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080|回复: 4

[研究方法] 我的投资逻辑(作者:岸芷汀婷)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4-1-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投资逻辑(作者:岸芷汀婷)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lygwy0001 浏览:5080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这个都忙着下河摸石头的时代里,大家都在忙着跳进不知深浅的河水中,摸着各自的石头,有的摸到了金子,有的摸到了石头,有的摸到了王八,有的已经倒在了暗流涌动的河水里面。还能像现在这样在夜风中的窗前坐下来,谈谈心,真不易。

    我此刻人在这南粤之地,面朝着滚滚珠江入海口,趁着这夜色寂静时,安心的写些最近的所闻所见,与网友们一起交流些思想和对投资上的看法。却让我不禁又再次想起了那人写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番话时该是何等的舒坦、淡定。

    不过我突然想到,这话还是有些问题的。宠辱谁能不动心?宠,我们一般都把他当作得意时候的表相,辱,当作失意时候的表相。一个正常的人,宠辱皆惊,去留由己,这本是应该很正常的事。“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所以,还是不必拘于常理。

    有关这人生的得意与失落之间,宠辱之间的切身感受,历史上,无论是投资上,情场上都有非常多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谈了,否则又会被广大网友批评是多愁善感的女人。

    那就来谈谈今晚的主题:投资的逻辑。

    现在倒想起我自己在这些年的一个老习惯:如果这天是一个人的生日,无论是萍水相逢之人,还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我都一定会去亲自写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即使内容不多,仅仅只是些片言碎语和生活所思所闻,但我相信透过这些文字所表达出的心意,能清晰的陈述自己的看法。

    现在是个快时代,信息化的进步使得大家的交往与联络更及时快捷,但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比如我们能花一个小时去看几百条甚至上千条140字的微博,却不再愿意花30分钟阅读一篇文章,快餐式的阅读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中。今年9月曾到家族所持公司交流时就印证了这个事实,我这个年龄的人,对一些长篇报告的信息整理和阅读能力明显不及40岁以上的,年轻人在查阅时更愿意采用网络搜索而不是通篇细读查阅圈注,但中年以上的人却都更愿意长篇阅读,并采用逻辑推导和文字记录的方式来整理信息。

    说到这,还真想起我的导师。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执教时有一个传统: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他交流时,除面谈与授课之外,其他所有的问题必须全部使用邮件。我问他,为什么不直接电话联系或者twitter呢,他讲:精炼的用简短文字将问题提出,能解释清楚固然非常好,但无论是做经济研究还是做政府决策,简短,都很容易造成误解或者不够明朗,并不是哪位听者都能可以做到立马心领神会,既然如此,不如就将所希望表达的内容尽量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这样才是一个研究型学府最应该传达出的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授课与思想传承不是陛下颁发圣旨,群臣再去揣测圣意那样需要权谋和隐晦。

    我的导师他现在以研究社会政策为主,他虽人在伦敦,但对大陆政策的变动和趋势,都能精准的推导出可能性。我上次同他讨论大陆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时,曾向他请教关于十一月国内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路线问题,他给我的的答案是城镇化和匹配的经济改革会采用韩国模式而不会采用墨西哥发展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政治上会采取加强中央集权走新加坡模式,两者合起来其实就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本质。

    我曾问他,为何能如此准确判定。他回复我的信件里说:从逻辑框架引伸出可能性结合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去解读。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需要理解他整个著作思想的逻辑框架,就是意识形态的划分。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指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它的本质上是对社会现实状况的反映。而在经典和现代政治经济学里,意识形态则引用在拜物教观念、精神生产之中。

    可能这段内容是我翻译的不够好,也或者它本身就不是很好解读,否则怎么能叫政治经济与逻辑框架综合学科呢。这么深奥的问题,我建议还是留给导师他去研究吧,我现在来谈谈自己从投资角度对这段内容的理解吧。

    我认为,从人类主观能动意识的本质上讲,做任何投资时,无论是资本投资还是实业投资,又或者是各种间接的资本间以各种形态方式的流动,其必然都存在一个大的逻辑框架,并且都是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思路来推导进行的,即:意识形态决定各自的发展方式;而其选择的发展方式又将会决定其配套的产业经济政策;配套的产业经济政策会再决定其所该归属的行业方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清晰的行业导向方向来决定和选择我们所面对的投资机会。

