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098|回复: 0

长安汽车未来一年竞争力分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4-7-1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安汽车未来一年竞争力分析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flywithfly 浏览:4098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家整车厂的业绩好坏经常取决于一款车而已,福特的T、大众的甲壳虫、丰田的花冠、长城的H6,甚至上汽这个庞然大物,旗下各品牌热销的也不过是那一两款车。因此判断一家整车厂前景,财务数据不是决定性因素,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和产能才是关键。

    以下两点要素中最关键的一点“产品竞争力”为主观分析,源自对中国汽车及汽车配件行业的了解,这个了解主要是指他们之间的质量、用户口碑、性价、品牌历史和市场认同度、营销、售后、研发能力、经营者魄力等的对比。关于“产品竞争力”的对比,所有数据在我这里无用,这个对比仅仅基于对这个行业近二十年的亲身经验。同样的数据下,杭州铁流的离合器和长春一东(行情 消息 资金)的离合器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数据下,绵阳产的发动机和沈阳产的发动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数据下,中策橡胶的轮胎和五粮液产的轮胎还有佳通的轮胎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数据下,江铃产的4缸柴油机和福田的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主要是指质量,质量是可靠性的关键。即使同一家厂同样规格数据、配套同一车型的产品,例如杭州铁流的离合器,博世产的雨刮,也有不同的档次等级。单独来看每个部件由什么供应商提供很重要,这些部件组合到一辆车上时的匹配更加是千差万别。也许所有部件单独上看都是最好的,但组合出来的车却完全没有竞争力,这就是市场定位了。市场定位决定了整车的设计方向,市场定位决定了用什么样的零部件组合。

    一辆车的竞争力构成除了这些主观上可比的“质量”,还有整车设计和市场定位。这两样的判断就更加主观。市场定位关键就是定价,当然在车厂研发之初就应该预判到未来市场的发展,知道自己的产品处于市场什么位置,竞争对手是谁目标消费者是谁等等。好车好价却不好卖就是因为没有找对自己的定位和消费群,很多人以为好车好价就一定好卖这完全是想当然,好车好价不好卖的车型见多了。市场定位是竞争力分析中最主观的认识,就不详细说了。只简单说一下基于整车的主观评价。

    一辆车外观内饰好不好和评价者自己的喜好有关,自己的喜好必须要和市场上最主流人数最多的潜在购车者一致。举个例子,长城H6 刚上市时,比亚迪S6 已经卖了有一段时间,那时S6的销量经过几个月热销月销量已经在万辆以上。那时很多人认为S6 比H6 好看,配置也更高,H6干不过S6。S6 外形仿高端大气上档次的LEXUS RX系SUV,H6 外观是自己设计的,配置方面S6也全面优胜于同价位的H6。看内涵(数据)和看外貌,S6都优胜,可是,结果S6还是完败于H6。这里面的区别就是数据没有告诉人的秘密。先说外观,LEXUS RX系的外观从来就不符合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中庸顺眼”的审美观,顺眼耐看才是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凡是“惊艳”的基本都不会持久,没有H6之前的SUV市场S6外形是不错,有H6后就不一样了,现在的CS75同理。顺眼耐看的代表是花冠、CRV、凯美瑞、朗逸这些外观上毫不张扬的车型,H6算一个。这个原因要深入说就要分析中国买车人群心理了,不说也罢。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车?那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股啦?说自己的爱人很美完全正常,认为比冰冰还美也正常,但总不能真的自信到让自己老婆去参加有冰冰参赛的选美大赛吧?呵呵,和股市一样,必须要考虑场内参与者的情绪。另外再说数据,账面数据上S6比H6优胜一点,无论尺寸还是性能。可是,数据没有告诉那些比亚迪爱好者里面的秘密。抛开外观这个主观的因素,S6的轴距、重量、内饰、空间都比H6好。1.5TURBO账面数据也比H6 2.0账面数据好。数据没有告诉人TURBO发动机的扭矩和马力数据是在特定转速下产生的,1.5T发动机驱动2.7米轴距、车重超过1.6吨的车根本就不合理,TUBRO没介入前的状态数据可没有显示,这就要自己根据经验去判断了。车上其他的数据组合同理,判断一辆车好坏根本不是数据这么简单,最起码要知道这样搭配合不合理,这一点绝大部分纯粹靠研究而不是行业实际经验的投资者都做不到,(一千小时定律估计都不行)。何况即使做到这一点也不够,还必须知道产生这些数据的零部件是谁生产的它们的质量和工况水平等等,这就回到开头一段了,必须知道各家供应商的制造水平。比亚迪以前大部分零部件均为自产,和H6关键部件均为外购不可同日而语。H6刚上市时用的外购2.0汽油机不能说是高性能,却是久经考验的成熟产品,质量可靠。比现在长城自产的1.5T汽油、2.0T柴油可靠性高多了,数据上可没有告诉人这些。外行人只知道1.5T、2.0T账面数据,却不知道它们的质量。即使是同品牌,不一样的工厂生产,质量也差之甚远,这些就更少人知道了。例如东风本田在用料和装配上就不如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产品质量和精致度也有明显差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S6用的是什么级别的塑料件,H6上用的塑料件呢?这些信息数据上会有吗?也许会有的,不了解只是因为投资者还不够努力,例如满大街S6前后保险杠都不同程度开裂看到了吗?汽车级别的工程塑料会这样?

