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垦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大关,总产量突破720亿斤。而【农垦领域的改革】获得了上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称深改组)下到各个相关部委的全面关注。
农业部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事业发展。国务院领导还专题听取了农垦工作汇报,中央深改组将推动农垦改革发展纳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和年度工作计划。今年7月份以来,包括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等在内的8部委联合对农垦进行了全面调研,深入研究并推动解决新形势下农垦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李国祥表示,农垦改革之所以受到中央的重视,源于农垦系统在农业走出去战略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现代化上的先锋带头地位。
事实上,中国的国内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民众对农产品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土地、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中国进口农产品的数量逐年增加。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近期的一次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每年进口8400多万吨粮食,除大豆6000多万吨外,谷物进口也达到近1500万吨。此外,中国每年还要进口450万吨棉花,454万吨食糖,809万吨植物油。
为此,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了今后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文件称,(要)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而农垦系统,正是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国家资源的主要主体。
农业部网站发布的一篇关于农垦改革的文章称:2014年启动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计划,积极实施联合联盟联营和国内国际“走出去”战略,通过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推动垦际、垦地间农业战略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加紧向仓储、加工、物流和营销等产业高端布局,加快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增强农垦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李国祥表示,除了农业走出去之外,农垦系统也肩负着带头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地流转、构建农业产业链等重任。
上述农业部网站文章称,2014年,农垦系统通过代耕代收代种、土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已辐射带动农村集体土地面积约1.4亿亩,江苏、安徽等垦区直接承租农村土地势头强劲,目前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广东农垦加快在东南亚等国构建天然橡胶生产、加工、仓储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布局,现已设立20家企业,干胶年加工贮运能力达到35万吨,接近国内消费量的10%;安徽、湖北农垦以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项目为平台,组织省内企业成立境外农业合作开发联盟,积极扩大非洲农业投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