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xingjw

主宰的时间因素兼土星逆行的影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10 天

结构深研究股市捉妖记指标公式及程序化交易梅花小孩金融易学家园

发表于 2016-7-19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和以前的观点 不一样了   看来  7月之后  看跌或者横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16-7-19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9-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6-8-13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xingjw 发表于 2014-4-5 15:42
这个帖子本来打算收集一些和星象或历史有关的历史资料,正好看到罗伯特戈登在卓越汽车的大战一文,其中记录 ...

中国人有句豪言壮语: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其实也蛮有道理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公资本

“未雨绸缪,随时防范风险,这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而是理性。巴菲特芒格作为家族的长辈,总是强调要防范风险,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在大萧条来临时,才可以伸手救助家族不幸的成员。这种家族的风格影响了他们两人的投资风格”——我很欣赏作者的这段话。

中国人民两三代人的积蓄带着平均3~5倍的杠杆进入房市,房产几乎耗尽了社会购买力。这是国情,也是灾难。

年轻的朋友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父辈祖辈耗尽他们一生的积蓄成就了你辈的幸福生活,那么你将来如何为你的后代负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果你爱万物,万物也必将爱你,这就是魅力。
2、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
3、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
4、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
5、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财富。
6、如果你敬重万物,万物也必将敬重你,这就是尊贵。
7、如果你拯救万物,万物也必将拯救你,这就是遇难呈祥。
8、如果你自恃尊荣,以万物为敌,万物也必将以你为敌,这就是自取灭亡。
9、万物本无情,因有情心而有情;万物本有情,因无情心而无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10 天

结构深研究股市捉妖记指标公式及程序化交易梅花小孩金融易学家园

发表于 2016-8-16 1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ingjw老大!感觉你应该是有信仰的人!基督?不知道对不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投资策略是如何产生的-----石磊

“十年国债利率年底看到多少?”这是最经常被人问起的问题,然而,我常常以一脸茫然作答,提问者经常以不满离场,因为你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预期,然而,我想说的却是,一个好的策略往往不是建立在百分之百的预期基础上的,如果总是要在绝对的预测上建立策略,那么最极致的策略会使你成为方向的代言人,你将会成为多头或者空头的标签。然而,长期结果的预期往往是不靠谱的,基于长期预测偏离程度的动量修正模型效果并不怎么样,真实的世界的演化实际上是路径依赖的,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发展的路径,并不存在什么长期均衡,因此,我们的决策也应该是贝叶斯决策类型,一步一步根据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修正预期,简而言之就是“相机抉择”,而策略的建立来自于收益风险比的权衡。

市场价格变化是交易推动的,交易是不同类型的资金通过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发生的,交易的结果是筹码的交换,对于整体市场而言,是筹码分布的变化,而筹码分布体现了交易者的预期,这一预期可能是对基本面的反映,也可能是来自于事件冲击,还可能是跟随趋势的羊群效应,甚至有时候是资金走投无路带来的无奈配置。筹码分布是一种过去预期的积累,而其他信息刺激的预期变化则是边际变量。

最好的策略是赢率高,赢亏比也高的策略,以较低的风险承担,赢得较高的潜在收益,这种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的交易正是做所有金融人梦寐以求的,本质上讲,二级市场交易策略与其他的金融业务目标并无不同。当然,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赢率高意味着你对自己的预期有很高的把握,而赢亏比高意味着你预期的方向与大家都不同,你站在了市场的反面,也就是说,好的策略是你有很大把握的认为大部分人都错了,当然市场一般而言是效率很高的信息综合体,一般而言不会持续犯错。但是,当你认识到市场是一种群体性行为,而大量聪明个体的相互反馈可能组成一个愚昧的群体时,你也就能利用市场的不完美建立一个绝佳的策略,而这往往是个巨大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常来自于市场的极端情绪与基本面背离,市场资金对某类资产的被动配置,或者大量资金追逐趋势而无视基本面。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金融市场出现了很多次这样的机会。2015年下半年,国内的金融市场沉浸在股灾的悲观气氛之中,又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冲击,资金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大量资金股票市场转移到债券市场,商品市场也出现了持续的下跌,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了近6%,南华商品指数在下半年下跌的幅度超过16%,跨市场相关性出现了暴涨,这表示市场出现了显著的风险厌恶情绪,而自四季度起,政策开始逐步转向积极,工业生产开始企稳,库存快速下降,很多金属期货出现了期现价格倒挂的现象,债券市场此时已经经历了至少1个季度的被动配置泡沫,资金被动配置与基本面产生明显背离,而12月起,商品期货也停止了下跌,期货价格开始震荡,而现货正在变得紧俏,毫无疑问,债券的赢亏比正在变差,而金属期货的赢亏比正在改善,如果此时你认为趋势改变的把握并不大,毕竟工业品库存的快速下降只能说明工业品价格的下跌空间已经不大,那么到2016年1月份货币信贷出现暴涨,可以确认基本面边际上已经出现反转,多头商品,空头债券的部位赢率已经大增,综合较高的赢亏比来看,这一策略具有绝佳的收益风险比,所以1月份宏观视角带来的交易机会是非常显著的。

