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15-6-10 12:31 编辑
作为一个投机者,西蒙斯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涉足大宗商品,其目标是找出交易中的漏洞,后来他也因此而著名。 西蒙斯早期凭着对供求的直觉进行商品期货交易,充分利用了20世纪70年代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蒙斯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创建交易模型,他们将破译密码的运算法则用于寻找市场数据中并不明显的规律。 1988年,西蒙斯建立了后来赖以成功的平台,并创办了大奖章基金,根据计算机给出的信号进行商品和金融期货交易。该系统的核心是趋势跟踪模型,每一小部分的资金都会根据不同的规则加以利用,这是西蒙斯后来赚钱的精髓。 西蒙斯是通过捕捉市场大量异常瞬间机会来赚钱,他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基本正确的,也就是说,市场没有什么明显的套利机会。但是,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很小的机会,它们可能转瞬即逝。这些机会出现之后我们会做出预测,然后进行相应的交易。交易之后,我们又会对新的市场情况进行跟踪和评判,预测也会相应调整,投资组合也会跟着变化。我们总是不停地买入、抛出。我们之所以赚钱,就是靠不停的交易。” 但是,频繁的短线操作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即如果市场深度不够,大量交易会对价格产生影响,而这种价格变化意味着卖价降低、买价升高,交易成本增加。而大奖章基金能长期占据行业翘楚地位的原因之一就是,西蒙斯对流动性风险的把握。例如,基金所投资的金融产品都有很好的流动性,且仓位很分散,包括全球各地的各种金融产品,每个交易的数量都很有限,并不断加强和完善电子交易的流程和系统。 石溪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亨利·劳费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市场总在某个事件干扰之后立即变动。例如,在新数据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商品或货币将随着不同投资者的反应而上下波动,尽管这种波动在肉眼看来好像是随机的,具有高清晰度统计能力的科学家却可以辨认出变动的模式。 这并不是说商品价格在每个消息之后会以同样的方式变动,但如果仔细察看对很多事件的反应,某些结果出现的次数总是略微超过所有样本的一半。通过对这些结果重复下注,西蒙斯团队盈利的机会就会大于亏损的可能,通过以足够的规模多次的下注,他们就可以保证丰厚的利润。 这就是大奖章实现丰厚利润的模式,但这种算法对大部分人来说仍然是个秘密。他们发现这种模式的原因以及该算法能带来惊人利润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其秘密部分在于选择短期。通过考察短期内的商品价格变动,劳费尔可收集数以千计的样本,提高发现统计上显著的重复模式的可能性。另外,短期信号可能会更有价值,也更容易找到。如果能预测未来几天内商品价格的变动方向,几天时间就足够下注并将利润收入囊中。最后,短期预测往往比长期更让人有把握,不可预见的因素使预测变得不准确的时间更短。因为是相对把握比较大的短期预测,西蒙斯的团队可以在赌注上利用杠杆效应,放大其利润。 当西蒙斯1988年创办大奖章基金时,大约15%的资本用于短期交易,其余的是通过传统的趋势跟踪模型进行交易。成立之初,该基金前途一片光明,然后突然急转直下,到1989年5月,基金净值和峰值相比下跌近四分之一,西蒙斯决定暂停交易。 西蒙斯及其团队认为,麻烦在于大奖章系统趋势跟踪的支柱作用已经消失,太多商品公司的模仿者涌入,经纪公司向客户推销的商品基金太多,趋势跟踪成了时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