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协作-系列讨论之二-构建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羽清
浏览:4307
回复:2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设想了一些基本构建过程步骤和具体保障体系的要求。
历程:
1.“发起人”提问-触发器
2.获得认同感知(2人以上)
3.试探性接触-发表见解从而有所了解
4.形成同体关联
组织:
孵化初期必要的保障体系
1.协调 2.反馈 3.质疑
这个阶段还处于一种相对混沌的状态,有了合理分工的意向,但具体工作并没有明确独立分工。但规则开始形成。
1.协调:针对组内规则制定、队员状况的了解、工作时间、进度的安排、意见的统一等
2.反馈:针对组织外的反映的沟通以及课题相关资料的的整理。
3.质疑:针对课题成果的合理性论证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我的理解是其实这三个方面是侧重点,因为初期大家并不十分熟悉并且系统还相对弱小,所以这些工作大家都在有意或无意的做。但是,为了形成必要的组织关联,为日后的工作建立必要的基础。这三方面的工作的整理工作必须由指定专人来做。从而形成必要的成果报告。
报告:
主报告:1.成果报告 2.质疑报告 3.进度报告
副报告:1.反馈报告 2.联系报告
为了让系统便于运行,管理应该尽量趋于简单。所以上面的报告最后都汇成一个报告。
模式:
1.标题:某某课题研究组报告
2.主报:
第一部分:研究成果 A人、B人、C人......
第二部分:质疑报告 针对A-A回答、针对B-B回答、针对C-C回答......
第三部分:进度-本阶段成绩与不足以及下阶段目标
3.副报:
第一部分:反馈-代表言论概述、相关文献资源
第二部分:联系方式、人员名单(更新)
我们想试点一些小组,逐渐摸索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