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18 0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 举报
干货分享:投资中的心理谬误 2013-11-18 和讯网
【欢迎您关注和讯网官方微信号: hexunofficial,向朋友圈转发请点击右上 角】
近日拜读了卡尼曼的《思考,快与 慢》,大有收获,列举几个投资中易犯的 心理学谬误:
1、忽略先验概率
心理学谬误:人们在做判断的时候总 是会忽略先验概率。举个例子吧,你看到 有人在阅读《金融时报》,你认为下列那 种情况可能性更大:
a:他是金融界人士
b:他是工业界人士
典型性会告诉你a的可能性较大,但 这样做不一定明智,你应该充分考虑b选 项,因为现实中工业界人士的数目的会是 金融界人士的很多倍
投资感悟:我们在选企业的时候往往 忽视先验概率,某个企业管理优秀,发展 迅速,看起来似乎不错,但是考虑到它所 属行业的成功率实在是太低,这样的公司 不是好的选择。
2、光环效应与后见之明
心理学谬误:好的故事经常会使人产 生错觉,各种书籍(《基业长青》,《追 求卓越》之类)经常会向你兜售企业成功 的秘诀,夸大领导和管理的重要性,你会 不由自主的相信这个故事,然而实际上公 司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其是否幸运。 数据显示,基业长青中所列举的优秀企业 和不怎么样的企业,在该研究过后的一段 时间里,其实际收益率差距几乎为零。
投资感悟:我们要挑选足够幸运的企 业,最好是不需要猜想和预计的,而是天 生的、已经存在的,管理和美妙的未来只 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成为主要的决策因 素。
3、可得性偏见
心理学谬误:为什么事件一般会反应 过度?因为容易想起的事情(亲身经历 的、生动的、鲜活的例子)比理性分析、 统计数据容易影响人,人们都在跟着感觉 走,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自己做杂活(倒垃 圾,打水,打扫卫生)比同住的人多?很 可能对方也是这么认为的。
相反,如果某些问题不容易想起,你 通常会得出否定的结论。例如:请列出6 个你果断行事的例子。你现在觉得你是个 果断的人吗?如果你想的比较吃力,很可 能你会认为自己不够果断。如果是让你想 出1个果断行事的例子,你是否会得出不 同的结论?
投资感悟:塑化剂、高铁事故为什么 对我们影响这么大?因为可得性。但是一 次高铁事故会影响中国发展高铁的趋势 吗?塑化剂会让人不喝酒吗?理性分析后 你自然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4、小数定律和随机性偏见
心理学谬误:下面两个陈述实际是一 个意思:(1)大样本比小样本精确; (2)小样本比大样本更容易出现极端事 件。
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肾癌发生率最高 的地区都在中西部、南部一些人口稀少的 小县城或乡村,这些乡村由共和党管辖, 这说明了什么?——什么也说明不了,因 为肾癌发生率最低的地区也是在中西部、 南部的一些小县城或乡村。
实际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人口稀 少,因此随机性波动较剧烈,容易产生极 端数据。
此外,你相信有投篮“手热”(即越投 越顺手)这种情况么?大量数据证明是不 存在此现象的。人们总是喜欢夸大现象之 间的因果性,然而对随机性数据做出因果 解释必然是错的。
投资感悟:许多人过于相信通过有限 的几次观察得出的结果,比如经常看到一 些调研:某某酒直营店的销售情况,某某 超市的人流,实际都没有意义,因为小样 本出错的概率高达50%,几个店哪几天的 统计数据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使用一个足 够大的样本是降低差错的唯一方法,否则 你应该选择直接去看统计数据。
5.、锚定效应:
心理学谬误:锚定效应司空见惯。请 看下面两个问题:
甘地去世时比144岁大还是小?
甘地去世时多少岁?
你会否因为第一个问题而导致在回答 第二个问题时给出较大的答案?也许不 会,但是144这个数字仍然会影响你的判 断。为什么京东在促销时总喜欢写“限购5 件”?实际上看到这个数字的很多顾客会 比平时购买更多的东西。
投资感悟:很多人买股票喜欢看该股 票之前的价位,再对比现在的价位,之前 的价格就是你心中的锚,它会影响你对企 业的估值。实际上你只需判断现在的价位 是否在你的安全边际内,在就买入,不在 就放弃。
6、少即是多悖论
心理学谬误:两套餐具,第一套有8 个餐盘,8个碗,8个杯子(其中有2个坏 了),第二套有8个餐盘,6个碗,6个杯 子,如果你同时看到了这两组数据,可能 你会给第一套较高的出价,但是如果是分 开单个来股价呢?数据显示用户倾向于给 第二套更高的出价,这就是少即是多的悖 论。
如果对于贵重的产品你再附赠一个便 宜的小礼物,通常整套产品反而不那么吸 引人了。
投资感悟:如果一个公司有多种业 务,其中一项业务表现不佳通常会导致对 整个公司的估值被压低,遇到这种情况我 们就要仔细分析这是否是“少即是多”悖论 的情况?