    现在的长城H6在重走S6利润最大化的路,努力榨干H6身上所有利润。性格上“不能输”的长城其实和五年前的比亚迪一样,“不认错只会输得更多”,坚定持有长城还打算逢低增持的同样这句话相赠。以前就说过长城卖车的利润连卖白粉都要妒忌,这怎么可能是正常的呢?最简单的常识了。长城的销售数据和市值不匹配,现在的长城不是跌得太多,是价值回归合理。专业一点的来说,是因为长城的竞争力越来越差,对手崛起了自己却只顾着固步自封赚眼前利益。以我来看,长城的市值在500亿以下才算合理,300亿很正常,目前市值在500亿附近的长安和广汽,拥有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长城,长城更加实际的市值对比对象是吉利汽车。坚定持有长城和坚定持有比亚迪一样,选择的都是相信故事,把故事当成事实。其实真要选择相信故事,还不如选择京东和奇虎呢。
   
    扯远了,回到初衷记录长安。因为有前面的“过程”,后面这些就只记录“结果”了。

    自主

    长安自主品牌现有车型中热销的都是新车型,逸动算是最老的了,欧诺、奔奔、CS35、CS75都比主要竞争对手要新要好。到2016年也没有车型老化之舆。新车型不单只更受喜新厌旧的市场喜爱,而且可避免未来两三年万一脑子进水推出神经病车型导致重大变故事件的发生。这一点纵观国内所有自主车厂,完全就是一枝独秀。至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睿骋,直接忽略它,生产线让位给CS75,睿骋哪里凉快呆哪里去好了,完全不指望它做贡献,不拖后腿就满意了。长安的商用车因为市场容量所限,国内销量很难再续辉煌了。福特不知道会不会对此有兴趣,和雪佛兰一样参股长安商用后把长安微面改挂福特商标出口?

    产能,乘用车全线不足。长安自主乘用车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重庆、北京两大生产基地,目前除睿骋外,所有长安的自主乘用车均在重庆工厂生产,2013年的产销量为38万辆,重庆本部已经是最大产能。只有寄望于合肥工厂和北京工厂尽快满产。能不能把产能不足的河北也改造生产一些乘用车呢? 收购合肥长安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乘用车产能不足。收购完成后,合肥长安将主要生产奔奔、CX20和悦翔三款车,2013年以上三款车的销量为21万辆。由于的哈飞的历史包袱太大,长安目前花大力气投入的意愿不高,未来也许会和福特携手与哈尔滨政府谈判。


    CS35 今年6月销量8457,逸动 12980,CS75 3844。

    长安福特


    所有车型都是新的,处于各自细分的领先者行列。而且按福特15.15的计划好车型还陆续有来,例如锐界。福特比较实在,投放中国的车型基本全球同步,不像小日本不同步还专门留一手减配。


