变,二季度的“宠儿”暴风科技在最近的一个月却成了机构眼中的鸡肋。

  7月13日暴风科技复牌,开盘毫无悬念地“趴”在了跌停板。从当日的龙虎榜可以看到,前五大卖出席位中,前面四个席位均是机构专用。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7月14日和7月20日,公募等买方机构从此前的多头转眼间变为了空头。

  7月13日以来,暴风科技9次登上龙虎榜,通过营业部的净买入金额均为负,净卖出最大发生在20日,当日净卖出金额为3.05亿元。

  不过,同样有一些机构试图力挽狂澜,试图护盘止跌。暴跌开始后,龙虎榜显示买入金额榜上机构席位出现了5次,但护盘力度不大,这五次买入金额合计大约为1.1亿元。

  7月13日以来的14个交易日,暴风科技市值损失高达200亿元。

  “我现在不怎么看好暴风,上半年牛市的时候有机会,现在趋势不明朗,表现也就很一般。”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经理称。该基金经理管理的一只产品的二季报显示,暴风科技是其第一重仓股。
在今年5月中旬时,也有一位80后基金经理推荐了暴风科技,当时暴风科技的市值约为300亿,他当时认为看到1000亿没有问题。但两个月后,他的观点也发生了180度的逆转。29日下午,记者问他是否保留两个月前的观点时,他坚决地予以否定。

  “暴风科技不推荐,因为它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风格了。你看今天就没有涨。我觉得其他品种的机会会更大。暴风的问题主要是股价太高了,估值也(高得)没法看。5月份的观点和现在不一样,因为市场也大不一样。”该基金经理说。 据《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投机大湿 + 8 + 3 2015-8-5 17:53 不愧为股市达人,顶!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天才的故事而是赌徒的故事,当天才变成赌徒的时候,就不是天才了
这种解释到位 但是老实讲 换成是自己估计不一定就管的住自己 只有谨记 再谨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 0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离一切杠杆,包括加杠杆炒股的大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位加杠杆推员工持股计划 多股跌破建仓成本价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2015年07月31日08:41

  近期上市公司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数量呈现井喷态势,加杠杆成为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主流。推出加杠杆的员工持股计划,表明公司对未来发展抱有信心,杠杆越大,信心越足,但相应的风险也就越大。然而,随着大盘的大幅回调,部分在前期市场高位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跌破成本价。

  本月已有134家公司推员工持股

  数据统计,截至7月28日,本月A股有134家上市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春兴精工(002547)在9日公告称方案未获得通过。除5家公司未公告资金总额外,其余公司披露方案涉及资金达168.44亿元。而6月份只有57家公司发布计划,涉及金额169.97亿元。

  据统计,在当前已披露交易均价的13家公司中,利亚德(300296)、飞马国际(002210)(002210)等五家公司昨日收盘价超过交易均价,其余8家公司的收盘价均低于交易均价。

  本月出现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与救市的大背景有关。随着市场的大幅回调,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维护股价稳定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采取大股东增持、董监高增持、公司回购、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的措施,并且相关方案应尽快公布。在这“五选一”稳定市场方案中,“员工持股计划”就是上市公司维稳股价的候选方案之一。

  目前,上市公司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方式大致分为4类,包括员工单独出资认购公司股票,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出资加杠杆,借道资产管理计划加杠杆以及利用股票收益权互换创新工具等。目前,第一种方式有些“过时”,后三种形式开始流行。

  实益达(002137)杠杆比例高达24倍

  从公告看,借道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做法最普遍,大多数公司对优先级、劣后级做了相应安排。上市公司的杠杆比例普遍在1~3倍,不过也有上市公司采取了高杠杆的员工持股计划,如易事特(300376)(300376)的员工持股杠杆约为6倍,实益达(002137)采取两个杠杆叠加的方式,将员工持股杠杆放大至24倍。

  然而,随着市场的大幅回调,部分在前期市场高位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跌破成本价。

  截至6月2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公布员工持股方案,并且股价跌破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成本的公司一共19只。在6月30日大盘反弹后,持股比例较高,并且还存在折价的公司仍有11家。排在榜单首位的就是万达信息(300168),科力远(600478)、慈星股份(300307)、鼎龙股份(300054)、雏鹰农牧(002477)也以超过15%的折价率紧随其后。

  据了解,因重大资产重组,实益达自3月19日起停牌躲过这一劫。实益达24倍杠杆的达成方法较为复杂。据了解,实益达有两个杠杆,员工出资220万,公司老板出资1980万,杠杆是9倍,这笔资金又被用来和券商合作,又加了一个1.5倍的杠杆,由于公司老板和国联证券的资金都只享有预期收益率,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享有全部超额收益,以此计算,员工用220万元的资金撬动了约5500万元市值的公司股票,即杠杆比例达到24倍。

  另外,易事特6月29日午间公告称,截至6月29日,“国金证券(600109)-易事特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方式完成了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购买,购买均价为44.14元/股,购买数量为2180347股。即便如此,昨日易事特收盘价为33.52元,相比购买均价仍折价24%。

  万达信息大跌前推10亿元员工持股

  6月11日,万达信息公告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据了解,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委托大成基金设立“大成基金-万达信息1号资产管理计划”进行管理,管理人于6月8日-10日陆续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了公司股票累计72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5%,购买均价为137.26元(除权后成本价为68.53元),总额约10亿元,并锁定1年。

  不料,市场风云突变。发布公告仅仅相隔一天,6月12日起,A股迎来本轮牛市来最猛烈的调整,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大盘飞流直下,不少股票遭遇腰斩。万达信息未能幸免,6月30日股价盘中触碰40.19元,相比员工持股成本价折价41%。即便当天万达信息上演逆转,最终涨停收于49.12元,仍折价28%。

  万达信息此前披露的员工持股方案显示,按照1.5:1的比例设立优先级份额和进取级份额,员工持股计划放了1.5倍的杠杆。

  考虑到上市公司股价波动风险,资产管理计划设置了预警与止损策略。预警线、补仓线、止损线相当于资管计划原始单位1元净值,分别为0.85元、0.78元、0.74元。一旦跌破,资金补偿方需要追加增强信用资金,现金补仓。

  据记者注意到,在深证互动易平台,多位投资者发问,“最近公司股价暴跌员工持股计划有没有按合同加仓?”公司的回应显得相当官方,公司将按照员工持股计划资管合同规定的条款进行操作,并将根据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据记者昨日致电万达信息证券部,但公司内部也是口风紧密,“相关的信息,公司会在后续的公告里披露”。来源投资快报)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投机大湿 + 8 + 3 2015-8-5 17:53 不愧为股市达人,顶!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5-8-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技术指标都抵不过市场的风云突变,高杠杆就是赌博的行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7-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51 天

发表于 2015-8-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14:03 , Processed in 0.051486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