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行情进入下半场 穿越周期看三类成长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klxxxx
浏览:1134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早盘两市小幅高开,随后震荡下行,但幅度有限。临近午盘受国际版传闻影响,银行券商板块重挫,大盘再次出现大幅跳水,沪指跌破2200点整数关口,创业板重挫2.66%。传媒板块今日大幅回落,华谊兄弟等多股跌停。午后,有色煤炭等资源类个股盘中出现突然拉升的动作,带动了股指盘中的小幅反弹,但整体市场表现依旧偏弱。截止收盘,沪指报2190.93点,跌幅0.94%,成交1366亿元;深成指报8685.79点,涨幅0.21%,成交1449亿元。
我们认为,成长股的节奏规律将制约创业板的短期表现,但持续改善的经济环境和三中全会改革憧憬决定了短期没有大的风险。
一、利空绯闻迭起
(1)午盘前夕,国际板真假传闻拨动市场神经成暴跌的源头,这一无厘头的传闻体现了市场神经的脆弱,虽说很快被否定,但市场并未能够再现强势。(2)与此同时,无限风光的创业板三季报业绩增长有限,尤其是前期在重组光环笼罩下的传媒板块出现了大幅调整,也只是高处不胜寒之因。随着三季报的密集披露,创业板指后市必然会去伪存真,当题材股满天飞的时候,其风险也就一步步靠近了。(3)上海自贸区个股集体回调重挫市场人气。我们在9月下旬反复指出,自贸区意在制度探索,并非“区域”概念,因“区域”概念炒地皮的概念股都将回调。这是市场炒作的自然退潮。(4)港股早盘突然大跌让A股很不安,美国政府关门事情成资本市场隐忧。但美国政府那只是政治制度的游戏而已,干A股何事?(5)北京神秘抛房客是否预示地产盛宴结束了?地产盛宴确实也已经高处不胜寒,但这是未来几年逐步消化的事情。
总体看来,今日下跌的传闻只是借口,市场调整的本质在于创业板大幅冲高之后的回调需要、自贸区等概念股退潮的必然、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大趋势下传统股票的一贯疲弱。
二、成长股的节奏
年初以来,我们是成长股的最坚定推荐者,但我们认为任何股票的上涨都是有节奏的。现在探讨成长股的节奏,不是在长期中不看好成长股,而是通过研究其节奏,以便在其调整的时候更加从容地应对,更加自信地选择未来的方向。
成长股反弹9个月进入分化的时间窗口。历次底部反弹的规律大致是:第一个月并无风格上的规律;看六个月成长股(小盘股)跑赢大盘50%以上;到第九个月的时候,成长股的超额收益不再扩大,成长股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
本次反弹,成长股的超额收益已经维持了9个月,进入调整的时间窗口,尽管创业板不断创新高,但当前的调整压力也在不断累积。成长股的调整脚步越来越近。
第一轮分化调整往往并不是泡沫破灭,而是一次去伪存真。当前创业板距离所谓的泡沫崩溃还比较远,调整时间不会太长,从过去的经验看,仅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消化。此时,应该梳理成长股的思路,为下一轮布局。
三、成长的长期布局方向
长期布局科技、医药和品牌消费。对美国成长股的梳理发现,成长股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科技、医药和消费。在成长股的调整分化之际,我们应循着这三个思路,结合商业模式的判断,在调整分化中进一步优选,做好长期布局。总的来说,科技看景气和普及率,医药讲故事和创新能力,消费靠品牌和商业模式。
三季报将陆续发布,业绩比故事更重要。成长股仍然是中长期最优品种。但在三季报窗口期,其高估值要经受业绩考验,有所分化。选股票要用10年的眼光来选,但如果买错了,要立即换掉。
改革无牛市,转型靠成长。改革就是对传统产业的整顿,传统产业应在理顺整顿逻辑的基础上,买入能够穿越周期的行业寡头和适应转型的持续创新者。更多的精力,应探索转型的方向,趋势比估值更重要。结合中国转型的特点,在成长股的分化后将持续推荐八大板块:服务消费(含传媒)、大众品牌、军工、环保、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婴幼儿产业(含医药)、老年产业(含医药)。
四、秋收行情进入下半场
受上海自贸区“国际板”消息影响,盘中突现跳水,但随后上交所澄清了传闻。冷静思考,本轮行情的主要推动力,即改革预期并未变化,所以我们仍维持股市处在震荡上行的趋势之中,上行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关注三中全会主题投资、大信息消费产业、生物医药和航天军工等潜力板块。中小市值成长股依旧是最值得关注的品种,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动地位。
10月份在基本面稳定、三中全会憧憬下将进入秋收行情下半场,政策将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成长虽然面临强势股回调和概念的退潮,但仍将是穿越周期的主要品种,随着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10月份消费板块投资会或将增多。影响10月份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是IPO重启预期、市场改革预期与现实的差异,以及美国债务上限问题。
站在目前的时点,经济企稳、市场憧憬改革,秋收行情将演绎下半场行情。尽管短期小股票进入分化窗口,但从中长期看,转型是方向,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将延续。(1)科技股要看普及率,普及率在10%至50%之间是黄金投资期,当普及率超过50%之后要看行业集中度,当设备终端普及之后要看商业应用和商业模式。比如,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基于其应用的商业模式将更有投资价值。(2)医药主要看人口趋势和创新研发能力,重点看好老年药的各类公司。(3)消费品主要看品牌,品牌是最强大的市场壁垒,未来能够形成品牌或已经形成品牌的将强者恒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