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2910|回复: 212

[大盘交流] 轨道线区间交易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轨道线区间交易策略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票哥 浏览:122910 回复:21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票哥 于 2013-11-23 10:28 编辑

轨道线区间交易策略的核心只有一句话:价格触及轨道线,指标确认反转。
据此操作,赢多亏少



QQ图片20131123102604.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 天

发表于 2013-11-2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钝化问题怎么解决?触下轨就买,如果是钝化,那么亏损就大了。再有就是坚持,能不能坚持一直用这种方式操作下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票哥 于 2013-11-23 15:49 编辑
hymqew 发表于 2013-11-23 15:25
钝化问题怎么解决?触下轨就买,如果是钝化,那么亏损就大了。再有就是坚持,能不能坚持一直用这种方式操作 ...

解决钝化问题可用周期放大法,形态分析法或改用趋势指标过滤。
我已坚持使用快一年了,边用边研究,正收益水平比过去有很大提高
真实的体会是:简单好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票哥 于 2013-11-23 15:50 编辑
hymqew 发表于 2013-11-23 15:25
钝化问题怎么解决?触下轨就买,如果是钝化,那么亏损就大了。再有就是坚持,能不能坚持一直用这种方式操作 ...

要完整使用轨道线区间交易法,并不是股价触及下轨就买,而是满足股价触及下轨后,还要满足指标反转条件,卖则是反向操作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 天

发表于 2013-11-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多说几句。
现在的证券与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多数都选用均线来观测价格趋势的,而且不只使用一根均线,反正是系统自带几根就使用几根,完全不管自己会用与否。
而对于由均线衍生出来的轨道线指标却知之甚少。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投资市场,开始有人将趋势线的上下加画百分比线,以均线为中心就形成上下两个通道,这种技术配置很快被市场接受,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在使用,这就是轨道线。后来约翰。布林格在轨道线的基础上植入了收缩与扩张函数,就产生了布林线指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 天

发表于 2013-11-2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3-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票哥 于 2013-11-23 21:47 编辑

轨道线实际是一根均线的衍生用法,均线上下各加一根百分比线使股价围绕价格中枢运动的高低点可以一目了然,也就是将股价与均线的乖离幅度可以目测把握了,假如你使用10%轨道,那么价格触及轨道线就是乖离了10%,假如你使用20%轨道线,那么价格触及轨道线就可能是大顶或大底了,这样一来,使用者对价格异常波动的把握就有了依据,再配以其他技术,对价格反转,趋势的开始与结束确认都可以识别了。
举例:假如你使用60日均线,在均线上下加装20%轨道,那么在下轨区域买入,持有到上轨卖出,你就获利40%,一年做2-3次交易就可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31123215601.jpg

55日线20%轨道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55日均线加装20%轨道,包涵90%的股票价格,翻看所有股票,95%的股票就在这个区间内触底与筑顶,这套配置是适应于投资者的,但不适应短线投机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票哥 于 2013-11-24 10:18 编辑

说得形象一点,轨道线就如现代的高速公路,中轨就是公路的中间线,它与公路的方向是一致的,上轨与下轨就是两侧的护栏,当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撞击护栏,就是出事故了,管理者就要跑来处理。炒股也是同理,当股价触及轨道线,操作者就发现了股价的异常波动,根据指标变化,进行相应处理就行了。

高速.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票哥 于 2013-11-25 06:49 编辑

修路
定法
执法
------使用轨道线就这三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87 天

发表于 2013-11-2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触及轨道线,指标确认反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修路
所谓的修路就是做好自己使用页面的技术配置,内容包括操作周期的轨道线参数设置,副图指标的选用与参数确定,这些技术配置一但确定,就不要变动了,坚决的使用这份配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定法
所谓定法就是在确定操作页面的技术配置后,确定买卖操作细节,
假如价格跌破了轨道线下轨,如何确定买点
假如价格涨破了轨道线上轨,如何确定卖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执法,
所谓执法就是坚定的使用已经确定的操作页面的技术配置,坚定的执行业已确定的买卖操作细节。
这是最难的
因为市场的诱惑和不确定性太多了,能否坚定执法,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均线轨道买卖理论简单明了很不错的。我一直也在采用。楼主对轨道的理解和表述也很到位,学习了。
不过对于配合轨道分析的附图指标,楼主介绍的不多,望楼主补充下就更完整,和全面了,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票哥 于 2013-11-25 12:22 编辑
五黑 发表于 2013-11-25 11:45
均线轨道买卖理论简单明了很不错的。我一直也在采用。楼主对轨道的理解和表述也很到位,学习了。
不过对于 ...


关于副图指标的取用,无法全面完整介绍,因为主图轨道线的取用参数不同,个人的操作周期不同,副图指标就无法用同一标准准确表达出来。
但我可以提示大家的是:多数指标就是趋势描述器(趋势性指标,振荡类指标)。
同一周期取用不同均线轨道参数要取用相应的副图指标参数,参数要自己测试一下取用。
我基本是用kd和macd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周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出来了,“票哥”是比较专业的。与轨道相配合的副图指标的运用和理解也很到位。学习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1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买卖股票,首先是要先解决技术分析,然后就涉及到买卖策略上了。
交易中首先要确定买卖周期,确定买卖周期甚至比选择买卖点位还重要。
如果不能很好的确定买卖周期,就很容易把短线变中线,中线变长线,长线变贡献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23:59 , Processed in 0.03328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