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事件
5 月16 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逐项界定并规范了同业投融资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同业业务,应当按照各项交易的业务实质归入上述基本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同业业务实施分类管理。
点评
从监管角度看,本次127 号是去年银监会8 号文的延续。去年银监会8 号文意在堵住非标借道银行理财投融资,本次127 号文意在防范非标资产借道银行同业科目变相贷款。
从宏观角度看,本次127 号文出台同样逢着经济下滑阶段,但当前M2 增速处于正常区间,通货膨胀压力尚不显着,央行的约束条件相对较小。有可能为了配合“新老过渡”,创造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从银行角度看,银行采取何种措施对接表内具有融资功能的同业资产,成为左右未来利率趋势的关键。即便此前已有充分预期,短期内也无法很快化解存量非标的到期续作问题,127 号文会对银行风险资产增速产生负面影响。
1、重点:堵住同业资产对接非标资产途径
本次127 号文详细规定了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范围: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融资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堵住同业资产对接非标:
第一,明确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不得纳入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管理和核算。这意味着此前广泛流行的三方协议不准借道同业科目融资。
第二,明确卖出回购方不得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转出。这意味着传统三方协议中的通道公司所承接资产无法出表,反而占用自己表内资产,意味着要计提风险准备,还影响风险资产权重。如果严厉实施,通道公司失去了业务激励。
第三,明确金融机构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条规定明确排除了隐性担保的合规性,通道公司需要接续承担相应风险。
2、银行应对策略:风险资产扩张受阻
本次同业监管新规之后,银行如何调整风险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成为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关键。我们对此判断有两个:
第一,暂不考虑存量同业到期问题,仅考虑新增同业监管问题,新规出台会显着制约银行风险资产扩张的能力。目前信贷增速受到贷存比约束比较明显,如果再堵住同业资产科目,对于经济的融资需求有负面影响。
第二,考虑到银行存量同业资产到期转化问题,银行接下来一个阶段的风险偏好会有明显下降。到期同业不可续作的部分,本身难以转成表内贷款,可能存在转出至理财账户的可能。那么理财账户会同时增配非标和标准资产才可以完全接回资产,银行整体风险偏好是降低的。
事实上,自去年二季度严控非标之后,三季度出现了买入返售资产规模净下降,但随后一个季度出现明显反弹。反弹过程中,是国有大行率先调整增加买入返售(对比图1 和图2),说明国有大行由于原来的同业比例较低,所以追加同业资产配置以获取收益。而前期比较激进的股份制银行,去年四季度集中压缩了非标业务。这个压缩非标的过程,导致了今年一季度银行风险偏好下降。
3、配合监管,利率存在继续下行空间
去年8 号文后,6 月份市场利率经历了显着上行,主要原因是同期同业资产扩张显着。今年127 号文的背景则不同,股份制银行在今年已经主动收缩同业资产新增量,市场对于短期回购资金的需求有所缓解。随着银行风险偏好继续回落,利率继续下行空间打开。同时,如果监管要求同业资产新旧替换,存量资产不得续作的话,需要配合性的给予稍宽松市场环境。
结论
1、本次127 号是去年银监会8 号文的延续,意在防范非标资产借道银行同业科目变相贷款。
2、本次同业监管新规之后,银行如何调整风险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成为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关键。
3、新增同业资产受到监管加强,会显着影响银行的风险资产扩张能力。存量同业资产到期转出的压力增加,会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