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749|回复: 5

[上市公司] 聊聊对生意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聊聊对生意的理解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舒颜 浏览:2749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由于中报发布的原因,最近有较多关于贵州茅台(行情 消息 资金)的文章,我阅读了其中一部分。我注意到,很多茅台投资者有一个理念,比如唐朝 文章提到“投资的关键是看好企业的生意模式”。我认为这是个非常棒的理念。作为一个非著名茅黑,想结合茅台案例,在这里谈谈自己对生意的理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下的生意

在我诸多黑茅台的文章后面的评论里,茅粉们经常会举一个例子,意思大概是“宝马降价,丰田遭殃”。我以为从生意的角度看,这个观点肯定是大谬。因为,保时捷、宝马和丰田这三家公司的生意,虽然有巨大的差别,却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正常”的生意。近年保时捷的销量大概是14万辆,宝马是百万辆出头,而丰田则是千万辆级。不同的生意模式,定位不同,战略不同,售价不同,成本不同,费用结构也不同,但最后的经营成果或效率,对于优秀者而言,其实横比是接近的。并不是说保时捷的售价比丰田贵10倍,保时捷就会有着“不正常”的利润率,资本市场就会给予“不正常”的市销率。保时捷或宝马若是大幅降价,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他们可能会倒闭,或者股价在资本市场崩溃,而和丰田没有任何关系。

不仅如此,也很难说上述那个生意的前途更好。当然有人会说,现在保时捷、宝马和丰田已经没有什么好比前途的了,应该是他们和特斯拉比,都out了。好吧,那我说说消费品。LVMH卖着奢侈品,而优衣库都是廉价货,哪个更是好生意呢?我是看不出来。

医药行业也一样。比如原研药,可能是超高毛利率的典型代表,但是这并不代表专搞创新药的生意是好生意,而只搞仿制药的制造生意是坏生意。搞一个新药,很可能要花十年时间,累计投入50亿美元,一家医药国际巨头的研发支出,可能一年高达百亿美元。因此,作仿制药的企业,虽然毛利率很低,但并不一定是坏生意。就股票看,以市销率来说,辉瑞健赞或强生诺华,也就二三倍的市销率。

很多中巴,特别喜欢轻资产运营公司,而鄙视重资产公司。其实从生意的角度,仍然没有什么道理。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一年的资本开支(不含研发)大概分别是120亿、180、90亿美元,这仅仅是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他们是坏生意么?微软是轻资产的的代表,比英特尔高贵?我看不出来。微软的市盈率(TTM)是13倍,还靠今年上涨40%。从生意的角度,微软2012年的研发支出是98亿美元,额度和台积电相当。这笔投资,那个更容易打水漂,很难说啊!(耐克也一样啊,投入巨大,市盈率或市销率也不高。)

在一个国家里也如此,各行业之间也是“正常”的。曾经一度A股有个概念,即海外买矿,在某一段时间很热,类似现在的游戏概念。实际上,“开采海外的资源”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生意。澳洲是富矿国家,为什么该国资本没有蜂拥而至去采矿呢?原因很简单,在澳洲,养羊或牧牛,卖汉堡包或经营咖啡馆,这些生意并不比采矿差。因为澳洲对矿区的环保要求之高,是国内无法想像的,而澳洲更没有国内常见的“黑窑奴”“尘肺病”等等人权或福利方面的缺失,而矿工的工资高得简直离谱。考虑这些成本,采矿业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行业而已,只是在景气周期相对好一点罢了。

从历史去看,也很难说,卡耐基时代的钢铁生意,和乔布斯时代的智能手机生意,那个更好。1901年卡内基钢铁公司生产的钢铁已经占全美钢铁销售总量的25%。在事业高峰期时,卡内基是世界第二富豪。今天他更被视人类近代历史上第二富,仅次於与他同时代的洛克菲勒。即便是今天,发达国家仍然是有钢铁业的,比如瑞典的特钢,就活的很滋润。无非是因为时代的原因,这买卖做不大了。

依我看,正常的话,这世界上并没有天然的好生意,仅有经营得好的生意,以及做得大的买卖。如果非要说好坏,那往大了说,是否顺逆时代这一点非常重要;往小了说,是否契合经济周期,供需周期比较重要;落到优秀的企业自身,研究它生意时,则区分潜伏阶段、爆发阶段、没落阶段等等的不同时期,相当重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国的生意