2016年6-7月份债券的熊牛转换同样出现了收益风险比很高的机会。债券市场经历了4月份的急剧调整,很多债券帐户都已经清仓,持币观望,甚至一些大型投资户都开始出现了利率趋势性回升的预期,这时候市场的平均仓位很低,银行理财和保险规模继续快速增长,其被动投资压力实际上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他们的债券配置节奏在4-5月份放缓了,但是债券是一个生息资产,如果空仓会浪费很多时间价值,而市场的仓位在5月份已普遍较低,这意味着一旦边际上负面因素消失,市场就会反转,而无需等到利好因素兑现,于是债券市场在6月初就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牛市,提前市场普遍预期一个月有余,从相对估值的角度看,此时30年国债较10年期的利差偏离了历史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相对价值很好,而配置型资金又前赴后继,所以以往流动性不佳的30年国债,竟成为一个流动性极好的交易性工具,令交易员的大跌眼镜,这实际上是入场资金性质与以往不同决定的,市场已经不是那个以往交易户存量博弈的状态,同时,交易所分级A远超高等级信用债的耀眼表现也表现出配置型资金的来势凶猛,A股市场上也在上演罕见的追捧高分红股票的模式。所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同样体现在策略制定上,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你看,这样的策略并非是完全建立在预期之上的,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怎么样,但你同样可以经营较好收益风险比的策略。

事件冲击往往也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情绪影响,英国脱欧事件是最典型的案例,英国脱欧的结果令市场情绪骤然紧张起来,然后仅半个月后,资金的风险偏好又开始回升,但脱欧事件令资金从欧洲市场转向美国和新兴市场,而这些市场的基本面并非有明显改善。资金的回流是港股表现较好的主因,离岸人民币市场受资金回流的影响也安静了许多,但是,随着美国从下行的库存周期转向,美国的长期利率正在回升的起始阶段,不及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发布并未让利率下降,反而长债利率还出现了回升,这种利空不跌的情况,反映出市场的反转在即,如果结合美国库存周期的基本面来看,美国长期债券利率已经处于回升的趋势之中,美元汇率也将走强,这与前期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实际上,新兴市场并无根本性改善,于是,又出现了资金的被动配置与基本面的差距越来越大,收益风险比好的策略正在转向,当前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定价体现的隐含预期可能是远远不足的。

当你放眼更多类别的资产时,你自然会从收益风险比不佳的头寸中撤出,而投入到收益风险比更好的资产中,好的策略是不依赖于单纯的预测的,而跨资产、跨市场的策略视野,也将极大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让你不要再被动的跟随潮流。有人说二级市场的交易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有很多大规模投资型机构不愿意向二级市场投入很多。这实际上来自于对二级市场风险收益情况的不理解,确定性源于你对市场的理解,那些流动性差,难以估值的资产并不意味着价值的恒定,只不过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是不连续变化的。

只有在趋势稳定时,才可以通过降低流动性要求而获得更好的回报,当你身处一个二十年甚至百年周期的拐点附近时,你的流动性往往是投资收益和安全性最重要的保证,或许一切只是过眼烟云,未来的一年仍将是交易员的乐园。

(本文部分曾发表于财新周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冬:

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且看数据:在1990年,日本房地产总值相当于本国GDP的200%;在2006年,美国房地产总值相当于本国GDP的170%;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总值相当于本国GDP的250%。今天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房地产总值,已经相当于美国整个国家房地产总值的七成。


