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1-4-27
|
|
编公式的体会
十分赞同。
关于第二点,想补充一些。指标应该清晰,前提是简单,也就是让人让己都明白含义,能够用语言叙述出来最好(例外的情形下面会作些解释),下面以常用的指标KDJ做个说明。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J:3*K-2*D
第一句:RSV描述了收盘价在N天波动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第二句:K描述了M1天内“收盘价在N天波动范围内的相对位置”的移动平均位置;
第三句:D描述了M2天内“M1天内‘收盘价在N天波动范围内的相对位置’的移动平均位置”的移动平均位置;呵呵,已经快晕了,但还算能理解;
第四句:J讲的是:3倍的M1天内“收盘价在N天波动范围内的相对位置”的移动平均位置减去2倍的…真的晕了,什么意思啊?谁能告诉我?
我的意思是说,看不懂的指标最好尽量不用,长期使用很可能害人害己。实际上J没有实用价值。对照版主说的第一条“不要对数据进行太多次的重复处理”,再细细品味K和D,或许有新的感觉。
下面说说例外的情形。DMI或许是大家常用的指标。但解读其中的含义颇费脑筋,第一遍大致看懂了(也许还不算懂),可没过几天就忘了,后来又看,没多久又忘了。现在也懒得看了。好在+DI有个对立面-DI,那就两个结合着用。复杂的过程可能离真实越来越远,
因此复杂的指标有对立面较好。
就我个人而言,看不懂的指标尽量不用,复杂的指标有对立面我才试着用。
另外,少用参数,参数尽可能固化不变。
实际上,指标的三个要素(计算对象、计算方法、参数)决定了离不开参数,可在操作上很难弄清楚一个波段的周期,参数的选择可谓是见仁见智,一般凭经验或者优化。
编制方法上尽量找一些小技巧。以版主的第三条“多借鉴老公式”为例。
DMI指标的解释中不是有一条是看+DI和-DI的交叉吗?那么看看两者差值的效果。当为正值时表示+DI大于-DI,0(接近0)表示交叉,负值时…;正值越来越大表明+DI与-DI相互呈发散,…;正值从高位掉头向下表示+DI与-DI开始会聚,…。当然还可以试试对差值做累积求和(参数调小可能好些)。
同样,RSI的解释中中有一条短期上穿中期,那再试试RSI(6)-RSI(12)或RSI(3)-RSI(12),
也可以对差值做累积求和。是否考虑加入平均线?
下面的指标是去年在一美国鬼子的网站上看到的,复杂,而且有一句括号有误(把公式的作者都搞晕了)。我已修正错误,感觉使用效果一般。将UP和DOWN两个对立的指标结合着看。也可试试差值计算的效果。
AROON指标
down:
100* (14-((If(Ref(L,1)=LLV(L,14),1,If(Ref(L,2)=LLV(L,14),2,If(Ref(L,3)=
LLV(L,14),3,If(Ref(L,4)=LLV(L,14),4,If(Ref(L,5)=LLV(L,14),5,If(Ref(L,6)=
LLV(L,14),6,If(Ref(L,7)=LLV(L,14),7,If(Ref(L,8)=LLV(L,14),8,If(Ref(L,9)=
LLV(L,14),9,If(Ref(L,10)=LLV(L,14),10,If(Ref(L,11)=LLV(L,14),11,If(Ref(L,12)=
LLV(L,14),12,If(Ref(L,13)=LLV(L,14),13,If(Ref(L,14)=LLV(L,14),14,0)))))))))))))))))/14;
up:
100* (14-((If(Ref(H,1)=HHV(H,14),1,If(Ref(H,2)=HHV(H,14),2,If(Ref(H,3)=
HHV(H,14),3, If (Ref(H,4 )=HHV(H,14),4 ,If(Ref(H ,5)=HHV(H,14),5 ,If(Ref (H ,6 ) =
HHV(H,14),6 ,If (Ref(H,7 )=HHV(H,14),7 ,If(Ref(H ,8)=HHV(H,14),8 ,If(Ref (H ,9 ) =
HHV(H,14),9 ,If (Ref(H,10)=HHV(H,14),10,If(Ref(H,11)=HHV(H,14),11,If(Ref (H ,12 ) =
HHV(H,14),12,If (Ref(H,13)=HHV(H,14),13,If(Ref(H,14)=HHV(H,14),14,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