以上论述,放在中国,有点例外,因为中国很“不正常”。

在中国最好的生意是什么?掌权!其他啥也比不上。可以稍微展开一下聊聊。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无论是搞工程,做设备买卖,还是系统集成,只要是做官家生意,基本上不出如下套路。首先得打关系,拿钱铺路;然后接业务,利润还需靠假冒伪劣或偷工减料;打点各方,从税务质检到审计,当然最主要是甲方掌权者。按这套路走下来,生意还没做好,毛利润的一半已经已经没有了,自己需要焦头烂额对付各种问题,支付全部营运费用外,最后还要垫上质保金。劳神费力不说,关键是最后拿的往往是小头。而有权人,神清气爽、高高在上的、轻轻松松的拿了大头。

那在中国最好的行业是什么?垄断!其他啥也比不上。这就不展开聊了。说多了,变成说“三观”了。那在中国,为什么有着天然的好生意,而和经营基本无关呢?当然是因为体制如此。而这体制,对生意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按上一节的逻辑,细化来说,就是影响了售价、成本和费用结构。银行、石油或其他,皆如此。

比如茅台中报,@唐朝 的小结是,该生意毛利率95%,净利率超50%。这还是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加总,在比去年大增的情况下发生的。去年同期费用不到10%,今年逼近15%。他说:“四五亿的费用增加,足以显示昔日的皇帝女儿,今日也要卷起裤腿下地干活了。”

我以为,这个比喻不是很合适。皇帝的女儿,在宪政国家,也是普通人,她并不须要下地干活,但总是须要独立,须要以能力证明自己可以好好生活、工作或交际,她是“正常”的人。而茅台,如今的售价、成本和费用结构仍然是“不正常”的。

这不正常,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行业生态不正常。几乎所有的“正常”消费品,其下游渠道,都是有正常盈利空间的。而现在茅台的下游是没有的,茅台的渠道,目前加起来也只有10%左右的毛利率。不要和我说,茅台就是有权“不正常”的长期维系强势。渠道无非在等待,形势决定一切,渠道资本自会随着做出选择,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正常的体系,才能长久。

二是成本费用结构不正常。这有二层意义。首先为什么成本仅有5%比例的商品,会卖出奢侈品的价格来呢?无论是瑞士手表还是爱马仕包,都不是这样的成本结构。其次是费用结构不合理,费用依然不到15%。轻资产类型的牛逼公司,都需要花大量的费用,以建立和维系品牌价值以及市场竞争力。这二个数据目前都仍然极其“不正常”。

茅台的问题其实是:茅粉们坚决认为,可以以宝马的价格,卖出丰田的销量,并以仿制药企业的成本费用,获得创新药企业的毛利率。——那么未来的可能性是什么呢?

一是茅台的终端价格可能走高,这样分给渠道的比例也会提高,真实出厂价不变,同时销量总数减少,以及费用继续小幅度提高。由于分摊基数变小,成本以及费用率仍然会趋高,从而变得正常;由于毛利率明显提高,这样渠道也可以稳定。(类似保时捷的生意,老窖1573似乎是这个意思。)

二是茅台的终端价格可能走平,但是反给渠道的比例会提高,真实出厂价下降,同时销量总数保持,甚至还可能提高,但费用则将继续大幅度提高。由于分摊基数不变或略变大,成本以及费用率也会趋高到正常;由于毛利率明显提高,销量也不错,这样渠道也可以稳定。(类似宝马的生意,五粮液或洋河不知那些会走这条路)

不谈三观,不谈政治,但是,“好”生意,首先须是一个“正常”的生意。在2003年,茅台的生意就正常的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茅台动销坚挺的可能性原因

我在一二个月前《茅台的命门》里提到,茅台今年上半年股价异常坚挺,和上半年动销还不错有关系,让茅台投资者仍怀希望。事实上看中报,销量确实没有萎缩,而这个业绩的实现,在高端酒整体寒冬的大环境下,则是抢了其他品牌的份额所致。我给出的答案是:茅台的降价,契合了社会送礼活动的下沉,所以动销还不错。比如以前在政商领域才送喝茅台,如今则在入学看病找工作都开始送喝茅台,对应了近几年社会问题的激化。

那为什么送喝活动的主流会用茅台呢?茅粉们当然是认为其超凡的内在品质决定的。新闻联播是中国最具广告价值的节目,也有着超凡的内在品质?当然,这种争论没有意义,关键是:从投资的角度,再“好”的生意,从“不正常”向“正常”的漫长回归中,股价是伤不起的。


注:本文似乎可以作为《聊聊对市值的理解》的姐妹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茅台(行情 消息 资金)的命门


我去年下半年主要看空和做空二个公司,一个是中联重科(行情 消息 资金),一个是贵州茅台(行情 消息 资金)。当时中联重科(行情 消息 资金)股价8元多,市盈率6倍。而茅台股价250,市盈率15倍左右。我当时的目标价是各自一年内腰斩。如今前者已经跌进过4元区间,虽然略有反弹,但是熊途已定,结局已明。但是后者异常坚挺。在五粮液和泸州自高位腰斩,洋河跌去2/3的情况下,仍然坚挺在200元左右的平台上。

