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三字经(第三篇:窦燕山)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散心态
浏览:27164
回复:2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这段话也是个典故,传说很简单,窦燕山年轻的时候非常奸诈,巧取豪夺了很多财富,因此一直没得子,去求子的时候有祖先说因为你作恶,所以没有孩子。窦燕山听了以后开始在乡里行善,后来连得五子,而且都天赋聪慧,成了大官。中国年画五子登科就是从这个典故里来的。
传说总是丰满的,现实老是骨感的。现实中,这样的故事并不符合逻辑。如果做善事儿子就能成大官,这社会得多理想啊,没人行贿贪污了,都去扶摔倒的老太太了,就是找不到摔倒的老太太,也得创造摔倒的老太太。
这个故事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点,是“有义方”。如果说窦燕山老做好人好事,那应该是“有善法”。如果说窦燕山会教育,那应该是“有学识”。但是在三字经中为什么叫有义方呢?
孟母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命运中五种元素中的一种,而窦燕山的故事,通过“有义方”三个字告诉了我们五常中的“义”。现代人,对义的理解很狭义,认为为哥们两肋插刀就是义。其实不然,孔子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义”在古语中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词语,主要代表的是尊敬。尊重他人是一种态度,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处事,他人的学识,他人的社会地位等等。
“方”代表是行为,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种方。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尊重他人,也同样的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同样,在明善恶的情况下选择朋友,也能够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就具备了。
从“有义方”中,就能看出来窦燕山并非传说中的恶人,而是一个懂得敬贤,明白善恶的人。这样的人,用自己的态度影响孩子,孩子可以养成谦虚,向上的学习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孩子能够成器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窦燕山的传说中,我更愿意相信窦燕山义开学馆的传说。窦燕山建立了书院四十间,给老师提供食宿,报酬。周边的学子都可以免费学习,无数贫民得到了学习的机会的同事,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大量老师学子的往来形成了思想的碰撞,孩子在懂得尊师重道的基础上,有了这样的环境,想不出类拔萃都很困难。
在宗教上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现实里相信因果报应的,会主动的去做一些好事,施舍啊,放生啊,等等。不相信的呢,更会无底线的作恶。现实里也经常会上演好人无好报的杯具,恶人也一样会飞黄腾达。因此,很多人对善报存在怀疑。
其实,善如果只看行为,就过于肤浅了。从孔子对义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善,其实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替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模式。二十多岁的人很难成事,原因就在于唯我独尊,不大能够尊重他人。因此影响到了人际关系,失去的一些得到贵人帮助的机会,前路自然不会很顺畅。
教五子,名俱扬,这句话是和“养不教,父之过”对应的。下篇再来评论这几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