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必读:政策面选股!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美女小猫
浏览:15843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人也许会嗤之以鼻,政策面说了个利好你就跟进了?这种明摆着的消息大家都知道,股市是博弈的场所,难道不怕庄家借这种机会耍你一把?况且行政手段一般不会去干扰市场本身,政策面怎么可能会发出多空的信号?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再仔细看看老子所说的那一番话,其意义可以这样理解:真理往往都披着朴素的外衣,并且越是明显的信号,越会简单得让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思维能力。没错,股市是一个博弈的场所,但是博弈也遵循大方向,尤其是当外力的影响足够强劲的时候,博弈本身的环境不也改变了吗?我们要做的,就是摆脱这种怀疑,坚定信念,紧紧跟随这种外力(大多是政策)的风向标。
如果你还在怀疑公开信息的有效性的话,不妨看看几个大型波段的例子吧:1999年的“5·19”行情即是由政策面的支持所引发,科技股充当龙头算是应了“科网龙头”的景,不过那时我们的市场还相当不成熟。时间点近一些的“股改”大牛市横跨了2005~2006年,其中许多个股送股、送权证(比如下面要说到的万科认沽期权)的行为都是指向性很明显的公开信息。“股改”的推动力一直蔓延到了“5·30”,政策重拳出手打击游资爆炒,鼓励价值投资,在市场陷入短暂低迷后又连批4只基金紧急“救火”。而就在上证综指慢慢飘向6 124点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政策收紧的双手:暂不提那些“只准基金卖出不准买入”的传闻,社保资金提前减仓,基金发行停滞,货币政策紧上加紧……这些公开的信息使得市场终于从火热回到了冷静。2009年9月初,又是发改委的一则政策“刹”住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一泻千里的跌幅。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沪深股指20年的历史上,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趋势转换点及大牛大熊的拐点都和我们能够得到的公开消息密切相关。
以上只是介绍了如何通过公开信息的“风向”来进行波段的预测,即抄大底逃大顶,这仅仅是公开信息招数出山的第一招。我们都知道趋势和波段是股市操作的根本,而公开信息由于受众直接且广阔,因此我们不仅不应该怀疑其有效性,反而应该把握其中心思想,找到趋势改变的最直接依据。下面笔者要说的一个实例就和一个大底有关,这就是1 664点以及银行股的公开动向。
2008年10月末,A股市场在“银根紧缩+金融危机”的双重压迫下出现了大幅调整,创出了最大的年跌幅。在9月以前,虽然有过降低印花税的利好出现,但笔者知道,这并不能改变大盘的下降趋势——别忘记了,“5·30”的调升印花税也没有改变当时牛市的大氛围,不是吗?不过随后的继续大跌,尤其是奥运维稳行情的落空让人们信心大挫,笔者也在不断的试仓止损循环中疲惫不堪。但在身心的疲惫中,笔者仍保有一份耐心,因为笔者相信政策面不会对如此跌幅坐视不理,此时已经有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开始纷纷增持自家股票,但我希望等待的是“更大的惊喜”。
惊喜来自2008年9月18日,当天,股指先大幅度单边下跌6%有余,却在下午突然被神秘力量拉起甚至一度翻红,这种怪异走势很明显已经在诉说着什么,而晚间的惊人大利好则更让人欢欣鼓舞。笔者特别关注的是与单边征收印花税同时出炉的另外一则消息——国资银行股的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决定增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三大行股票,并且承诺在未来一年内继续择机增持。这是一则大家都看得到,听得清,且白纸黑字不会反悔的再明显不过的公开信息,但这则信息对股市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周迪生先生在2008年9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文章《汇金入市将深刻改变二级市场博弈格局》中就表示:“这一改变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最有实力的超级资金开始进入二级市场,成为买方力量。这一超主流资金力量以旗帜鲜明的买入立场加入股票二级市场的现实博弈,将对前期形成的博弈格局形成重大冲击……考虑到汇金在过去5年中对商业银行体系和券商体系维稳的优秀表现,有理由对目前这场由其联手国资委进行的股市维稳抱以相似的期待。”
难道不是吗?在没有平准基金的A股市场,汇金实际上已经充当了类平准基金的护盘使者,只不过这个护盘不是表面说说的维稳之流,而是需要真金白银地买入!就是这样一则简单消息,使笔者开始完全转向做多并且将重点放在了银行股上,选择了笔者比较钟爱的“建设银行”。由于三大行股本过大,因此笔者对同样严重超跌的股份制中小银行龙头——“浦发银行”也进行了关注。不过连续的涨停显然让笔者无法也不敢跟进,何时才是好时机呢?在2008年9月下旬简单打入底仓之后,美国银行连锁破产危机在10月初爆发,与别人的恐惧不同,笔者认为中资银行的机会到来了。
