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在中国的表现形式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钟达奇
浏览:34859
回复:2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价值投资在中国的表现形式(一)——投资的定义
当读者看到价值投资,第一反应一定是觉得可笑,因为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的人好像成功的并不多,至少有名的不多。不过笔者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的人很多,成功的也很多,不过价值投资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投资”进行严格的定义,否则无法将价值投资的真正面貌展现给大家。伟大的价值投资鼻祖、也是“股神”沃伦•巴菲特先生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所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对“投资”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投资是通过透彻的分析,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率的行为。
同时,格雷厄姆在紧跟这个定义的后面加上了这样一句:凡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即属于投机行为。
我们可以看出,就投资的定义而言,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通过透彻的分析”、“保障本金安全性”、“获取满意的回报率”。这个定义的每一个字笔者都认为是恰到好处的。比如,如果某人通过“分析”,认为60倍市盈率的中国石油值得买入仅仅是因为他是“中国最赚钱的公司”,那笔者认为这种分析一定不够“透彻”,可是偏偏有人在48元(中国石油2007年每股收益0.75元,48元对应市盈率为64倍)买了中国石油这个股票,显然这不是价值投资的表现形式。
而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互为依存,怎么说呢?只有保证本金安全方能获取满意的投资回报,同样的,如果结果能够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一定有着足够的安全边际。
以48元买入中国石油为例,该投资者投资48元拥有中国石油的一份股份,该股份在2007年获得的投资收益即每股净利润为0.75元,理论回报率为0.75/48×100%=1.5625%,如此低的投资回报率怎么能够保证本金安全呢?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这种行为不是价值投资的表现形式,因为购买股票这种较高风险的行为带来的投资理论回报率比定期存款、购买国债等无风险的行为的回报还要低很多,即风险收益不匹配。那么,在定期存款收益普遍在4%-5%的回报情况下,如果进行波动更大(表象意味着风险更大)的投资,应该在该投资回报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风险补偿,这个风险补偿大概是多少比较合适呢?我举几个例子:
1、1991年,华尔街投行所罗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巴菲特救助所罗门,购买该公司优先股,约定年投资收益为9%;
2、2008年,巴菲特再次救助华尔街投行高盛,买入该公司优先股,约定年投资收益为10%。
由以上两个案例,巴菲特对于安全边际的定义认为,至少要有9%-10%的投资回报,才能达到满意的水平,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样的理论投资回报率才是值得进行投资的。也就说,如果中国石油每股0.75元的净利润,价格应该在0.75/0.1-0.75/0.09即7.5-8.33元才具备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当然在这一标准之外,我们在后面还会引入一些其他的变动因素。
那么,如果投资人严格遵循“投资”的定义进行投资,是可以而且是唯一可以长期持续的获得满意回报的途径。1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为了庆祝《证券分析》一书发行50周年召开了一个大型研讨会,在该研讨会上,巴菲特先生在演讲中给出了9份资金经理人的投资业绩图——这9份投资业绩分别属于比尔•鲁安、查理•芒格、巴菲特等,这些图表显示虽然他们投资的方向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是价值投资理论的追随者,他们相同的是,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包括笔者本人,也是价值投资的追随者,这些年的投资回报令人满意。而笔者所知道其他任何投机形式都能以获得普遍的、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回报,而更有意思的是比如技术分析的基础——道氏理论的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本人投资也只信奉价值投资,而不用他创立的道氏理论。江恩理论的创始人江恩只能通过出版理论书籍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无法用它的理论进行实际操作。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利维摩尔最终也投机失败,饮弹而亡。
而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研究并实践价值投资,他们虽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具备以下共同点:1、通过透彻的分析;2、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投资;3、长期以来,他们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
笔者将在下一期开始介绍一些这些年来笔者使用或研究过的一些价值投资形式分享给读者。
该文发表于2012年10月20日《金融投资报》(周末证券)12版——股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