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ca46a0101b5a2.html
这个分析很有道理,与楼主有共同之处(转一下)
下面来说说我对城镇化的观点。
我的观点认为,大规模信贷发放给消费者,导致最终端的消费市场扭曲(扭曲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生产端的各企业误判经济形式而扩大杠杆高负债化扩大产能经营,最后才导致今天的经济危居,我的文章里说清了来龙去脉的。而住房按揭制度和房地产,承担了这个掠夺国民财富的工具。使住房由民生产品变成了金融产品,具有了投资属性,且得到了国家信贷杠杆的支持,以至于债务在背地里打酱油,已累积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房地产发展的初期,国家政府,企业,个人,任何介入其中的,都是受益者,似乎没有受害者.而且能快速拉动经济,有政绩,中国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非我们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而是进入了一个经济圈套。我的文中有详细的金融战略描述,在此不再多说........
房地产让城市广大家庭都背上了杠杆,负债化经营,表面上是资产价格在增长,而实际上货币财富是负债的.债务和实物资产,普遍持有在国家,企业和普通民众手上,而大额的现金储蓄,普遍为权贵集团,财团,外资热钱持有.因此说,房地产掠夺了很大部分的城镇局民的货币财富,而房地产市场又具有货币的催化作用,刺激经济的更快速发展,刺激热钱的不断涌入而新增外占以基础货币的形式投放流动性到市场,成为继续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源源活水,而权贵及热钱在此货币的饕餮盛宴中攫取了大量的货币现金财富。但是,广大农民阶级,是没有被经济杠杆所掠夺的。因此,农民的储蓄虽然微薄,但仍是有部分储蓄的。
而城镇化的目的,并非我们想象的集约化发展农业,而是继续发展房地产,用经济杠杆掠夺农民,政府继续走卖地经济的老路,以此来消化全社会的广大的钢铁,水泥,机械等各行业的产能过剩,避免经济的快速下滑.其实,我们以前,一直在城镇化,鬼城化.例如恶尔多斯,郑州新城.等等等等,都是城镇化,鬼城化的例子.
我为何会这么想。
1.农村地广人稀,可以获取廉价的广袤的土地,即使稍微降价销售卖地,政府的卖地收入是可观的。
2.从投资产出上来看。只有产出房子,才能让最终端的用户带杠杆来消费,不愁消费能力的不足,而产出粮食,人口和胃口无显著增长,需求固定,且无法使粮食的消费者带杠杆来消费.无法拉动经济的显著增长。因此,房地产的可借贷带杠杆购买属性和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是其他任何产品无法替代的。去年,北方大规模的经济作物烂在地里,没有人收购,可以看出,种植经济作物都不受益,谁是大规模农村用地用来种植粮食的需求者?
3.从投资产出见效益时间上。假如土地用来种植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农作物,其投资会在未来数十年内缓慢收回.因此其收益时间是未来的几十年中,不断的可持续性收益。而投资房产,房产落成之日,就是大规模收获之时,数十年的收益一次性的支付到位,转嫁给持有债务带杠杆的购买者了。因此从这点上来看。土地的卖出价值就很容易知道了。商业房产用地,卖价高。农业经济作物用地,卖价低,政府及利益集团勾结,甚至不惜伤及人命来强拆征地,难道是为了我们全民的粮食安全问题考虑?非也,为了他们的个人小利益考虑罢了,因此,征收的土地,绝对不是用来产出粮食的,而是产出房子的。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从何来的问题。别忘了,过去数十年,国家并没有乱印钞票,印钞票,是有法律约束的。外汇占款无法继续增长了。全社会货币的流动性也减缓了,无新增储蓄的增长,无新增贷款的增长,钱的来源成了问题,再次,全社会各类高息债务随时出现问题,债务危机随时爆发,大规模热钱随时从各类高息储蓄中出逃,别把热钱想象成傻钱,还存在我们的泡沫资产里.在此情况下,货币被动紧缩。信贷无法增长,即使城镇化投资产出房子,其社会普遍的购买能力也会出问题,不至于把土地都征收了,把房子都卖给征地的农民吧.不征地的农民,可会刺激他们也来购买?农民可没寅吃卯粮的习惯,其大规模的信贷也会出现问题。
以上等等。
城镇化不是一条活路,而是一条饮鸩止渴的死路。城镇化是农村经济高度发展下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而不能自上而下的强行推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