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31|回复: 0

季末长假效应来临 我们该投资什么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13-9-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季末长假效应来临 我们该投资什么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totomax 浏览:1931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红周刊》特约作者 华泰证券 段超


  临近9月末,面对季末以及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我们预计市场资金面在近期很可能会再度紧张。那么,哪类投资工具可以充分分享市场短期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呢?


  9月末市场资金面再度紧张


  从历史情况来看,每年9月下旬,市场资金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季末效应对市场的影响,9月下旬为银行存贷比的三季度考核时点,为了增加存款,银行会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吸储,进而提升市场短期利率水平;二是9月末过后正好是国庆长假,必然会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货币市场,需求的旺盛也将进一步推高市场短期利率。


  与9月份市场资金面出现紧张局面不同的是,市场短期利率一般会在经过9月下旬的快速上行之后,在10月份往往会出现快速回落状况,市场短期利率又回到平均水平。


  通过观察发现,市场短期利率一般会在9月末达到短期高点,而在两侧的时间段基本呈现不断下行的态势,正好类似于钟形分布。因此,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时点就是在短期利率还没有出现上行态势之前,而在短期利率出现下行态势之后退出投资,然后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


  理财债基短期优势明显





  虽然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流动性要好于短期理财债基,在市场短期利率出现上涨时,收益率一般也会出现上升状态。但是其上升幅度不如短期理财债基大,而且从近期业绩对比来看,短期理财债基的收益率水平要明显高于货币基金。


  在今年6月下旬出现钱荒时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不但没有随短期利率上升,反而出现下降。因此,在市场资金面过于紧张的时候,货币基金由于净赎回的需求,很可能会减持部分债券资产,导致基金收益下降。而对于短期理财债基而言,其流动性需求并没有货币基金高,因此我们看好这类基金在9月份的表现。


  在市场资金面紧张、短期利率出现上行的时候,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会增加,但由于其收益率是在发行时事先约定好的,如果市场利率在产品发行之后继续出现上升,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不能享有这部分收益。而且从期限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期主要集中在3到6个月期限,产品流动性不如短期理财债基。在产品到期之后还存在转换时滞,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存在空当期。


  三线索优选短期理财债基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利用短期理财债基来分享9月末市场短期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收益。那么面对众多基金品种,究竟应该怎么选择呢?


  (一)选择银行协议存款配置较多的短期理财债基


  配置短融等债券资产较多的短期理财债基收益率波动性较大,并且其收益水平受债券资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银行协议存款而言,由于短期理财债基一般采用组合类存款配置策略,通过平摊存款到期期限,达到流动性管理需求。进入9月下旬,银行协议存款利率水平会出现上升,这时对于新配置的协议存款,其利率水平也将有所提升,因此会直接增加基金收益。


  (二)选择近期业绩表现较好,特别是6月下旬业绩快速上升的基金


  对于在6月下旬收益率出现快速上升的短期理财债基,我们建议投资者在近期要尤为关注。这些基金一般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收益率与市场短期利率具有同向变动关系。在9月下旬市场短期利率出现上升的时候,这类基金的投资价值较大。


  (三)选择1个月左右运作期限的短期理财债基


  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运作期在1个月左右的短期理财债基,主要是由于这类基金流动性需求较低。从历史业绩来看,1个月期限的短期理财债基业绩要明显强于期限较短的基金品种,并且银行协议存款配置比例也要高于短期限的基金。除此之外,相比长期限的短期理财债基,运作期在1个月的基金正好能够覆盖市场短期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收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23:16 , Processed in 0.02351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