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63|回复: 0

政策调整将引发行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调整将引发行情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hammer2001 浏览:2163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证券市场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文国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以M2增速为核心中介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央行[微博]同时调控贷款增速。譬如,2014年央行M2调控目标为13%。


  货币政策转向势在必行


  以货币发行量作为中介目标,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使用的政策准则,但在1993年以后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调控真实利率为主要手段的“泰勒准则”。美国之所以取消数量型调控工具而代之以价格型调控工具(利率),很重要的原因是货币乘数剧烈波动,货币流通速度不断变化,人们无法算出究竟多大的货币供应量是“合适”的。


  我国央行一直认为自己能算出合适的货币供应量,用公式“货币增速=预期GDP增速+预期通胀率”来近似估算。如果按照这个公式,我国今年经济增速7.5%,通胀率控制在3.5%之内,合适的M2增速似乎应当是11%,而政府给出的13%的增速似乎已经非常宽松了。在这个思路指引下,央行年初以来在“中性的货币政策”名义下,一直在压缩货币增速,前3个月M2增速依次为13.2、13.3和12.1,每个月的增速都超过所谓“合理的货币增速”,但金融市场和企业都感到资金非常紧张,市场利率一路走高,如图1所示。理论与实践出现巨大偏差,央行不认为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总是企图用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来解释。其实不管是什么问题,货币政策不适应实践是肯定的。


  在貌似宽松的政策下我国资金市场全面紧张,企业融资利率超过7%,远超6%的净资产收益率,势必将我国经济推入危机状态,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的第一个困境。


  第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本来是“稳定币值和经济发展”,但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速没稳住,此外也没有出现央行担忧的通胀。尤其是表征通胀的两大指标CPI和PPI是方向相反的,一个上涨另一个下跌(如图2所示),那么货币政策到底是该防通胀还是防通缩?货币政策对于控制通胀到底有没有作用?货币政策进退失据。


  第三,2012年以后M2与M1走势的持续分化,表明传统的以M2数量调控的政策准则已经失效。在危机前我国M1和M2增速比较接近,但危机后M1增速不到M2的一半,M2对M1的主导作用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导致一个矛盾,央行从总量上看认为货币供应(M2)充足,但企业从自身流动性(M1)出发,认为货币供应严重不足。从历史经验上看,7%以下的M1增速无法满足7.5%以上的经济增长,这是货币政策面临的又一个困境。


  我国M2与M1走势分化的背景特殊,成因复杂,但是对于经济运行而言,最重要的是M1,它决定了显示经济生活的真实流动性,而M2其实不过是一种债务关系。


  货币政策的焦点在于,以M2为核心的货币调控体系是否到了该终结的时候?央行是不是应当引入真实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从最近几个月利率的走势来看,央行正在进行这种尝试。


  利率实质性回落


  尽管央行最近一直羞答答地坚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反对全面降准,回避任何放松货币的字眼,但货币供应却是实实在在地、持续地放松,无论定向降准也好,支持实体经济也罢,取消正回购也行,都是顺应时势,向经济体持续注入流动性——随着流动性的注入,市场利率出现了持续性回落。


  其实,判断我国货币是否充裕应该首先看利率,其次看M1,而M2是一个比较失真的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货币供应的松紧程度。


  今年上半年,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资金成本奇高,打击了实体经济,更打击了资本市场,经济增速持续走低,股票市场更是一蹶不振。从4月份开始,央行开始小幅放松货币,但是由于速度太慢,A股市场还没有出现明显反应。根据我们测算,M1增速达到7%是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水平市场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全面修正股票的估值水平。按目前的利率水平测算,6月份M1的增速大致在6.5%左右,若真如此,7月份有望超过7%,三季度A股市场可能迎来一轮15%左右的反弹行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7:55 , Processed in 0.026354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