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471|回复: 5

黑电业的进阶之路(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电业的进阶之路(下)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舒颜 浏览:5471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八、

好吧,现在说说OLED。我不是技术专家,没有显示方面的太多知识积累,但是由于这方面的资料实在太多,看得多了,估计也大致可以说的明白。有不对的地方,欢迎赐教。

现在大家在商店所看到的LED电视,其实是LCD,也就是一直以来的所说的平板液晶电视,只是背光源是LED。这还是近三年的事情,背光用上LED后,电视就开始流行“窄边框”了,以前还是比较厚的。现在京东方或华星光电做的面板,不论大的电视屏,还是小的手机屏,都是这种面板。

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OLED屏幕,三星在他海量机型里有数不多的产品中已经使用,恰好我用的三星手机就是。苹果和HTC等都没有这种屏幕的手机产品。OLED在小屏看样子已经有可能扩散普及的迹象,因为京东方已经在上量产线,即将投产,而华星光电也在试验线上弄出了产品。大的电视屏方面,我只在报道里看到过,说LG已经推出,价格几十万,又听说三星即将推出,估计价格也要高得吓人。真品我是没有见过。

那么这二种屏幕到底有什么大的差异呢?

首先:OLED屏幕是自己能发光,无需背光源。所以,在理论上,从成本角度,OLED会比LED屏幕低20%。当然这是理论上,因为真正的价格需要产业支持,要在市场中去形成。也由于无需背光源,所以OLED电视还可以更窄20%(小心被风吹倒哈)。

其次:OLED可以弯曲,所以可视角度会好一些,如果你喜欢在侧面看电视的话。我疑心这个功能和上一条有关。因为在需要背光源的情况下,弯曲是难以实现的。如果面板本身能点亮,那么柔性就有可能。这一优点,估计在某些特殊情形下,非常有用,比如可穿戴设备之类。

其他优点:没了,我真的没看不出来。屏幕的其他参数,无论大屏小屏方面,比如清晰度、色彩、智能、3D、触摸等等各项,都和这个无关。即使有点关系,也不甚重要,因为其他技术路线也一样可以实现。朋友们如果有看出来的,请告诉我。

所以,真非要说OLED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在未来N年内,可称作“特定领域里的显示革命”是妥当的,比如在需要弯曲的可穿戴设备上,这我没有异议。但是在平直的显示领域,比如手机、平板、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等等,要说他是未来唯一的发展方向,就实在难说是名至实归。

因为本身这技术就是LCD技术的一个升级版,从生产的角度,70%的技术和工艺都是相同的。韩国现有的OLED产能,也是稍微花了点钱,就改造成了OLED产线。从原材料的角度,也很大部分是相同的。而作为现有LCD技术的升级版,其实有很多其他方向,并非仅仅OLED。

说到最后,任何技术升级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这意味着具体的各种性能指标、功能选项和性价比。我如果客厅需要一台电视,要求55寸的,希望具备4K、智能、3D等性能或功能,窄边框要非常漂亮,去卖场看,如果LED电视价格只要四五千,那我肯定选它。除非OLED电视的价格,已经降到接近的程度,以万为单位肯定是不考虑了,比LED价格高10%,那还可以权衡下,以防万一以后出现非得曲面才能看的节目,或曲面才能玩的游戏,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就当赶个时髦吧。

另外,OLED屏幕还很不成熟,比如寿命可能只有二年,尤其在大屏方面,良率还比较低,要实现4K,良率就更难了。所以,想真正实现成本意义上的优势,估计要猴年马月了。

当然,该专家一直在强调一个预测,即市场认为OLED要十年后才会普及,他则坚信5~7年就能实现。这意味着5~7年内,OLED的渗透率要达到50%。我相信,这可能性倒有的,他很可能赢。因为OLED是在现有平板产业基础上的一个升级,只要技术成熟,产业配套是现成的,普及真的有可能非常之快。而LED取代CRT,则是全新的体系,要全产业链拼命才得以成就。但:这又怎样呢?依我看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无论对产业角度,还是对三星本身。为什么?请看下一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既然谈OLED,就应该聊聊三星。现在,三星有如日中天的感觉。但这是一种假象。

