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海外经济:
在报告《失业率指引去哪了》中我们指出,美联储之所以放弃加息门槛值规定,美国失业率指标本身的信号指示意义下降,可能给货币政策带来干扰甚至误导是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更准确地评估美国的就业状况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向来拓展:一是,“别把就业评价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通过雇佣率、“真实”失业率(U6)、平均小时工资及周平均工作时间、初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等指标,从不同维度矫正修复失业率和非农就业人数等指标的问题,以更全面地判断美国的就业和经济形势。二是,弱化对“量”(比如失业率)的关注,而重视对“价”(比如工资增长率)的考量。特别是,历史上美联储在工资涨幅超过2%时可能就会考虑加息。而今年2月美国非农企业平均工资增速已超过2%,这无疑会影响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紧缩节奏的把握。
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和ADP指数均为判断美国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前者由美国劳工部根据38万非农企业数据在每月就业报告中公布,后者由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根据使用ADP系统的50万个企业实际薪资支付情况在每月第一个周三晚上发布。样本不同常常造成这两个指标间的背离(图1)。非农就业人口增加一般伴随着失业率的下降,当然也有意外。
例如今年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由11.3万人增加至17.5万人,失业率却由6.6%上升至6.7%。这可能与极寒天气严重影响了美国农业就业有关。2013年9月以来,美国农业就业人数一路走低,极寒天气加剧了这一趋势,但这一扰动只体现在失业率的上升上。要指出的是,新增非农就业应该与就业率变动大体一致,但2009年以后两者间的关联性被打破(图2)。这意味着,美国就业市场的改善,更多地是因为企业减少裁员,而非真正增加雇佣所致。而企业减少裁员的动机在于,希望经济好转时可以降低人力培训成本。企业常常以降低有效工作时间或薪资水平来覆盖减少裁员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