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周期规律看波浪理论:十浪循环(下)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zxd_6
浏览:10451
回复:1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十浪循环”波浪理论的市场实践 由于小时图是最小的波浪,无法再细分子浪,所以,“十浪循环”波浪理论应用于日线级以上的指数走势图上,其子浪是小时图。图7为上证指数2001年6月—2002年8月间的日线走势图。 图中,浪1下跌6个交易日,浪2反弹5个交易日,浪3下跌78个交易日;反弹浪a上涨28个交易日,浪b下跌56个交易日,浪c上涨18个交易日。这里,浪1、3、5,浪a、c子浪均为五浪结构的驱动浪。注意到b在形态上是个复杂结构,且浪b运行时间为浪a的2倍长。2浪运行时间小于1浪;3浪运行相当长时间;b浪相对a浪亦运行了相当长时间。 上图(图8)相信大家不会陌生。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由6124点历史高位开始下跌,第一个波段下跌31个交易日,随后反弹30个交易日。反弹时间短于下跌时间,判断波断属性为(1)(2)(3)驱动浪。到2008年10月底,上证指数向下运行了九浪的驱动结构,最底跌至1664点。 上图(图9)为上证指数2007年10月以来的月线走势图。自2007年10月起,上证指数下跌13个月,随后反弹30个月,至2011年4月29日的3067点,反弹时间为下跌时间的2.3倍,且形态上为复杂结构,判断波断属性为(a)(b)(c) 调整浪。 “十浪循环”波浪理论精髓:驱动浪与调整浪在结构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区别在于子浪调整浪相对子浪驱动浪的运行时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十浪循环”波浪理论也可称之为“相对波浪理论”吧。(张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