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金融回顾:信贷危机、信贷风险构成的根源、金融改革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石子馍
浏览:26959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2年金融回顾
一、2012年信贷危机
在过去几十年的长周期来看,我国经济一直都保持了较为傲人的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这种高速的发展形势,在让我国的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极大的掩盖了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而随着2012年我国经济形势日趋陷入下行周期的时候,我国金融业中的很多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从2012年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形式不容乐观,从而引发了金融业的极大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金融业态,犹如一个潜在地雷,随时反过来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雪上加霜的影响。
当前来看,我国的金融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面积信贷危机的出现,在经历了2008年的信贷狂飙后,银行业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盲目扩张,随着整体经济周期的下行,企业坏账率攀升的风险已传导到了整个信贷层面,银监会11月15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这表明前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达509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不良贷款新增224多亿元。16家上市银行中,今年第三季度有10家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环比第二季度“双升”。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已达1.46万亿元,已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考虑到关注类贷款最有可能下行成为不良贷款,而且也存在人为数据调整的空间,所以实际的不良坏账可能会更高。
在银行体系之外,我国的还存在极为庞大的影子银行,这个层面的信贷风险,也不容小觑。“影子银行”并不是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影子规模却极为庞大,影子银行最初,是由PIMCO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应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则使其成为一个正式的金融学概念。
通俗地讲,“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
在我国,“影子银行”基本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商业银行的理财类产品,即通常所说的银行“资金池”业务;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第三类是民间融资。
我国的影子银行极为庞大,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国“影子银行”存量约为28.3万亿,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22%,与GDP的比例为55%;
从具体的市场分析来看,我国信托目前虽然规模号称6万亿,但是实际的风险业务大概在2万亿左右,由于大量信托都集中房地产信托和基建类信托层面,所以,信托的风险质量整体不乐观,形成信贷风险的可能数字不会少,悲观点估计大概在3-5%之间,大概在600亿到1000亿左右。
银行理财池业务规模大概在6万亿左右,形成的实质风险,较难估算。按照银行目前的通行坏账率标准计算,大概在600亿左右,而除了信托、资金池之外,大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的总体规模,应该在15万亿左右,随着经济下行,整体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要远高于银行,而且缺乏有效的流动性支撑,该部分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危害,估计要远大于银行。2012年迄今为止,光河南省郑州市,已立案的案件涉及非法集资金额超过了100亿元,江浙地区可能的数字可能更高。
该两方面的信贷危机最终将极大的冲击我国的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旦过于集中和迅猛,将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金融崩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从而反过来对于经济又形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如何妥善的处理信贷危机,构成了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2、信贷风险构成的根源
金融业今年的所谓信贷风险,并不是我国特有的情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欧债危机,使得一些欧洲国家的信贷危机也非常严重,西班牙银行今年的信贷坏账率高达10%,创下15年来的新高。但是从具体原因来看,我国的金融业的信贷风险,很大程度上还是带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都是为经济不景气所拖累,但是深层次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信贷危机更大程度上还是跟我国的金融业较为粗放的风险经营理念所带来的金融管理能力的不足有很大的关联。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式,虽然不乐观,但是总体还趋向稳定,这种情况下,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跟我国银行业在过去几年里的大跃进式的贷款发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从我国的金融监管的历史逻辑上来看,由于我国采取的是较为严格的金融分业监管理念,主要体现为分牌证制的分业监管模式,使得我国的金融业呈现出了行业垄断的趋势,制度性的保护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足够多的竞争交易对手,在这种近乎于垄断下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券商、信托、保险都能以全球罕见的速度,高速增长,并且显现出了巨大的盈利能力。
但是这种分业监管所带来的行业垄断问题,带来了两个负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分业的牌证制的监管带来的过于严格的准入门槛,导致大量无法进入行业的游资,会脱离银行体系,自行形成庞大的地下金融体系,从而产生前面论述的影子银行的出现,虽然国外也有影子银行的出现,但是国内的影子银行的规模之大和性质都跟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内这种制度性催生的畸形的,不受监管的,逐利性强金融业态的规模逐年上行,极大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负面效应,也是最为关键的负面效应,就是制度性的垄断地位,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并未能具备很好的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沦落为大而不强的形态,这种形态的金融机构,其竞争策略带有极大的政策导向性竞争,因为直接受到特定的监管,因此很容易为政策导向所牵引,缺乏独立的经营思维和经营逻辑,而且也欠缺较好的主动性,更多的在具体竞争中,带有极大的讨好监管层的倾向,因此容易陷入政府的政策性运动之中,这种缺乏独立性的经营策略,很容易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不断的体现出其弊端,所以,历史上看,我国的银行业每次集体性的大规模放贷之后都会引发大面积的信贷危机的出现。
3、金融改革
我国目前具备信贷危机的一些前期性特征,但是总体来看,经济形势虽然不容乐观,但是四季度的一些数据来看,整体形势趋向稳定,估计银行业的坏账率应该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大面积的信贷危机的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经济形势的扭转,估计还是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
而金融改革成为了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金融制度的进行变革,大量从实体游离出来的资金,还将继续不断的冲击金融体系,同时,因不能通过较好的金融手段来实现资金向实体回归的状态,会进一步加大产业空心化的过程,对我国经济复苏还将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金融改革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成为了重中之重,也可能是经济破局的一个支点。事实上,金融改革在2012年其实已经是开启了步伐,各项改革悄然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