    网友应该都知道国际上有个美国人,罗杰斯。他这个人很善于在资本市场上下注,并且一直出手很准确,尽管我经常在各国有些媒体上看到关于对他的批判,说他的判断经常没有逻辑和连续性,前面讲看好,没多长时间又讲看空。但我也必须承认罗杰斯确实是一个不善于搞意识形态区分的人,他最让人赞许的,还是他的观察能力。中国有句传统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祖宗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罗杰斯他就是常年游走于世界各地,见闻各地大量的信息并实地去考证,他很善于用逻辑去推导判断。 他在华尔街就是以观察能力独到精准而成功立足的,所以常说他的看家本事就是观察,我相信这一点连价值投资者们追捧的祖师爷兼“资深内幕消息交易者”- 巴菲特,都不得不佩服。罗杰斯他通过观察很一般的现象,并收集大量相关的信息去推导他构想的这个逻辑,最终往往都是圆满的,所以他这几十年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并成功在每次大转折点前套现,然后还建立起大量仓位等待趋势转折明朗时再顺势捞上一大票。

    而索罗斯这个人呢,很精彩!他一直认为罗杰斯采用的这种逻辑推导验证方式太费劲,他在其《金融炼金术》中坦承认为:对抗不确定性的终极目标就是意识形态,所以索罗斯跟罗杰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在后来的1992年成功狙击英镑外汇,正验证了这一点。他敢于出手,正是他看准了以英国和德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

    1990年他就观察到英国宣布加入新构建的欧洲货币体系,但从意识形态引申出来的差异中分析得出,英国这个决定是不对的或者说是无法实施下去的,因为当时英国加入新的欧洲货币体系,将会使英国同欧洲经济最大体德意志联邦绑定在同一货币体系中,而当时英国本身经济实力已经无法同德国相提并论,这样,英国将在经济策略上完全受控于德国,而德国就将直接有权决定如何施行何种货币政策和经济调控政策。从意识形态角度看,他认为这个决定对英国而言是致命的。于是他选择了观察,再观察,进场,潜伏,狙击!所以说,索罗斯他对人性的洞察,是非常精准的。

    那再谈谈,为什么我一直不看好国内A股主板,尤其是银行股这类大蓝筹,而对创业板,和以华谊兄弟(行情 消息 资金)为龙头的文化娱乐股情有独钟。(申明:我现在主要持有港股和美股,美糖期货头寸,内地只持有华谊兄弟(行情 消息 资金)和创业板B)

    去年11月十八大之后,我留意到中央提出了经济调结构,促增长,保稳定的说法。新兴产业的提法明显加大,新领导层上任后,第一个去的就是深圳,并特别到腾讯调研。我从顶层决策的逻辑上推导,一个国家要全面调结构转型,就一定要让社会财富增加,让有限的资本往实业渠道里面持续流入,现在银行因为垄断地位而不是产业资本增值而形成的这种高收益必将不可持续。

    事实上无论是价值投资派的观点还是资金驱动趋势战术派,在大陆这个特殊的市场里,政策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国家政策支持什么行业,市场自然会有响应,投资者不应该去选择所谓的估值洼地,而是应该选择政策导向。

    对于华谊兄弟(行情 消息 资金),我很喜欢这样的娱乐文化全产业链企业。网友dq951163 和Herdawn两位对华谊兄弟(行情 消息 资金)的及其所属行业研究的很透彻,我比较懒,没有那么详细的研究,当初只是根据常年做期货的一点经验,结合资金流动进出模型测算到创业板里有大资金在持续活跃一路推动股价,而华谊兄弟(行情 消息 资金)又是这批资金进驻的龙头,还有就是从政策面上看到中央提出文化产业支柱的说法,就进来了。

    另外有一点,去年底我注意到大陆中央提出反腐败后,澳门赌场的股价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持有多年的银河娱乐还在继续上涨,就想到内地市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该有多旺盛。还有从投资逻辑上讲,价格变动会导致预期的变化,而预期的变化将使价格趋势自我强化,华谊兄弟(行情 消息 资金)当然该继续持有。