7、均值回归
心理学谬误:事物的表现通常表现出 均值回归的现象,出色的表现通常不能持 续,因为出色的表现通常与运气有关。高 尔夫锦标赛中第一天表现出色的选手第二 天通常发挥都很槽糕,合理的解释就是该 选手第一天运气太好,但这通常不为人所 接受,人们总喜欢通过因果关系来解释事 情。
投资感悟:如果一个证券分析师 说“该企业今年业绩比去年要好,原因是 去年表现太糟了”或者“该企业表现好是因 为运气不错”,尽管他说的没错,恐怕他 也要失业了。不过作为独立的投资者,应 该要分辨该企业是否是因为运气好,如果 是运气,还能持续多久?什么时候他会均 值回归?
8、专家预测比不上简单运算
心理学谬误: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可以 胜过世界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阿申菲尔特 通过天气的三个特征:夏季生长期的平均 温度、丰收期的降水量以及上一个冬季的 降水量——来预测葡萄酒的价格,他的公 式给出了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准确价 格,其相关系数超过0.9。
婚姻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一个公式预 测:做爱的次数减去吵架的次数。你应该 不会希望得到的是负数。
一项拯救了千万婴儿的简单公式堪称 这项研究的经典应用。婴儿出生时的健康 状况通常决定其夭折的风险,但是接生人 员通常依靠其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婴儿是否 处于危险状况,但这通常导致人们忽略了 很多危险信号,不少新生儿夭折。阿普加 医生发明了一个公式:快速写下五个变量 (心率、呼吸、反应、肌肉强度、肤色) 以及对应的分数(0,1,2),一个得到8分 以上的婴儿状况为良好,低于4分的婴儿 需要立即抢救,这个公式对拯救新生儿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投资感悟:为什么专家预测通常不如 简单运算?一个原因是专家们总是希望跳 出思想的框框,试图战胜市场,在预测时 会考虑将不同特征就行复杂的组合,复杂 化对稀奇古怪的事情是有影响的,但是十 有八九会降低其正确性,将这些简单的特 征结合在一起反而会更好。
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应该是投资 界的简单公式了。
9、乐观偏见
心理学谬误:为什么大片喜欢扎堆上 映?为什么90%的司机相信自己的车技要 高于平均水平?因为我们只关注自己的目 标,却忽视相关的成功几率;我们只关注 自己做的,却忽视他人做的;我们强调技 能的因果角色,却忽视运气的影响;我们 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却忽视自己未知的; 我们认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但 其实现实的可能性没那么大。人们总是喜 欢高估自己的能力,进而导致乐观的过度 自信——乐观是好的,前提是你要谨慎!
投资感悟:投资需要乐观,但是更需 要谨慎。采用“事前验尸”能抑制你的乐观 主义情绪:每次投资之前请和自己的伙伴 开一个小会,在会议之前做一个简短的演 说:“设想几年后我们今天的投资惨败, 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原 因。”
10、损失厌恶和禀赋效应
心理学谬误:来看一个赌局,抛硬 币,正面你失去1000元,反面你赢的 1500元,你会参加这个赌局么?你可能 不会愿意,因为损失一百元的痛苦超过你 获得1500元的喜悦,这就是损失厌恶。
那什么是禀赋效应呢?经济学上有个 无差异曲线,假设你现在月薪10000,每 月带薪休假1天,现在有两个更好地位 置:(1)加薪一万;(2)获得额外的 12天休假。假设这两者对你来说目前是 一样的,如果你选择了(2),你的一个 同事选择了(1),又过了一年,现在公司 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愿意可以互换,经济 学理论会说:由于你们现在处于一条无差 异曲线上,因此你们会同意互换。但是禀 赋效应的的断言则截然相反:你们肯定不 会同意,虽然原本多休息11天和加薪一 万是相同的,但是现在你要损失10000元 去获取11天休假,由于损失厌恶的存 在,现在你会觉得多出来的11天假期无 法补偿你的10000月薪,也就是你总想保 存自己当前拥有的事物。
投资感悟:为什么不愿意卖出亏损的 股票,即使该股票已经毫无希望了?为什 么买入之后你会觉得你的股票更加可爱 了?
11、罕见事件
心理学谬误:罕见事件容易被过度关 注(因为可得性效应),但是又容易被忽 略:原因是很多人从没经历过该罕见事 件。
投资感悟:没有经历过大崩盘的投资 者可能心理从来没想过股市崩盘是怎么样 的,没经历过股市萧条的投资者是不成熟 的。
12、窄框架和宽框架
心理学谬误:综合考虑下列两个决策 问题,然后做出选择:
(1)从a,b中作出选择: a.肯定能赚 到240美元;b.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 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2)从c,d中作出选择:c.肯定会 损失750美元;d.有75%的概率损失1000 美元,25%的概率没有损失;
你的选择答案肯定是a和d。题目要你 综合考虑,可是你却并没有,试着看下面 的综合考虑:
a+d:25%的概率获得240美元,75% 的概率损失760美元;
b+c:25%的概率获得250美元,75% 的概率损失750美元;
显然,b+c要强于a+d,这告诉我们 考虑问题是要综合决策。
投资感悟:一个投资的机会,50%概 率会全部亏损,50%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