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6-12-16

|
|

楼主 |
发表于 2016-5-3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HANG 于 2016-5-30 19:43 编辑
看到有坛友在提MACD指标的研究,还是想说几句:
打开MACD源码一看就知道MACD指标是基于 收盘价 CLOSE(简写C) 做的公式,如下:
DIFF : EMA(CLOSE,SHORT) - EMA(CLOSE,LONG);
DEA : EMA(DIFF,M);
MACD : 2*(DIFF-DEA);
SHORT参数默认12,LONG默认26,M默认9。EMA是对CLOSE进行平滑移动平均算法,此外无其它函数。
对纯价格范畴指标的用法可以很多,但无论怎么解读和使用也打不破纯价格范畴的定局。
只以C作为函数的一切价格指标,例如MACD、KDJ、CCI等,只有当股价当下周期收盘价确定后,指标才能被确定,所以原理是:价格决定了指标如何走,不是指标决定股价怎么走。
平时我们会发现底背离顶背离似乎有些用,是因为用的人多了,大家碰到时都一致认为股价会那么走,都做出了朝那个方向的操作动作,所以股价就朝那个方向走了,其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如何认定以及他们的力量合计如何,所以也就有主力利用底背离出货,顶背离洗盘吃货的情况。为此我老说还要在临界点看博弈,而老生常谈的“当涨不涨必跌”说的也就是这一类临界点。
2013年在技术版我曾看到有一位坛友很认真地解读MACD指标,看其破费笔墨大篇幅大篇幅续帖研究我也就不好意思点破,如果研究不从逻辑出发,容易绕圈。
MACD论坛算是有昔日辉煌吧,不过作为经典指标MACD确实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因为计算的原理已经说明了一切,毫无半点神秘可言。再想想波浪理论、通道趋势线这类在K线图上做文章的方法,是不是也一样的道理?如果价格范畴不结合盘口博弈,那价格范畴的格局也就那么大,再怎么折腾也依然在格局内。这从逻辑上去想其实不难理解,恐怕很多人不乐意接受这种事实罢了。
|
-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