    不过10月时,我根据趋势判断,看到它出现了大于60度角连续快速拉升,突然有了一种过山车到最高点时的恐惧,在它第一次放量回落时我就全跑了,我可不是那种想当股东的价值投资者,在半个月之后到23企稳时我又追回来了。时刻告诫自己:我是一个职业投机者。投机者的勇气就是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并在确定信号发出的那一瞬间,毫不犹豫的出手。

    因为我记得一个的情况:任何行情的长期趋势开始逆转时波动都会快速加剧,趋势交易者们都处于迷航状态,这时,如果出现突然的逆势反弹或暴跌都会提示趋势结束将会逐渐开始,而这一刻就是一个职业投机者该忙绿起来的时候,这是改变交易方向的时候,同时,在股市上筹码的发放和累积将会逐渐白热化。

    今夜就现谈到这里吧,款款之诚,书不尽意,改天再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8-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4-1-2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一下个人认为的问题。
1、文章里面逻辑有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去年底我注意到大陆中央提出反腐败后,澳门赌场的股价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持有多年的银河娱乐还在继续上涨,就想到内地市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该有多旺盛。——如果说从中央意识说要反腐败,那么做澳门bocai股的危险性大吗?继续上涨的空间有多少,如果不涨,会下跌吗?如果有时间你可以算算这些bocai股的市盈率和盈利意味着他们还要从内地在未来几年抽走万亿,这和中央意识形态违背吗?——且不说以后澳门bocai股会不会跌,但是lz基于bocai股屹立不倒而看好同为娱乐业的华谊这个判断似乎和自己的投资逻辑要遵从意识形态投资打架了。
2、我想,很多大机会确实是意识形态变化形成的。但多数情况下,股票还是有其内在特质要遵循,比如股价和盈利这两个朴素的名词。在考虑投资逻辑从意识形态出发的情况下,还要记得观察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不单是股票)这样或许投资的胜算会更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4-1-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文章真的很棒,不过有些问题想跟你讨论一下。
    “意识形态决定各自的发展方式;而其选择的发展方式又将会决定其配套的产业经济政策;配套的产业经济政策会再决定其所该归属的行业方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清晰的行业导向方向来决定和选择我们所面对的投资机会”——我觉得在这段话应该再添上一个经济发展状态(经济基础),即在意识形态决定发展方式后,添上经济状态决定产业发展方向,而与这种产业发展方向相配套的经济政策由意识形态决定。
    我这样在您的逻辑框架上加上经济现状,是想指出政策的制定实际上与产业发展的方向更为密切,虽然最终如何实施还是受意识形态的牵引,但是无疑政策必然和实体产业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经济政策的出现时因为发展需求,而发展需求和意识形态的联系相对来说弱一些吧。
    您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的“国家政策支持什么行业,市场自然会有响应,投资者不应该去选择所谓的估值洼地,而是应该选择政策导向。”很赞同,但我根据的是人均GDP的发展状况,毕竟政策的出现还是以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的。
    人均GDP的发展轨迹可以为我们的投资指出一个很好的方向,沿着这条轨迹我们可以找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机会,12年中国的人均GDP的达到了6000刀,而对应激活的产业应该是文化娱乐、旅游、健康保健和教育等行业,而相对于美国而言,我们这些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所以发展潜力很大,国家下大力气出台相应的政策正是因为我们步入了相应产业大爆发的阶段。很多人利用所谓的“人均GDP地域时差”寻找投资机会正是这个道理。至于看好TMT行业,我觉得是因为人民的钱包慢慢地鼓起来了(钱包决定需求),能够撑起来这个行业了。
    因此,产业的出现需要经济基础,但是其发展轨迹却是由具有意识形态的政策所引导。不知道我表达得够不够清楚……请指教~祝新年快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3-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8 天

梅花小孩金融易学家园股市捉妖记

发表于 2014-1-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学习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 天

发表于 2014-1-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祝快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3-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00:01 , Processed in 0.029642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