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688|回复: 1

三根阴线改变理念 3400点后市场彷徨牛市去留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15-1-1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根阴线改变理念 3400点后市场彷徨牛市去留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残阳1992 浏览:3688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三根阴线改变理念

1月12日,上证指数[0.36%]早盘低开1.28%后震荡走低,盘中跌幅最高一度达2.85%,虽然午后指数有所回升,但其最终收于3229.32点,全天跌幅达1.71%。

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两根阳线改变预期,三根阳线改变理念,这是已经从券商离职的知名策略分析师程定华的名言,今天类似一幕在A股继续上演。

自1月8日上证指数调整以来,上证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已累计下跌142.64点,累计跌幅达4.23%。伴随着A股的连日走低,已有部分机构开始启动对A股预期的修正。

12日开盘,便有机构针对A股走势发表短期看空分析。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就在其报告中指出,由流动性改善和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带来的市场上涨“可能已经初步结束”。

陈李的该份报告的核心逻辑是“沪深300指数估值从11月初的9.0倍已回升至13.5倍,较过去5年均值12.1倍高11.6%”,因此,瑞银证券认为,“预计市场将进入震荡期,近期指数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一旦货币政策兑现,市场随后可能出现调整”。

虽然该份报告的核心结论是股指可能要进入调整期,并强调“未来A股公司盈利情况改善的可能性仍然有望对后期市场构成支持”,但是经过了公众号等再加工,并通过微信等渠道传播后,该报告却有了更有冲击力的标题:“瑞银陈李:流动性带来的A股牛市已经结束”。

一个月前的去年12月,是上证指数势如破竹的时候,也是券商2015年策略报告集中披露的时候,当时券商策略报告的核心,基本上都围绕着股指的新高度会在何处。其时4000点是一个券商比较有共识的高度,激进者则不乏机构喊到了6000点。但近期,冷静的声音开始增多。

去年年底,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曾撰写报告指出,A股市场存在10%-15%的高估与透支,而该透支“要么通过未来的盈利增长来逐步消化,要么通过指数的调整来完成”。

“考虑到经济基本面的趋势和市场的动量,市场的透支也许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甚至继续扩大,并最终引发剧烈调整。”安信证券彼时指出,自央行降息以来,A股出现了急促的上涨,AH股溢价指数从100附近的水平上涨至130,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针对一些有影响的大机构开始站出来发表短期看空的看法,也有机构发表了针锋相对的报告,例如海通证券[-2.68% 资金 研报]提出“未到站,勿下”,其认为当前市场需以多维视角看待,市场也未达到中级调整时期。

在该报告中,海通证券强调“保持高仓位,牛市中提前下车有机会成本。杠杆交易影响下,市场波动加大很正常,目前行情仍是第一阶段的提估值,中期而言,我们认为,虽然宏观经济乏力,但盈利或领先收入出现右侧拐点”。

面对空方声音的出现,部分投资人士仍然坚持“不减仓”。

“我们暂时没有减仓的打算,A股指数[0.36%]虽然下跌,但年后中小板和创业板出现了补涨,实际上是板块轮动对大盘股造成了抽血,才引发了股指走低。”广东一家规模近10亿元的私募基金合伙人认为,“但我们认为小盘股的轮动周期短,市场仍然会重新来追蓝筹。”另有市场人士认为,在眼下形成趋势性上涨中,短期的调整有望创造新的建仓机会。

“我们本来在年前的一次调整时加仓了金融和地产,并打算持有到1月底,但是在上周五收盘前清掉了一半仓位,因为当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顶背离。”上海一家偏短期策略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吴桐(化名)坦言,“不过市场的整体情绪仍然比较乐观,调整之后,新的机会也会形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58 天

发表于 2015-1-1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WX::WX::WX::WX::WX::W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6 20:02 , Processed in 0.027994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