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190|回复: 0

在“进可攻、退可守” 的医药行业寻找投资确定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4-5-1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可攻、退可守” 的医药行业寻找投资确定性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草房子 浏览:4190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由于医药行业的确定性增长和弱周期性特点,成为A股市场不可多得的既具防御性又具成长性的板块。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整体平稳态势不变,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医药(行情 消息 资金)行业的黄金时期。

制药板块的系统性行情正在酝酿。5月8日,发改委公布了低价药物目录清单。该目录包括250 种中药和283 种西药。现阶段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 元,中成药不超过5 元。 该政策的目的是让低价药品生产经营在日均费用标准内自主调整药品价格。低价药品的价格调整将出现分化。独家产品或者品牌强劲的产品有提价的空间,而普通产品应该仍然面临价格下调的压力。

另外,医药行业2013年年报和2014年1季度显示,医药板块1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3%,利润总额增长12.01%;同期行业收入增长13.7%,利润增长14%。2013年年报中药处方药、医疗服务状况较好,2014年1季度各子板块基本延续上年的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整体平稳态势不变,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医药(行情 消息 资金)行业的黄金时期。

1.支撑医药行业爆发的几个因素

1)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及《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公布,将促使整个医药行业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商务部和工信部提出的支持、鼓励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也使得行业内面临优异的资源整合机会。

2)老龄化等支撑行业刚性需求的基础依然存在。我国正处在老龄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并且有加速趋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达2.02亿人,并将以每年1000万的规模递增,未来20年还将翻一番,突破4亿人。庞大的市场潜力为老龄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更是具有爆发的可能。另外,目前我国医疗供应短缺、医疗资源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也为行业发展留有想象的空间,未来成长性最确定。

3)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总体态势良好。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004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9.9%。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OTC药物市场。目前我国医药市场全球第三,预计2015年全球第二,预估2020年将与美国并列全球第一。

4)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大趋势不变。2014 年为国内招标大年,招标无疑将带动新一轮的价格下降,将会削弱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新版GMP 认证的实施,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促使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未来行业“大鱼吃小鱼”或者“强强联合”的兼并重组活动有望持续活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认证推行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医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洗牌”,2014年兼并重组或是医药行业的大趋势。

5)新医改的稳步推进。一方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预计覆盖50%以上的县(市);另一方面,政策上不断放松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限制,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不过,在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医生多点执业、医保定点资格等限制尚未完全放开前,改革红利的兑现仍有待时日。

2.细分行业情况和机会

1)医疗服务

2014年是医疗服务行业变革的历史性时刻,医疗服务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医疗服务行业是我国少数未经市场化改革的“处女地”,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处于垄断地位,民营医院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随着政策破冰,国家大力支持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国务院明确提出至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市场扩容及民营医院份额提升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2014年是医疗服务行业变革的历史性时刻,医改进入“深水区”,重磅政策频出,医疗服务投资的黄金时间来临,这将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且收益极高的投资方向。

A股医疗服务板块于去年年末、今年年初经历了快速的爆发性增长,医院并购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医疗服务将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板块的主要催化剂在于:鼓励公立医院改制及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出台及落地;个股医院并购加速带动整个板块上涨。

看好背靠“大树”,拥有自我繁殖能力,未来集群化运营的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医疗服务上市公司要有自我繁殖能力,背靠有医师、品牌、管理输出能力的“大树”,即医院集团或医学院,逐渐形成区域集群化医院网络,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牢牢把握一大收购主题和三大主线。一大收购主题:牢牢把握收购主题,医院收购是股价主要驱动力。主线一医院集团:选资金雄厚收购/整合能力强的医院集团,代表公司:复星医药(行情 消息 资金)、信邦制药(行情 消息 资金)。主线二专科医院:选大市场高壁垒,并且已经证明给市场看有成熟成功的连锁复制能力的专科医院,代表公司:爱尔眼科(行情 消息 资金)、通策医疗(行情 消息 资金)。主线三综合医院:选有优质医院项目,及医师/医院管理资源输出能力的公司,代表公司:开元投资(行情 消息 资金)、金陵药业(行情 消息 资金)。

2)医疗器械

随着中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医疗设备和器械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将日益显现,国际医疗设备巨头也看到了这块市场中广阔的发展机会。目前,我国医疗器械领域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医疗器械国产化已进入大发展的崭新阶段,未来几年将是医疗器材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著名的几家外资品牌所掌控,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内一些企业的崛起,国产医疗器械正不断在CT、核磁、彩超等方面取得突破,未来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类出口额193.35亿美元,增幅9.92%;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作为医疗器械类产品的主力出口产品,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如彩色超声波诊断仪2013年出口额4.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9%。预计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有望实现12%的增长率,全年医疗器械贸易总额接近400亿美元。

中长期来看,中国医疗器械成长前景优于药品,实现跨越式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增长速度快,成长空间大。公开数据显示,一直以来,中国医药(行情 消息 资金)器械市场规模在18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规模和药品相比还不到五分之一。但从成长潜力来看,中国医疗器械有望迈入大跨越的发展时代,成长前景比药品更好。预计到2020年,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达到50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高于药品的13%和医疗服务的14%。

看好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并购也是医疗器械板块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一是并购,如新华医疗(行情 消息 资金)、鱼跃医疗(行情 消息 资金)、乐普医疗(行情 消息 资金)等。二是受益于县市级医院放量的个股,如和佳股份(行情 消息 资金)、尚荣医疗(行情 消息 资金)等。三是有新产品储备的个股,如理邦仪器(行情 消息 资金)、冠昊生物(行情 消息 资金)等。

3)生物制药

据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90年代,我国处于积累阶段,初步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框架和雏形;第二步,崛起阶段,居国际新药研发“第二方阵”的领先地位;第三步,到2020年,跨越阶段,在国际先进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必须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的战略目标,即从仿制药为主走向创新为主,从制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

生物仿制药的巨大发展前景,甚至吸引了国际上诸多以原研药为主的传统大型制药企业的加入。国内企业如华海药业(行情 消息 资金)、海正药业(行情 消息 资金)、复星医药(行情 消息 资金)等企业也正积极布局和进入该领域。

事实上,在“十二五”乃至未来“十三五”的发展规划中,生物医药技术会越来越放到重要位置。2014年之后的五年将重点支持治疗性疫苗、合成生物学技术与产品、重组凝血因子类、干细胞治疗等产品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有450亿~500亿生物药面临专利到期,2015年将有640亿美元生物专利药到期,生物仿制药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预计2020年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00多亿美元,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6%。不过,生物仿制药标准并不比创新药低,发展难度也很大。

看好研发创新和品牌消费类分领域龙头企业的内生外延发展机会。如天士力(行情 消息 资金)、以岭药业(行情 消息 资金)、云南白药(行情 消息 资金)等。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还存在诸多挑战,比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药物研发仍以跟踪仿制为主,原始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现象突出,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3 05:27 , Processed in 0.043502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