原因很简单,汇金的增持承诺自然不会是追高买入,而是择机,所以逢低吸纳,保证股价不出现大幅波动是其最好的选择,而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封闭,美国的次贷危机深入对A股银行股票的影响肯定有,但比较小,这个时候正是汇金对抗海外做空力量的最好时机。所以尽管浦发银行在10月6日即告跌停,笔者仍然逐渐加仓等待更加明确的趋势产生。10月28日,沪深股指大幅低开,市场上的人们极度委靡,午后却在海外股指大幅反弹的刺激下出现了11:30和13:00大幅跳动的拐点,而当天三大行跳空低开的位置已经接近9月18日的最低价,“中国石油”甚至基本持平!在这种时候,汇金理应再次出手,而笔者也在10月28日(当日“浦发银行”接近涨停)、10月30日(当日“中国平安”涨停,使笔者更坚定了此处权重股全力护多的信心)、11月7日等重点出现向上拐点的交易日后继续增持“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直到2009年元旦无法再增持为止。这期间海外股指继续下跌,但A股市场在银行股的企稳下始终波澜不惊。
直到2009年3月汇金和三大行相继公布了2008年年报,我们才隐约看到汇金增持的轨迹。2008年三季报显示,汇金在宣布增持的9月,购入三大行的力度并不大。“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只有9月23日公布的200万股,动用资金分别只有860万元和746万元左右。“建设银行”在9月23日获增持200万股后,在9月剩余的几个交易日,汇金继续增持了90万股,当月共动用资金约1 334万元。这些资金与后面下跌期间力度逐渐增大的增持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2008年四季度,汇金增持总金额达到近17.2亿元,占增持总金额的98.28%,是三季度的50倍。而2009年3月后海外股指才陆续见底,此时笔者手中的“浦发银行”股票,相比购买时的成本已经有80%的收益,“建设银行”也有20%左右。在3月初,中投(汇金的母公司)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9月29日成立后,汇金变为其合资子公司。——编者注副总经理汪建熙再次表态会在“适当的时候继续增持”,用著名私募深圳同威的经理人李驰的话说,这简直可“类比于2005年底万科的认沽期权(当时“万科A”股价在3.7元附近,而大股东华润所发行的认沽权证行权价为3.73元,即一年后你可以用3.73元的价格把万科卖给大股东,不管其跌了多少),等于为中资银行股作了个保底承诺,关键是大家信还是不信。”
信不信呢?事实证明一切,到了世界经济和股指好转的2009年第二季度,银行股的春天完全来临,一直上涨的“浦发银行”到2009年8月最高即时复权价为38.53元,账面浮赢接近260%,“建设银行”也可喜地达到了6.75元,算上股息赢利近80%。如果说跟庄战术、短线技术买卖战术如同“倚天剑”一样锋利的话,那么公开信息战法则可以算作一把“玄铁重剑”,厚重无锋却有强烈的震撼力,越是平平无奇的剑招,越难以抗御!这样一次捕捉行情的成功使笔者对公开信息选股方法有了以下的一些总结:
(1)公开信息选股方法与其他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一种典型的“右侧交易”,即“见了兔子才撒鹰”,它追求的不是风险的刺激性,而是机会的确定性,它的成功秘诀其实就在于老子的那几句话。我们总是不屑于对明显的利好多加关注,是因为人有独享心理在作祟。不过请想想,如果最基本最实诚的信息你都不相信,你又如何去相信那些小道消息和提前透风的消息呢?
(2)这种招既然名为信息面选股,那么很显然重选股,不重选时,如果硬要说一个时间的话,那么重开始(即利好或者利空消息出炉的时刻,一般以利好居多),不重结束。比如汇金增持使笔者看好银行股,但汇金总不可能在某一天发个公告说“因为银行股股价太高,我不增持了”吧?这是它的局限性。
(3)公开信息选股不是赢利最迅猛的,但一定是最稳健、最能让你睡好觉的。如果你不是一个高风险偏好者,那么这是一种很好的操作方法。
(4)公开信息选股不等于“见水就撒网”,而是必须等待最确定的那个消息出现。事实证明,在汇金增持后,国外股指依然受到金融海啸肆虐,而国内股指却在“银行双底”后成就了最低点。
(5)在选择公开信息受益者时,龙头是一方面,但也要全盘考虑。比如笔者就考虑到“大象银行”的股性和成长性肯定都不如中小银行,因此挑选了两只中小银行股来运作。这个法则可以称为“大象不灵活”法则。
(6)如何确定消息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它并不一定要是对公司基本面的直接改变,真正的衡量要拿到大环境下进行比对。比如在金融海啸的“逆风”下,我们必须看到国家股东的增持才能真正吃到定心丸,而之所以2009年8月一个“信贷微调”的政策变动就让股指大幅向下,是因为环境变了。
(7)任何操作手段都不是孤立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与其他方面相结合,需要灵活变化。比如在买卖银行股的过程中,技术面就必不可少,如果出现技术面、资金面、趋势以及信息面的共振,那将是最好的一种方案。而前面说过,公开信息本身就可以用来判定趋势,将判定趋势的第一招和信息出击的第二招配合,杀伤力明显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