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超宇 于 2013-5-15 16:09 编辑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窥出端倪,所谓经济,就是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财富收入,经济学就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分配有关的科学。 的确,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关于资源分配方式的探索史。人们要满足自身的需要,无非两种方式:通过自身劳动创造资源和向大自然索取现成资源。但是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来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们会时时感觉到资源短缺,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这就是经济学的意义所在,它的目的很明确——对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最大效益。 到了现代,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备受有识之士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经济学也细分成了很多分支。但从整个知识体系来说,主要区分为两大分支学科,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它们分别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凯恩斯创建,二者并称为经济学的基础。 虽然同为经济学分支,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 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假如你是一个蒜农,2007年的时候大蒜收购价格很高,你赚到了一大笔钱,这令你的积极性大涨,于是不免多种了不少,而且丰收了。这时你发现,08年的大蒜“到处都是”,收购价格上不去,一下子跌到3-5毛一斤,你不但亏了本,还被严重打击了种蒜的积极性,于是你一气之下把其中一半的种植面积改种了粮食。更倒霉的是一场倒春寒令大蒜的质量不如往年,收购价格一下子跌到1毛钱每斤,到处都出现了恐慌性的抛售,你也跟着卖掉了。 然而09年春节之后,大蒜的储量严重不足,收购价格开始上涨,开始有人待价而沽,果然因为收不到货,价格又一路飙升,涨势持续到2010年,你叹了口气,后悔没有认清形势。 这是一部分前两年“蒜你狠”的大致经历,如果利用微观经济学来分析,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