老杳有一篇文章,叫《三星手机凭什么称雄》,http://laoyaoba.com/wordpress/?p=4386 大家可以先看看。

在我看来,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上,美国是最强势的权贵,因为有IBM、苹果、谷歌、高通、微软等等企业;欧洲是老贵族无疑;日本呢现在看上有点像落魄贵族,他们都是贵族。那韩国是什么呢?也就是个大富农吧,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则是个中大富农,差别在于田地少一点点而已,农活都仍然是一样要亲自干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假设日本和韩国绝交,贸易断绝,那么韩国估计就很烦闷了,而日本则问题小得多。以显示行业为例,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个环节:成套设备、上游核心原材料、面板制造、终端产品。日本拥有什么?全部四项!,韩国有什么呢?主要是后二项!没有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帮忙,日本可以自行造出世界最高品质的终端产品来,而韩国没有日本,可能生产线也建不起来,即使勉强搞出来,那原材料也成问题,即使勉强搞出来,最后的成品也类似中国五十年前的红旗车,没有国际品质。

我引用日信证券报告的其中一段,可以作为证据:
——————————————————————————————
传统的CRT 的产业链结构相对简单,关键零组件是显象管。因此,对于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国家和地区,要想建立一套完整的垂直产业链结构相对容易。而LCD 产品是数百种半导体材料、膜材料、化工材料的复杂组合,整个制程跨越半导体、光学膜制造、生产线组装、模具成型技术,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横向、纵向产业链配套体系存在极大难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日本形成了一套包括基板、光学膜、LCD 设备、化工材料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TFT-LCD 的各段生产工序中,生产设备、管线设备特征和无尘室等级有较大差异,存在很大的工艺跨度。业内往往生产设备按照工艺技术来源区分为四个类别:阵列Array 设备、成盒CELL 设备、模组LCM 设备、检测及辅助设备。 阵列段主要设备包括:PECVD(等离子气相沉积设备)、PVD(物理气相沉积设备)、曝光机、显影机、固烤炉、刻蚀机、清洗机等等。目前的国际TFT-LCD 设备市场几乎为美国、日本、韩国的半导体厂商所完全垄断,主要依靠AKT(美)、TEL(日本东京电子)、ULVAC(日本)、SEMES(韩国)和Canon(日本)等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供应。日本厂商在该市场份额巨大,原因包括:(1)日本厂商在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很高,例如日本在全球半导体涂布/显影设备全球占比达到98%;(2)本国LCD 产业的设备需求,促进了半导体设备向LCD 阵列设备的改造升级。

今年以来,国内半导体清洗、氧化炉、外延等设备相继取得较大突破,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半导体设备的晶圆尺寸和线宽的参数提升,数年以内国内LCD 阵列段设备实现实质性突破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国产设备的导入值得期待。早在去年,国内厂商已经在供应清洗设备,例如七星就曾经为北京的8.5G 生产线提供过清洗设备。
——————————————————————————————————

看到了吧?所以韩国只是个大富农,台湾人都不怕他。台湾人说,韩国就三星和LG,台湾也有台积电、联电、联发科、HTC、鸿海等等,市值和含量加起来其实也差不了多少。这一点,有个最直接的证据是:苹果的芯片一直是让三星代工的。这意味着什么?当然意味着苹果牛逼!也意味着三星就是我所说的档次。三星相当于整合了台湾的这些公司,让效率发挥到极致,又恰逢智能手机的盛世,于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谷歌财经上看三星的股价走势,03年到09年都是横盘的,09年后开始攀升。不考虑汇率变动,最近高处去过二千亿美元,之前则长期大约是600亿美元。从现实观感看,和股价走势很匹配,三星确实就是近四年间爆发的。这说明三星在09年前的战略结得了硕果。而日本则有点迷失,往上搞不过美国的创新,往下又被像韩国台湾那样埋头苦干搞产业链的步步紧逼,弄得有点灰头土脸,在电子领域变成了落魄贵族。

现在,韩国高举OLED,给世人一种印象,就是三星有了质的提升,站着了电子产业的巅峰高度,已经引领世界潮流,日本的地位被取代。但从上面二节的分析看,其实这更多是一种宣传造势。OLED既不会对显示产业全局带来革命性的意义,三星也没有打通全产业链的一切核心技术。三星的真正成功,实质是他整合产业链战略的成功。从产业或技术的角度,如果OLED可以成熟地大规模地工业化走向市场,那么中国和台湾也一样可以掌握,原因就在于有日本在,日本仍然掌控中上游,从核心原材料到成套设备。

