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910|回复: 0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小提琴独奏 帕尔曼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6 天

发表于 2014-7-1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小提琴独奏 帕尔曼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婉青 浏览:5910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869年,还是一个29岁青年的柴科夫斯基
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蒙卡地方他妹妹的庄园里。
一天,他正在写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
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
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
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
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
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以后,
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
又用这首民歌做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1877年初,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来到莫斯科。
当时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音乐晚会招待托尔斯泰,
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
托尔斯泰听到第二乐章时,
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
柴科夫斯基看到这情景,心中十分激动,
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
今天,列夫·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
当听到我的行板时,泪珠挂满了他的两颊。”
托尔斯泰回去以后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
“我永远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我的文学著作还从没有得到过象那样奇妙的晚会一样巨大的报酬。”
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写道:
“知道了我的音乐能够使您感动,使您入迷,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呀!”
古人有“欲取名琴弹,恨无知音赏”的话,托尔斯泰真不愧为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了。
参与人数 3奖励 +90 热心 +45 金币 +4 时间 理由
gllsh + 18 + 9 2014-7-16 15:38 天啊,传说中的神仙出现了!
漫天飞舞的蝴蝶 + 36 + 18 + 2 2014-7-16 00:24 MACD有楼主更精彩!
歪歪d + 2 2014-7-15 12:47 MACD有楼主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12:48 , Processed in 0.041215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