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74|回复: 0

超跌后的抄底资金蠢蠢欲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跌后的抄底资金蠢蠢欲动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zzh_2268 浏览:1174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浪财经客户端:改革预期赋予A股企稳能量 压力难掩五利好

  玉名


  5月开门行情呈现出来与节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大跌股数量骤减,除了一些*ST绩差股之后,已经很少了,相反涨停股数量增多,这说明市场在一波近3周连续调整后,个股大量处于超跌状态,虽然量能有所不足,但已经跌不动了,那么局部就会形成反弹格局,这就是市场跌出来的机会。玉名认为目前市场有非常明显的担忧要素那就是IPO压力和经济数据方面的利空,但同时市场最大的优势就是已经历过了中长期和短期连续下跌,其中主板市场已经下跌了近4年,这4年间没有出现过持续性的行情,只是局部反弹,而且都是在刷新低点后形成;短期来看,创业板、中小板、主板都经历了或2个月,或3周以上的下跌,局部已经形成了超跌效应,同时在年报、一季报的业绩地雷压力之后,个股利空的压力在降低,资金也开始重新找寻市场的机会点。


  2014年行情虽然碎片化特征明显,但每一次下跌后都迎来抄底资金的青睐,2000点一线的阶段性底部特征明显。尤其是在一季度A股市场振荡下行的背景下,社保基金依然大胆加仓,31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了社保基金身影,持股市值较去年底增加61.5亿元,更有93家公司是社保基金新进入的,这说明虽然市场行情持续性减弱,波段特征增强,但大资金操作的热情依然不减,这也是为何2000点保卫战屡屡成功的关键要素。玉名认为除了IPO重启要素之外,当前出现下跌的主要原因仍在于对经济增速下行以及流动性的担忧,某种程度上,新股重启只是充当了引燃市场悲观情绪的催化剂,而且随着杀跌情绪的释放,市场也在调整中重新获得了超跌反弹的空间和契机,这有利于多头投资人聚集力量向上发动攻击。当前,虽然强有力的稳增长政策并未如此前预期般出台,但拉长时间来看,源源不断的“微刺激”措施有条不紊地陆续面世。


  影响5月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还是IPO,短短几天时间,证监会[微博]就发出了186家IPO预披露名单,已经超出了今年1月集中发行的新股家数,股市承受着想象中的抽血压力。其实新股上市,也会带来新鲜血液和新的炒作对象,因此玉名认为IPO重启的问题是在于市场是否会延续“三高”(即高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高比例超募)现象,那样新股就变成了赤裸裸的圈钱行为了。至于“申报即预披露”的政策,这其实是好事,能够尽快让信息公开,避免市场的猜测,提前将风险释放。玉名认为如今的新股特别是创业板、中小板的新股估值会低于老股估值,这样会对老股形成估值压力,所以这出现了中小盘的重心下移的过程,这也是为何在去年IPO重启后创业板有过一波创历史新高的走势,但本次IPO重启后,创业板节节下跌的原因,就是因为通过与上市的新股对比后形成了明显的泡沫加压效果。此外,由于本次会有不少新股选择在沪市上市,这会给大盘股带来价值重估的机会,所以我个人依然看好超跌大盘股的机会。


  从技术面来看,2000点作为重要整数关口确实具备较强的支撑力,而2000-2030点已经被资金认可为可以买股的区间;从估值角度而言,2000点附近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基本位于历史底部,股价具备安全边际和修复动能;从政策面来看,“2000点频现政策利好”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点位成为管理层和主力资金的心理底线。纵观近期市场表现,玉名不论2000点上方反弹动力如何,2000点处至少不是一个悲观的地方,热点方面,股民可以发现近期大跌股数量骤降,大涨股数量增多,这其实就是源于市场在一波近3周连续调整后,个股大量处于超跌状态,虽然量能有所不足,但已经跌不动了,那么局部就会形成反弹格局,这就是市场跌出来的机会。股民此时就应该耐心持股待涨,如果指数能够尽快实现一个放量、补量的过程,那么行情将很容易形成中阳反弹突破的格局,那时个股普涨现象会更为明显,所以短期股民还是以持股为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09:36 , Processed in 0.02641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