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76|回复: 0

新股申购分流资金 市场短期将持续震荡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 天

发表于 2014-6-2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股申购分流资金 市场短期将持续震荡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融儿 浏览:2276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浪财经客户端:天津本地股飙涨 天津海运涨超9%

  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杨海


  市场将呈现震荡的格局。尽管外围的资金面较为宽松,场内的资金呈现信心不足,大量资金被占用,进行新股的申购,而目前的超额申购使得资金使用率较低,这对市场构成利空。市场将会围绕2000点震荡,不排除个别时段跌破2000点。


  策略上,投资者仍需等待一段时间。历史上,市场没有在弱市中发新股的事情,但基于年内要发100家新股,IPO开闸也是迫于压力。目前市场仍旧脆弱,这就对市场构成了考验。目前的新股申购为市值申购,因此会出现机构购进低价蓝筹股拿市值参与认购,对蓝筹有一定支撑作用。


  基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仍为结构性行情,可以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成长性比较明确的股票来持有,互联网、高科技产业、智能类板块仍可继续关注。此外,根据目前新股发行政策,定价的市盈率水平会相对偏低,而二级市场的上涨空间则比较大,会给“打新”投资者留出更高的盈利空间。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孙建波


  正值二季度末和新股发行的两个关键点,尽管市场进入反弹时期,但是遭遇的曲折不可避免,市场将以震荡行情为主。


  近期,市场焦点在政策与经济之间轮换。政策方面,支持的态度坚决、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层面,5月份增长、投资、货币、信贷等数据进一步验证经济环比改善。IPO 的靴子落地,流动性层面类似去年钱荒的情景将难以重演。政策、经济、流动性均支持市场环境进一步好转。不过,随着新股申购的开始,对于二级市场的分流作用明显,市场将出现调整,以震荡为主。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科技型成长股及调整基本到位的大消费类股。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刘景德    新股申购的利空消息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市场将企稳回升。沪指暂时不会跌破2000点政策底,不过,反弹的力度不会很大,2100点存在较大压力。


  宏观经济面上,尽管企业的利润有所回升,但是仍有一定压力。市场目前来看,相对稳定,不会大涨也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策略上,前期调整到位的各类题材股可以参与。蓝筹股相对稳健,但是收益不会太大。中报披露在即,业绩预增且目前处于下跌中的个股,有一定交易机会。


  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热炒新股或重现


  富国城镇发展基金经理 汪鸣


  (截至6月19日,股基过去3个月业绩排名第4)


  管理层局部宽松和微刺激政策出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未来经济基本面复苏仍需更多经济数据验证,发电量、地产等经济数据还难言乐观。此外,IPO重启后,机构打新热情再度高涨,未来几周新股热炒有望重现。


  市场流动性整体比较宽松,管理层对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一再呵护,也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融资成本,但反映到实体经济或还需一定时间。


  6月以来,指数依旧保守而板块活跃,航天军工、环保、有色等板块受政策刺激表现强势,操作上可逐步提高仓位,关注半年报预增的政策受益板块,而低估值超跌大盘蓝筹板块也逐步走强,未来也值得关注。


  农银研究精选基金经理 凌晨


  (截至6月19日,混合型基金过去1个月业绩排名第16)


  近期改变市场运行格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PMI与发电量等数据让市场相信经济短期企稳,尽管中观数据依然不完全支持这样的结论;另一个是IPO的发行节奏。


  在市场把关注点重新放回业绩之前,是一个反弹窗口期,6月的前三周依然维持反弹的格局。对于之后,目前没有特别明确的判断,重点需要看反弹逻辑是否会被打破。市场的涨跌受到宏观经济、流动性、基本面与估值的交互影响,在经济与流动性平稳的情况下,我们将积极寻找基本面和估值有向上空间的品种。


  国泰成长优选基金 张玮


  (截至6月19日,股基过去6个月业绩排名第20)


  5月实体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部分的宏观数据相比4月有所回升,政策的托底效果正在显现,市场对于二季度经济的悲观预期继续得到修正。经济平稳,流动性较优,市场上行环境尚存。但步入6月中下旬,市场将关注点逐渐切换至三季度基本面。同时,中报预览期临近,市场步入阶段性多空争夺的重要观察窗口。建议投资者关注行业景气向上+估值合理板块,如传媒、新能源汽车、食品加工、医药等行业,业绩确定性仍为选择标的的第一要素。(付刚、王兆寰 采访整理)


  且行且想且期待


  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基金经理 沈梦圆


  华尔街,也许是每一个金融从业者都耳熟能详、多少带点神圣色彩的地方。书本告诉我们,那里有制度完善、运作精良的金融机器,来来往往衣冠楚楚、行色匆匆的人们,用着最体面的沟通方式最细致的数据,勾画资本市场的K线图。一切理性有序,但又不乏让人热血澎湃的传奇。


  入行的时候,这就是天真而理想的未来。且不提2008年让华尔街元气大伤的那场金融风暴,就从我们自己的经历看,书本确实只是书本,想象也无法替代现实。


  这原因当然多种多样。管中窥豹的举一点,单边做多的天性就是波动剧烈,做空机制的缺失让谎言的代价和其诱惑相比有时候太过微不足道。监管无法做到无孔不入,作为一个散户占主体而非机构占主体的市场,主流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天然地就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于是乎,有时候上市公司种种带有明确意图的公告,比如增发、增持,就构成了最大的投资动机。


  其实想想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通顺。增发融资本身是上市公司有求于资本市场,投资者本身才是真正有投票权的上帝。但因为只有做多才能赚钱,而逐利是资本的天性。这使得上市公司本身的意图在市场中被放大,甚至产生了灰色的地带。有些股价的走势甚至莫名而不可言说。


  但是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监管的加强是其一。股市供应量的加大,甚至未来发展到注册制,供应敞口完全打开是其二。个股期权之类的针对个股的做空机制有望入市是其三。投资者教育的量变逐渐演化成质变是其四。


  股市还是那个股市,故事却可能不再是那个故事。市值小的个股究竟是应该给溢价还是折价?——当投资的公司足够多时,大家一定都会意识到,小公司不一定能够长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究竟对股价是利好还是利空?——考核融资项目是否真正具备良好的前景也许更为关键。投资者的权益如何被保护?监管不可缺失,投资者自身借以投票权等方式表达意愿诉诸实践也同样重要。最重要的是,大洋彼岸那边的浑水、香橼大家已经耳闻能详,在未来对个股做空也能赚钱的市场中,对于上市公司的审视必然会更苛刻,看空者就不仅仅只是被动远离,市场的运作节奏可能会出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究竟是双方的博弈带来一个更为均衡的市场,还是多空的主观能动性都被充分发挥反而加剧了短期的波动?这需要监管者以大智慧来适当布局和引导。但无论如何,在二级市场的资金运用上,双方都能体现话语权,长期看来,市场运作更为公平合理。


  相比西方,中国的资本市场还足够年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服务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资本市场也一样,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我们慢慢摸索着,总归在前行。


  且行且想且期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7:48 , Processed in 0.02663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