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稳增长,加强调结构的论调下的股市未来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散心态
浏览:26826
回复:1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国现在内需不振,生产乏力,缺乏创造力,分配不公等等顽疾,根本是在资源错配上。大的国企,央企以及有关系的上市公司,牢牢把着各种资源不肯放手,坐拥垄断和政府、银行无限的资源供给,不思进取,缺乏远见。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中石油、石化;移动、联通、电信;以及各家银行等。
在各项经济数据还算及格的前提下,习发言,不惜放缓经济增长,也要实现结构调整。作为高瞻远瞩的领袖,为什么要下着打破现有格局,破坏既得利益集团的风险作出如此决定呢?
因为我们国家现在面临一个不进则退的关口,调整格局破坏了太多高层的利益,甚至导致政治风险。但是不调整,国家的阶级矛盾,财富矛盾,在创造力匮乏的未来,有可能集中爆发。新政府,首先要化解的就是前任留下的各种风险。
目前全国各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0.96%,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巨额信贷资产不存在风险?
隐蔽性风险在当前没有出现,不代表未来不会出现。调结构基调下的资源错配,必将引发新的信贷风险浮现。原有的落后产能,如果不能借新贷还旧贷,风险很快就会集中爆发,例如年年融资、讨钱的京东方。大量的风险就集中在这类的企业中。
2013年5月份,国内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攀升。6月上旬,光大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对兴业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同业拆借违约,整个市场像抽筋一样紧缩流动性,几乎所有人都在喊:“钱荒来了!”6月19日,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盘中更是一度达到30%,创下历史新高。
央行从近的金融配给,今年的试水已经完毕。各方面的反应都已经露出头来。现在不单是产能落后企业的风险,包括银行,都已经积累的不小的资金风险。监管套利(该名词不懂可查阅以前文章)已经膨胀到了一个峰值,央行的动作如果持续下去,可能在今年就会捅破这个泡泡,导致信用危机出现。要知道这个是国民党政府倒台的根本原因,我们的政府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但是这个动作也可以看出来,先用监管去杠杆,再用利率市场化来减小监管套利的泡沫,最后使资金流入实体和股市、债市,是未来金融整治的思路。
在这种思路下,债市的扩张现在已经非常清晰了。
股市本身也是资源流入实体的一种方式,股市必起,但需要赚钱效应出现。在监管套利没有整治手段出现之前,调控不应该允许资金回流股市,股市的赚钱速率更快,无法调控资金,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监管套利出现。这样的泡泡一旦破灭,中国会遭受无法承受的金融打击。
上述观点的结论如下:去杠杆,强监管;利率市场化(和前者矛盾);股市进入牛市扔需时间,而且必是慢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