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和瑞资产:理性看待优先股 近日,一则来自于证监会的关于“优先股开展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的表态,点燃了近期A股市场,引起了各界人士极大的关注。 优先股,是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较普通股享有优先权的一种特殊类型股份,通常预先设定股息收益率,但其股东对公司重大经营没有投票权。优先股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一种举债集资形式,最大特点是每年享受固定分红。 更有媒体消息称,优先股或年内推出,而 浦发银行( 行情 消息 资金)和 农业银行( 行情 消息 资金)则有望成为首批试点银行,更是引发银行股的暴动。舆论对优先股的肯定以及央行行长周小川对优先股的认可,不仅认为优先股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银行融资问题,更能实现目前A股市场的需要。但是就优先股的前景问题,是否真如想象中的有此“神效”? 和瑞资产专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市场对优先股反应过度,应理性看待。和瑞资产专家还给出应理性看待的四个理由。 一、短期推出可能性小 和瑞资产专家说到,虽然证监会对优先股已经表态,但是如果真正实现优先股,其细则就需要涉及到多各部门的协调,包括法律层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等,加上我国优先股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证监会也尚未就此展开讨论,所以优先股在短期内难以成型。 二、优先股融资对传统股权融资并不具优势 传统股权融资成本(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以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如果未来ROE低于优先股成本,那么银行仍会倾向股权融资而非优先股,从此看出,优先股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三、优先股融资不能帮助银行突破固有的融资困境 和瑞资产认为:银行市净率由于某些原因低于1倍时,就会导致其无法融资,如今的融资困境,优先股的出现,只是帮助银行另觅融资渠道,但并不能改变融资难这一事实。此外,由于优先股股息率较高,可能对正股带来负面的减持影响,对股票市场难言正面。 四、优先股不能增强国有企业的融资意愿 国企业绩相对稳定,股东自身也并无大的套现压力,即使部分套现,但其估值低,对股价的影响小。并且国企债权融资成本远低于优先股,资本上并且没有银行资金充足率的压力,国企或会选择优先股,但其成本仍高于资产证券化,高成本难以使得国有企业的增强融资的意愿。 综合和瑞资产以上四个的观点,借助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话语,得出和瑞资产的观点:“优先股是个有用的工具,但需理性看待。”但也只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从国有股部分转换为优先股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的层面来说,优先股是利好的。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优先股的推出并不像媒体所高歌猛进那样大有可为,虽然优先股是未来必要的,也是个大趋势,但是目前我们需要冷静理性地看待优先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