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817|回复: 0

[宏观经济] 如何利用股权激励事件去捞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利用股权激励事件去捞金?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范小明 浏览:2817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将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绑定在一起的利器。从2006年以来,主要采用2种方法。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假如管理层达到了相关的业绩要求,在“股票期权激励”方案下,管理层层可视行权价和股价的高低,自己决定行权与否,而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下,不管股价的高低,管理层都必须自己拿出真金白银来,以约定的价格买入股票。显然,后者对管理层带有一定的惩罚性,他们面临的收益和风险是均衡的。
    股权激励实施的流程是:董事会预案、证监会审批、股东大会审议、授权(股)日、行权日(解锁日)。
   
    前面我们屡屡提到,证券公司总有一些特别有奇思妙想的研究员们,会做各种统计数据,来为想法提供佐证数据。这里我们又遇到了一位。根据中金公司汪超对2006年至2011年跟踪的结果来看,实施了股权激励公司的超额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0.8%,绝对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了88%。
    显然,我们不能要求投资者用大量的资金,做一个基于股权激励公司的指数型投资,这个要求太高了。但是如果投资者秉持的是价值投资理念,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之中的股票的话,恰好这个公司可能要施行股权激励,那么是否能够把握住短期的一些投资特征,让自己的收益更上一层楼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人认为,在“董事会预案”当天就买入股票,理论上可以吃到一整条鱼,将超额收益全部收入囊中。但是未来能否成功实施激励,却是个很大的变量,容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干扰而流产。因为从2006年到2012年年初的403个案例中,104例已经停止实施,比例占到了26%。虽然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失败的风险就太大了。

    海通证券研究员郑雅斌计算过,“董事会预案”日就买入股票,统计意义上不断累积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是成功实施之后的公司,即“授权(股)日”之后。但是,在实施初期的第一个月,超额收益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部分投资者提前布局,公告之日便是利好出货之日。只有在实施发生了1个月之后,才迎来股价快速上涨,超额收益显著。

    那么,有没有办法针对那些可能成功实施的激励方案,在“董事会预案”当天就买入以成功布局,获取最大的收益空间呢?比如说,如何甄别业绩要求的合理与否、行权价是否过低?汪超认为,由于预案公告日是市场接
触到该信息的第一时间,因此市场反应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市场对该股权激励的初步观点。如果公司股价后期表现明显好于当天大盘走势,说明市场比较认可该股权激励方案,最终实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反之,若股价后期表现明显差于市场,则说明投资者并不认可该激励方案,存在利益输送之嫌。

    这样一来,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结论。通过观察“董事会预案”日股价的表现,来判断激励方案的合理与否,从而决定是否要等到“授权(股)日”才介入。这样就将风险最小化,而受益最大化了。

    当然,我一直推崇的是价值投资方法。在对股权激励的事件特点有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们结合公司的发展空间和其他基本面信息,可以让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3-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7 00:00 , Processed in 0.05231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