OLED如果技术成熟,用在可穿戴设备上,需求量又有多少呢?即使用在全部的智能手机上,又占多少比例的产能呢?和庞大的电视机对面板的需求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对中国的面板产能有过剩危险的因素,从需求角度,只有二个:一是新兴市场的电视需求能不能起来,二是大屏化的趋势能否继续。

三星的品牌现在很管用,明明他的电视和手机里,有大量的屏幕是来自京东方,也有部分华星光电的产品,却卖出了更高的价格,白白的赚了一笔品牌溢价的利润。

所以,宣传OLED,对三星很重要,其余他并没有什么大亮点,都在新旧贵族的掌控中,仍然是个大富农,他的市值大,只是因为业务门类广。仅此而已。现在国内厂家为什么要跟进OLED呢?其实也有宣传上的考虑。消费者和舆论现在被OLED蛊惑,会想:“OLED都出来了,你们现在上的都是快被淘汰的技术”。实际上,苹果任何产品都没有用OLED,产品那里比三星差了嘛?

瞎猜一下,莫非该专家是三星的五毛水军?很有嫌疑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上一节的比喻,其实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是个小富农,即便还有些勉强,那中农肯定有,真“不宜妄自菲薄”了。

在通讯领域,有华为;互联网领域,有腾讯百度奇虎一大批;计算机领域,有联想。手机领域,可能大家现在还看不上,但是未来肯定是中国的。有篇文章是老杳写的 ,叫《中国手机将迎来黄金十年》,http://laoyaoba.com/wordpress/?p=4404,我认为写的很有道理。大家可以读一读。

那么显示领域呢?我认为是中国科技产业的下一个重点,是已经并加速在发生的。

前面说过日本很强,只是现在有点麻烦。但日本早就是贵族,他不可能亲自来干农活了。三十多年前,他就转移造船业去韩国,成就韩国很多重工企业;三十年前把半导体加工转移去了台湾,成就了台积电联电。现在,显示领域最合适转移的,就是中国内地了。这对他有好处啊,可以卖成套设备,卖核心原材料,甚至还能搞点专利费,比如南京项目。不要为日本担心,他会找回自己定位和出路的。调侃一下,他宁可搞优衣库,也不会再干这些农活。

前面说韩国其实没有那么强,但人总是要往高处走的,他也有这个资格。现在是大富农,未来就想要向贵族奔着走。他也不可能啥都亲自干了,一共也就那么几千万人,还得拍韩剧搞美容腌泡菜弄汽车,业务多着呢。所以,他在苏州的项目,拖了好多年,和华星合资的项目都爬坡完成了,仍然没搞好。更绝的是,还把不大的项目分三期上。几乎摆明了就只是想在中国放一把凳子,万一需要的时候可以坐一下。试想一下,三星都二千亿美元市值了,这条路走了那么多年,总是要有点新追求吧?拼产能拼价格靠政府支持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当然,我的描述太轻巧。实际上,所有的产业转移,都是经过了残酷或激烈的博弈竞争。当初,日本显然也是想全吃显示这块肥肉的。被韩国开了个口子后,一发不可收拾,然后台湾也跟进,最后只能变成如今的三国四地的局面。中韩的区别是,过去三十年咱们的苦日子主要体现在做终端的被动经营上,而韩国人则苦在要突破日本统治下的面板及其上游。而今,当中国人要挺进面板业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复有当年之苦环境,这其中部分原因归功于做终端的成就:庞大的中国制造;部分原因归于产业体系的改变:从封闭系统改为开放系统。(这一点我在《探讨市场对TCL偏见和误解》里重点阐述过)

现在中国上面板项目,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具备。三国四地里,只有中国政府还会大力支持补贴面板业。从经济环境讲,只有中国企业会为面板业产能投大资本。从行业角度,只有中国内地才需要新增庞大的面板产能去配套下游。对全球显示产业链看,大势显然乐观其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OLED怎么会是致命的拦路虎呢?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无疑至少将是未来中国的群创和友达。因为各种因素,不论发展前景,还是盈利能力,都会远远地好于他们。现在中国做面板,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所谓的液晶周期和各类技术了。

以上各节文字都类似宏大叙事,最后来点实际的,总结黑电业的进阶之路,以及探讨投资价值。

(详见终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3-8-17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朋友,有像老杳一样的吧吗?想加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3-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12 18:42 , Processed in 0.03482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