这使得毛粉们又开始乐观了,开始计算茅台的未来盈利帐来。比如:“2013年贵州茅台(行情 消息 资金)销售额320亿,利润160亿。2014茅台销售额400亿,利润200亿。2015年茅台利润460亿,利润230亿。争取2015年实现销售额500亿,利润250亿。2015年,贵州茅台(行情 消息 资金)争取市值超过5000亿,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高度酒企业”

我实在是觉得,这样的预判和算盘,太缺乏“关注事实、尊重常识”的精神了。

那么,现在整体高端白酒不好,为什么茅台会单单坚挺呢?这里涉及茅台的一个命门。

其实高端白酒的市场基础异常脆弱,场面上刮一阵整顿风,销量和股价就不堪一击。茅台之所以坚挺,是因为茅台终端售价对折以后,礼品市场这一块反而得到了加强。试想,以前送人,还考虑送点别的,现在茅台的售价只有千元,和别的品牌差别不了多少。一盒二瓶,买茅台飞天是二千,买1573价格还要更高,买普五、梦之蓝、水井坊(行情 消息 资金)大致1400,买二线的高端产品,也要一千多。这和一年前的变化是很明显的,现在差价的绝对值变得非常小。所以,送礼的人,权衡利弊,不管香型和口味,索性都送了茅台。

中国的现状,虽然改革预期很强,虽然斯巴达后也有若干信号,但实质性的动作是没有的,整个社会的政经生态几乎没有变化。你想拿项目、评职称、升高官,仍然需要拉关系走后门。因此,“礼品”这一附加值,仍然是高端杯酒这一商品最最主要的价值所在。宴请现在有所减少,但减少的也只是面上,私下里小食堂仍然多的是。而由于经济不景气,事实上反而增长了礼品酒市场的需求,因为大家更需要活动和谐和谐了。所以,如果把茅台的需求拆分,看看有多少比例是宴请,有多少比例是礼品,事实就会看的很清楚。

茅台的投资者,仍然沉浸在过去十年“量价齐升”的逻辑中。以前茅台的终端价,和出厂价,差距很大,提价空间很大。现在终端价大幅回落,茅台并没有下调出厂价(或没有提供大幅度返利),一方面是以老大的地位在死扛,另一方面是确实动销还可以,导致厂家渠道博弈中,厂家占据上风。但是这种情况只是黄昏期,更大的挑战并没有到来,未来而不是茅粉们想象的,终端价格将企稳,并开始上涨。——事实是,中国明显不得不改了。

现在的情形是,中高端白酒整个行业,仍然处于观望中。战略调整确实会很痛苦,如果彻底离开政商市场,去专攻所谓的“白领阶层私人消费”,那就得和轩尼斯、芝华士、尊尼获加等等洋酒市场一个价格区间,高端产品的终端定价不过三四百,中端产品一二百,这不但意味着盈利能力大减,而且玩法还很陌生。所以仍然在寄希望原先的市场环境能再次出现,重回往日好时光。可以想象的是,一旦中国开始改革,官员财产公开等等措施施行,那么整个行业将不得不做出抉择。届时,茅台不但礼品酒市场将大受冲击,连目前的宴请市场,也难以保证。

茅台,在未来二三年中,结局大概率会和中联重科(行情 消息 资金)一样,股价腰斩之后,市盈率反而上升到30倍上方。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后,茅台将开始穿越其所谓的周期,而它未来的真正命运也取决于此。即使我所预期的改革滞后发生,贵州茅台(行情 消息 资金)也无法摆脱负面预期,即便盈利仍能短期增长,股价也绝无可能上涨,进而成为世界第一大酒企。君不见银行的市盈率可以降到五倍以下么?

投资,需要尊重常识。保时捷的市值是230亿美元,销量14万辆。丰田市值大概1500亿美元,销量千万辆。不可能以保时捷的价格,卖出丰田的销量,然后产生一个天下第一市值的车企来,对吧?烈酒也一样,世界上有那么多品牌销量和酒企市值可以参考,非得相信中国有个特色可以永久成立,这明显违反常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聊聊对市值的理解



07年下半年,我持有着中信证券(行情 消息 资金),我一好友持有万科。二人都赚了不少,二人都很高兴,二人都还自诩价值投资,二人坚信盈利只是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果实。