    有竞争力强大的车型,唯一要考虑就是是产能。前几天一条新闻采访福特中国,老总说今年福特中国产能将提前一年达到120万辆(原计划2015年达到)。算了一下:福特在重庆的一二工厂设计产能60万辆,一般来说最大产能是设计产能的1.3至1.4倍,所以一二工厂今年可以生产80万。十一月设计产能30万的三厂投产,剩余两个月满打满算也就生产6万。福特把江铃归于其下,所以江铃今年产能计入福特,大约有28万。不够啊,难道算上进口的?不重要了,今年底重庆三工厂投产,明年一月杭州工厂投产,等于福特中国的产能扩大了一倍。明年还有其他,例如江铃福特产品,传说中的福特哈飞等。明年福特的最大产能远远不止120万,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的话算是好消息。福特在中国的规模已经居于全球之冠,比美国本土还大,万一国内消化不了出口也蛮不错的。反正不担心福特的产品卖不出去,要论全球所有汽车厂的政治底蕴,谁比得过福特?
   
    长安马自达

    CX-5和昂克塞拉在所处细分都是好车,尤其是CX-5,是目前非自主品牌紧凑级SUV中最好的两款之一。典型的好车好价不好卖。


    产能:六月南京马自达销量8917,半年合计 41553 同比增速达到 188.7%,增幅之大超过辉煌时的福特。昂克塞拉 6 月销量达到 4,735 辆,相比 13 年上半年 3,996 的月均销量提升明显。长安马自达产能16万,其中约6万给了福特新嘉年华。剩下10万生产马自达品牌。马自达中国一直比较谨慎,以订单排产,这也是日系车政治方面的考虑。长安马自达对未来没有什么大规划,年底福特把嘉年华拿回去自己生产,腾出的产能足够马自达目前的两款产品了。

    长安铃木

    只有一款好车,锋驭,也是个好车好价不好卖的例子。和CX-5一样基本没有营销手段,只有默默累积口碑,这有点像早年的逍客,逍客熬了几年后才过万。


    长安前几天把1%股权转让给铃木,和铃木平起平坐了。这不寻常的举动也许是和铃木的中国策略有关,不受制于人的铃木有大把的好车型可以拿到中国来。铃木的车型一向中庸顺眼,口碑甚好。不知道未来一年铃木会怎样发力呢?目前长安铃木的闲置产能非常大,两年前铃木的维特拉就在中国路试了,昌河长安分家后争抢的结果是迟迟未能进入中国。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长安铃木未来变数较大。不过从锋驭落户长安来看,铃木中国更注重和长安的合作。重庆政府比较务实,江西政府不好惹啊,有前科。

    江铃

    福特探索者这种全尺寸SUV在中国一直不好卖,一般都是政府企业采购,私人买的不多,好例子就是丰田的LAND CRUISER。福特F350谁见了都流口水,买的话要考虑使用便捷性啊,福特的好东西千万不要什么都引进到中国,水土不服。江铃未来一年期待性不太高,做好商用车就足够,自己稳增两三成就行了,对长安影响甚少。

    2012年末买入长安时的几个预期还有一个未达到,就是“长安市值千亿,或者超过长城”,目前看超过长城无悬念,那就千亿市值好了。以此为目标,今年继续持股不动。重看雪球的记录,大举介入长安时对其第一卖出价设为13元,十倍PE,8元附近换股加仓长安,长安B 12元时估值20元,现在根据千亿市值目标,再次调整长安B目标为25元,这也大致和长安一年后预期的十倍PE匹配。虽然开始就预期千亿,但自己都不敢想长安B目标价会达到25元。去年总结时说何时卖出长安无关市值和股价,什么时候认为它没有继续增长营业额和利润的潜力了就卖。现在继续维持判断,因为我认为一年内长安还是安全的,而且追捧长安的人群也没有长城的多。等山顶上站满了对长安翘首以盼的狂热人群,应该在半年后。也就是说这半年,依旧可以大概率地不用辛苦寻找新标的,至少又可以简单放心地多持有长安半年。到时侯这个“安”,就两年了,一般般,也不算“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4 04:34 , Processed in 0.029870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