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人口普查数据,透露了中国人的秘密。2010 年的最新一次普查数据显示,35-54 岁的消费力正强的人口大大增加,将支撑中国市场进入黄金时代;而婴儿潮中出生的“80后”们正在进入结婚生子的高峰,他们将制造新的一轮婴儿潮。 (CFP/图)
站在人口红利的拐点,可以看见,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危机正在演变,而作为全球市场的黄金年代刚刚开启。谁破译了人口数字里的密码,谁就赢得了市场的机会。
“被预测”了多年的“人口红利”拐点终于真的到来。
2013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统计公报,显示这一年中国大陆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在新闻发布会上,他提醒说“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我们应当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够准备”。
有趣的是,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与财富的增长,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地位渐渐下降,但作为全球市场的意义却日益上升。这个庞大的国家,正在集体从大工厂转向成为大市场。在这场大变化里,在人口数字的背后,藏着哪些商业密码?
房地产:寻找新的购房者
早在2006年,地产行业的龙头——万科就发起了一项专题研究,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万科应该为谁造房子?
时任万科集团企划部高级研究员的舒东是这一研究的领头人,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颇为新鲜的课题,因为许多数据缺乏,他为此还专门从深圳出差到北京,在图书馆里泡了一个多月。为了让研究更具价值,万科几乎遍访国内知名的人口专家,为他们提供经费和研究便利。
舒东透露,自2006年到2008年,万科推出了数十个报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不过,对研究成果,万科一直守口如瓶。2010年,舒东离开万科时,还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不过,一些报告后来也流传了出来,从中也可窥见万科当时的一些发现:
比如,万科预测,2013年,首次置业人口红利的拐点将出现,2013年后新增首次置业人口将迅速下降,而改善型和高端再改需求将不断增加;到2017年左右,20-65岁的总劳动人口将达到高峰,老龄人口在此期间将不断增加。2013年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将出现投资高端改善型、养老度假休闲型物业的趋势。
万科的预判部分来自自己的客户资料:万科的第一大客户群是30-34岁人群,属于1962-1972年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到2007-2011年,转变为生育低谷人群,总数将在近几年内明显减少;但另一方面,随着这一客户群全面进入40-49岁年龄段,他们也将步入事业的高峰,购买力也将提高,对改善型物业的需求也会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还发现了住宅市场持续增长的新动力——迁移人口。在分析2006年万科成交客户的资料时,万科发现,持有与人口迁移有关的购房动机——如“从异地迁到本地”、“方便工作和事业”、“原来的房子拆迁”、“想把父母接到一起住”、“想和父母分开、单独居住套房”、“准备结婚”、“为了孩子的成长教育”等——的客户竟然占到了所有成交客户的31%。
万科由此判断,城市化和人口迁徙——农村向城市迁徙,小城向大城市迁徙,内地向沿海迁徙,这个故事还会延续十到二十年,而中国沿海城市带的人口红利期,也会因为这个因素,要比中国整体的人口红利期持续得更为长久一些。
基于以上这些判断,万科这些年一直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自2009年后,旅游地产、养老住宅等物业类型的开发,就频频出现在万科的战略表述中。向更细分人群提供产品,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