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年轻,我们的钱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高崎
浏览:2206
回复:0
写这篇文章的前提是,您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您的社会资源有限,但您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务自由。
自从开始研究价值投资,养成了的习惯,喜欢对任何事物进行估值,买什么东西都必需物超所值,当然,这可能不是个好习惯。
买个IPAD我要估值,我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网上几乎有所有书的PDF版本,这样就可以省掉很多买书钱,平均每本书40元一本,60本书就收回成本,这还不包括IPAD的其他功能,这就是我大概的估值过程,看上去可能很可笑。
之前在中东地区工作,当地卖的名表,西装和汽车比国内要便宜30%以上,汽车不用说了,买了你也带不回来,但当地的中国人很喜欢到表行扫货,还有的同事喜欢去阿玛尼买衣服。我却从来没买过,真是怎么估值也看不出它们值那个价钱。
几个月前,有个卖保险的给我打电话,说有个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好啊,每年交8000元,交8年,保你18年,保额最高100万。我大概算了一下回报率,假如这8万在我手里,15%的复利回报,五年翻一倍,18年也基本上是100万的复利回报,这回报还是在我不出人身伤亡事故的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我为什么要把这钱交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拿我的钱去做投资。我给那卖保险的小姑娘讲解了一番,她可能也没听懂,反正再也没给我打电话,呵呵。
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不说,刚开始工作,工资应该都不会太高。这个时候要面临买房结婚生子的问题,压力应该都很大。
房子是必需品,也可以算一种投资,虽然回报率不一定很高,过去100年美国房价每年平均涨5%,基本上比通膨高点,这可跟国内过去十年房价的涨幅相去甚远。如果是贷款买,收益率会加倍,首付越低,收益率越高。贷款相当于借银行现在的钱,而将来用未来已经贬值了的钱加上利息归还给银行,挺划算。但是有一点,如果每月还款额占自己收入的比例太高,会很不爽。我有个朋友,北京名校毕业,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收入不低,在北京结婚,贷款的买房,每月还款额占到自己和妻子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现在又要了孩子,活的那叫一个苦啊。自己为自己买了一大笔负债,把自己完完全全困在一个地方,未来几十年不敢丢掉工作。其实或者也可以像高晓松那样,一辈子不买一平米房产,活的反倒潇洒,但真能活的这样洒脱的人真不多。
买车,可能有些偏激,按我的估值方式,汽车完完全全是一件消耗品,20万的车,按十年折旧,每年2万,每年油钱保养保险2万,这就4万。最重要的一点,汽车不能升值,只能耗费现金流,丧失了机会成本。国外的公共交通没有国内方便,没有车去有些地方很困难。而国内公共交通这么发达,城市中地跌,城间的高铁,为什么要在自己还年轻,资源还很有限的情况下买车,买一个不能升值消耗品,我觉得很奇怪。
很多年前读过一本书[穷爸爸和富爸爸],书中把人按照财务状况分为四个项限。
大部分年轻人是在左面两个项限里,这两个项限里虽然也有这个项限内的顶尖人士,但是相比于右面两个项限里的企业拥有者和投资者,左面两个项限内获得财务自由的概率更低,因为左面两个项限内的人们拥有的杠杆太少了,比如说,一个公司白领,也许你得工资很高,但你必须消耗自己的时间为老板创造着价值,你就为你的老板创造财富提供了一个杠杆。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可以尝试进入企业所有者项限,像马云那样尝试出创业,当然创业成功的从概率来说,比较低。李嘉诚就是从雇员项限积累资本,然后跳到企业拥有者项限开始创业,最后再进入投资者项限的。
你也可以进入投资者项限,如果你自己不愿意去创造一个生意,没关系,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生意在股市里,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意,将自己的资产放在这些生意里,让那些优秀的生意和优秀的管理者来每年为你赚钱。
这篇文章没有结论,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还年轻,为了能早点财务自由,尽量将自己有限的资产放在未来能增值的地方
当然,我可能是个奇葩,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