吃喝之时,二人还要吵一番。我说,“中信证券(行情 消息 资金)好,你看创新业务的时代还没开始,接下来有融资融卷、直投、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等很多新业务,而且金融脱媒、财富管理,再有就是全流通,市场规模将大幅度扩大,估值不到30倍,前程远大!”。他说,“中国城市化才真正开始不久,加速还没怎么开始呢,资产升值的过程将再持续30年!万科的市占率才2%呢,我实在是欣赏喜欢爱王石。”二人都互相说服不了对方,当时中信证券(行情 消息 资金)市值刚突破3000亿,万科则将要去冲击3000亿。(顺便提一下,现在贵州茅台(行情 消息 资金)也要去冲击3000亿。)

结局当然是个悲剧。中信证券(行情 消息 资金),即使五年过去,手续费一降,啥新业务都不顶用,最后还得靠证券协会来维持最低费率。这个事实如此简单而讽刺,对我的智商而言,甚至有点残酷。从这个角度,我是输了,因为万科市值的倒塌,有比这更复杂的原因,个中缘由,甚至有些我最近才看明白,或许还有些仍不明白的。不过,市值倒了就是倒了,理由只是理由而已。至今,都跌去三分之二,打个平局。

当然,并不是说当时我们完全没有市值观。比如对于工商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的市值大于花旗,我当时的理解是,美国的银行集中度和中国不能比,次贷危机以来,银行可以关掉上千家,中国才几家银行?工农中建都占了60%的份额。对于,中信证券(行情 消息 资金)的市值大于野村证券,或万科的市值等于美国前五大建筑市值总和等比较,也都是晓得的。但是,由于内心完全被“中国崛起”给占领了,所以,常识被抛弃(包括工行其实只是靠吃高利差的)。现在回忆起来,仿佛一个自由民主派人士在回想着当年参加红卫兵的经历。

这里,借由这个历史,我来说说简明的市值观。在中国的现状里,一个企业,历经股市牛熊,穿越行业兴衰后,仍能站稳百亿市值,是不容易的,比如福耀玻璃(行情 消息 资金),金发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那么大的公司,在行业里有很强的地位,目前也在这个级别落脚;要去挑战三五百亿的规模,那是已经巨头了,比如烟台万华(行情 消息 资金)、中集集团、美的、中兴通信、长城汽车(行情 消息 资金)、格力电器(行情 消息 资金)等;而上千亿,则属于王者(因此需要放到全球层面去看,毕竟是二百亿美元的级别),制造业里目前还没有(上海汽车因为有合资关系,没算),三一去过,但现在回来了,而且我看中期内再去的可能性甚小。当投资的爆发时代过去后,他需要漫长时间去适应新环境,未来只能以自我完善为主,而非扩张。我还想说的是,制造业股票,其实要站稳50~100亿也是不容易的,如中鼎股份(行情 消息 资金)、恒立油缸(行情 消息 资金)这样优秀的公司。

我更想说的是,其实,中国的大部分行业,都是制造业,食品医药等消费类,电子科技通讯类,环保类或农林牧渔等。中国还是落后国家,需要一个工业立国的过程,工业化是必由之路,准备、起飞、成熟、后工业化这几个阶段都会经历。而品牌、技术、产品、市场等东西是需要经受过程考验的:品牌可以在一二年内做广告造势起来,像脑白金一样,也可以像太阳神、健力宝、三鹿一样消失,二三线白酒品牌更是走马观花,未来可能包括王老吉(我更信任加多宝的原因是,中国的品牌价值,其实更取决于运作实力或能力);技术,很多企业所谓的技术,其实都只是市场角度的先发优势,从国外把人家淘汰的技术或设备买来而已,或者请了一二个高手来暂时加盟攻克一下,比如武钢的取向硅钢、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各类薄膜隔膜渗透膜等,企业本身的技术积累是很少的,研发体系更是谈不上;产品或市场方面,风云变幻的案例很多,比如振华港机,九阳股份(行情 消息 资金)等。总之,品牌很容易衰弱,产能很容易扩充,技术很容易复制,市场也很容易成熟。一个在市场中历练成长的优秀企业,即使一个长跑冠军,其过程也将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要很多阶段。

所以,我对海普瑞一上市就700亿觉得不可思议,他无非是个原料药加工企业;对碧水源开盘就250亿感到很惊讶,膜技术无非只是具备个先发优势;对莱宝高科(行情 消息 资金)一度超越300亿难以理解,因为这个数字超越了触摸屏的鼻祖TPK ……

有一句话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其实,要看见从废墟中谁能起高楼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警惕繁华则会相对容易很多,这时,你只要多一份常识,少一分贪婪。

当然,我并不是说,有一个机会,一出生就去看到死,怎么也不去参与。而是我们在参与这些行情的时候,要留一份清醒,最好知道他行情的本质是怎么回事,从而更好的把握机会和风险,而不是像我早年一样,对中信证券(行情 消息 资金)这样,大涨那么多后,其巨额利润来自于经纪收入是很不可靠这样的事实,也不防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12:59 , Processed in 0.031378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