在过去的100年中,全世界大的房地产泡沫大约出现过四十个左右。每个泡沫形成时该国国民都说,自己的房价上涨和其他的泡沫不同,有本国国情。当泡沫破灭后,才发现泡沫的共性远大过个性,泡沫就是泡沫。笔者也不知道泡沫何时破灭,只是知道当信贷周期转势的时候,房地产周期往往转势。中国的信贷GDP比率预计今年底超过250%,独占世界鳌头,远远超过第二名。经济周期,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而经济周期的起落一般取决于信贷周期。或政策主导,或政策失误,或资金流向逆转,或银行坏账大升,触发信贷收缩,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基本上就在这信贷周期中周而复始,盖莫例外。房价升得越疯狂,调整就越痛苦。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中国经济最弱的一环,是发展商和地方财政;最强的一环,是超高的居民储蓄。当房地产市场出现危机时,人们突然发现最强的一环和最弱的一环被联在了一起。有一天,历史学家会说,那是政府的错,千不该万不该的大错。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31 天

发表于 2016-10-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假日旅游快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77 天

发表于 2016-10-2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1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乾、坤之策数考

本帖最后由 xingjw 于 2016-10-9 09:34 编辑

大衍之数是古人用于计算日、月运行规律的,这种计算方法已具备天文历法计算的雏形。《周易•系辞上》说:“大衍之数五十(50),其用四十有九(49)。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25),地数三十(30),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55),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216),坤之策百四十有四(144),凡三百有六十(360),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11520),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18)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古人在测量太阳的运动规律同时,也对月亮的运行规律进行观测,观测到月亮有四象(朔、上弦、旺、下弦)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地球上观测月亮的运行周期约29.5天多一些, 因此每象7天多一些,太阳一回归年365.25日月亮正好运行了五十象(50)。古人用月亮的象数来计算太阳年与太阴年时间运行的长度,这就是大衍之数的由来。大衍之数是月象之数,五十数(50)是太阳一回归年(阳历)月象之数,四十八数(48)是太阴年(阴历)月象之数,四十九数(49)是阴阳合历年月象之数。古人用这种方法计算置闰以调节月份与节气的关系,用于指导农事活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天道”的认识是科学的。古人之所以有这样科学的认识,是因为运用了太极图的基本理论——太极定律。我们探讨古代的天文学对于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的古老文明实际上是天文学发端最早的古老文明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天文学的起源和文明的起源大致是处在同一个时期,所以天文考古学的研究,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从天文学的角度去探讨古代文明起源的一个新的途径。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在那么早的年代,古代的人类、先民们已经对天象有了非常精深的了解,对于宇宙的认识已有了丰富的知识。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216),坤之策,百四十有四(144)。凡三百六十(360),当期之日。两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11520),当万物之数。”策,即筹策,是古人用于计算的数字的工具。 古人根据阴阳合历和干支历法,已发明了一年为三百六十度的计算方法。如《系辞下》说:“其出入以度,外内使之惧。”即指此而言。又根据太阳运动的规律有年、日节律相同的特点,所以认为太阳绕地球一周为三百六十度,这样就把一个圆认定为三百六十度,因为具有科学性,至今仍被行用。这就是“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的由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乾、坤之策数考

本帖最后由 xingjw 于 2016-10-9 09:34 编辑

那么,乾、坤之策数是如何划定的呢?我们之所以说《易》是科学的,就科学在这里。是在特定的空间内,古人对太阳运动的测量。古人用冬至(12.22)这天测量太阳一回归年的日数,这是以南回归线为基准的。又用夏至(06. 22)这天测量太阳运动在乾、坤位置的策数,这是以北回归线为基准的。我们现在知道,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的交角是23度26',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日出和日落的差异。在夏至这天,日出到日落太阳运行二百一十六策(216)称为乾之策。而日落到次日日出太阳运行一百四十四策(144),称为坤之策。这个位置就是《易》测量的起始位置。当时古人发明了刻为时间单位,这样夏至这天日出到日落太阳运行了六十刻(合现在14小时24分钟),夜晚日落到第二天日出太阳运行了四十刻(合现在9小时36分钟)。也就是说,夏至这天日出到日落光照14小时24 分钟的经纬度地带,就是《易》测量的起始位置。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216),乾卦有六爻,每爻则是三十六策(36),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144),坤卦也有六爻,每爻则是二十四策(24)。在六十四卦中乾、坤两卦各含一百九十二爻(192)。 192×36=6912(策),192×24=4608(策),两策总计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11520)。这么大的数可以计算很多事物,所以称“当万物之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能涵盖宇宙万物,而易源于河图、洛书,河洛基于10数,为何十个数就能概括宇宙万物?
盖因众数和。因为宇宙万物即是万数,而万数只有九性,八象,即八卦,宇宙万物的分类方式。

