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57|回复: 0

菜籽油进口激增近八成 托市收购漏洞大开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 天

发表于 2013-8-2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菜籽油进口激增近八成 托市收购漏洞大开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胜利前进 浏览:2157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生意社08月23日讯


  油菜籽加工后有两种产品,菜油和菜粕,菜粕是养鱼的好材料,往年菜粕的价格每吨2500~2600元,今年大涨至每吨约3100元。


  中国水产养殖业并未发生异动,菜粕供不应求的背后,是投机商利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国家临时存储油菜籽收购的漏洞,大肆用便宜的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骗取委托加工费用和内外菜籽油价差带来的巨额利益。


  2013年5月,《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公布,油菜籽托市正式启动。中储粮是托市收购的主体,油菜籽加工成菜籽油后更利于保存,但是中储粮没有足够的加工能力,因此一批企业被中储粮委托代为加工油菜籽,这些企业可以获得每吨220元左右的加工费用。


  上述安排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熟悉内情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自2008年以来,为了保护农民种植菜籽的积极性,国家实施油菜籽的国家临时收储,2008年油菜籽的托市价格是每斤2.2元,后来托市价格有所波动,总体呈现上涨的态势,今年油菜籽的托市收购价格达到2.55元/斤,加工成菜籽油折合每吨1万元以上,而眼下国际市场上的菜籽油每吨在8200元左右,内外价差每吨约2000元。


  一些中储粮的委托加工企业以低价的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除了赚取委托加工费,菜籽油的内外价差更是带来丰厚的收益。


  为了杜绝不法企业以进口菜籽油代替国产菜籽油,上述人士说,中储粮要求受委托的企业除了提供菜籽油,还要提供菜粕,二者缺一不可。委托加工的企业中,有些根本就没有收购加工油菜籽,菜籽油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要获得菜粕只能去市场买,大量企业因此抢购菜粕,就出现了水产养殖业没有异动而菜粕价格却大涨的怪象。


  一家油菜籽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对上述现象忧心忡忡,希望社会重视国内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委托加工企业以进口菜籽油顶替国产菜籽油交付给中储粮的报道,中储粮方面有关人士表示不了解有关情况,无法回应。


  中粮集团则否认了有关报道,该公司给记者的回应称:今日有媒体报道称中粮采购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转基因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经核查,中粮集团下属相关公司在国产油菜籽托市收购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定,不存在用进口菜籽或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或国产菜籽油转交国储库的行为。


  托市收购的本意是保护农民种植油菜籽的积极性,制度安排的漏洞却为进口菜籽油大开方便之门。美国农业部今年8月公布的报告显示,2009/2010市场年度,中国进口的菜籽油数量为78.5万吨,到了2012/2013市场年度,菜油进口猛增至140万吨,增长约78%。中国本土的油菜籽年产量则一直在1300万~1400万吨的区间震荡。在2009/2010~2012/2013四个市场年度,中国油菜籽对应的年产量分别为1365.7万吨、1310万吨、1342.6万吨和1400万吨。


  除了托市收购带来的巨大内外价差让国产菜籽处于不利境地外,在湖北等既可以种植油菜籽也可以种植冬小麦的地区,种植油菜籽的收益低于小麦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国内油菜籽种植规模小,品质不一,也让加工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品质均匀的进口油菜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胡军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1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07:52 , Processed in 0.02394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