河图展示的是宇宙万物的结构:阳、中、阴三层,名之为三元。其性六也。洛书展示的是宇宙万物的生成、形成次序,内部运行机制,即:道行,其性九也。九、六,形而上谓之阴阳,形而下谓之刚柔,亦可谓之宇宙、时空,之于卦,乾坤是也。

易的核心观点:宇宙万物是全息的,同源同构。其复杂不过是简单的累积与叠加而成。其数学表达为:整数:(-n, 0, n),取绝对值为(0, n, n),生成基元为(0, 1, 1),生成路径斐波那契数列:0、1、1、2、3、5、8、13、21、34、55、89……

语言描述:任意一个自然数为两整数相加而成,阴阳也。三元:任意三个自然数的俩俩差得出三个数,其中必然有一个为其余两个之和。这种差数的算法类似于《九章算术》里的更相减损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大于3的自然数都可归纳为河图结构,是为同源同构。自然数的生成规则产生了,整个自然数集合便生成了。

宇宙万物亦如此生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数和定义:把一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和是一个一位数(1~9),这个数就叫做原来数的众数和。中国古代叫作弃九数,主要应用于验算。与当代数学的同模、同余等概念异曲同工。在易中,众数和主要是给数定性的,展示其内在属性。或曰:遗传基因。

所有数字众数和都有以下规律:

[1] 众数和为9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306的众数和为9,而306*22=6732,数字6732的众数和也为9(6+7+3+2=18,1+8=9)。

[2] 众数和为1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与被乘数的众数和相等。例如13的众数和为4,325的众数和为1,而325*13=4225,数字4225的众数和也为4(4+2+2+5=13,1+3=4)。

[3] 总结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A*B=C,则众数和为A的数字与众数和为B的数字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亦与C的众数和相等。例如3*4=12。取一个众数和为3的数字,如201,再取一个众数和为4的数字,如112,两数相乘,结果为201*112=22512,22512的众数和为3(2+2+5+1+2=12,1+2=3),可见3*4=12,数字12的众数和亦为3。

[4] 另外,数字相加亦遵守此规律。例如3+4=7。求数字201和112的和,结果为313,求313的众数和,得数字7(3+1+3=7),刚好3与4相加的结果亦为7。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nicoyu + 8 + 3 2016-10-10 15:24 MACD有楼主更精彩!^_^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 when he solved a 271-year-old problem: the so-called Goldbach’s weak conjecture, according to which every odd number greater than 5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sum of three prime numbers—such as: 3 + 3 + 5 = 11 and 19 + 13 + 3 = 35.

在2013年秘鲁数学家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彻底解决了有271年历史的弱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5的奇数可以用三个质数和表示,一举成名。他没有停留在成绩上,而是继续在这条路上更进了一步,他改进了筛法,解除了计算机储存的限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

史上和质数有关的数学猜想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了。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质数之和(如:4=2+2);
二、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可以是三个质数之和(如:7=2+2+3)。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ngjw 于 2016-10-9 13:25 编辑

众数和等于3-6-9是通往宇宙天地奥秘的钥匙。数字属性的规律如同天地万物都有各自的规律一样,无穷无尽的数字看似各不相同,其实内在的都有自己的属性。,以天、地、人三才分,是天数,是地数,是人数。

古人将天地万道分为天、地、人三才,同样无穷无尽的数字属性分为、[,又分为三种属性,又分为奇数与偶数两种属性。所以古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逆推万数合于,三合于二,二合于一,万物合于三,三合于二,二合于一。

以不同的思维找出万物的相同属性,进而找出万物的规律,这便是"道“。天地万物的演化都是有各自的规律的,只是这种规律隐藏在变化之中,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360
0.125
45
9
360
0.25
90
9
360
0.333
120
3
360
0.382
138
3
360
0.414
150
6
360
0.5
180
9
360
0.618
222
6
360
0.666
240
6
360
0.75
270
9
360
0.809
291
3
360
0.875
315
9


参与人数 1奖励 +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nicoyu + 8 + 3 2016-10-10 15:25 感谢分享^_^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菊颂永寿。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2 19:06 , Processed in 0.123497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