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11-12-20
|
|
心灵的震撼-川人
文章提交者:铮铮铁血
人从未负国,有史为证;国人望不负川,人间真情!
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四川!了解川人为国家民族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中国历史上三次外族入侵,四川都是最后中华民族复兴的基地及堡垒。
一.宋末危局
公元1258年底,被欧洲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蒙军主力沿嘉陵江进攻四川合州。知州王坚,调集属县17万人,增筑钓鱼城,设防坚守。
在钓鱼城下坚持抗击蒙古铁骑入侵36年,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在这里,使叱咤欧洲大陆,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战败身亡,饮恨终生。(备注: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攻宋侵略战争。蒙哥为成吉 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曾与拔都等率兵侵略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著称。)钓鱼城因此被欧洲史书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四川人民抵抗蒙古侵略的战争,使得蒙古延迟了灭亡南宋的时间,蒙古陷在四川不能自拔,四川军民拖住蒙古雄师长达几乎四十年的时间。不能不归因于四川军民的顽强。
在漫长而残酷的51年战争中,川人大批战死及被屠杀,致使人口剧减,田野荒芜,十室九空。从整个四川地区来看,以至史书记载“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虞集:《史氏程夫人墓志铭》记载)。
南宋初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四川的户数为264万,按平均每户为5人计算,则南宋初四川人口大约为1,320万人元。
二十七年(1290 年)完全户数为16.5万。按平均每户为5人计算,在战争结束后,四川人口从战前的1290万人减少到82.5万!令人震惊。
明代初年,鉴于四川地区人少地多,急待垦殖,所以明中央go-vern-ment有意安排邻近巴蜀的湖广移民入蜀,这是整个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的起因。所以在现存的很多家谱族谱中,都记载着先世在明初洪武年间是如何“奉旨入蜀”的经历。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说:“故秦灭楚,晋灭吴,隋灭陈,必先举巴蜀,顺流以击吴之腰脊,兵不劳而迅若疾风之扫叶,得势故也”。可见四川在中华民族抵御入侵时的重要作用。
二.明末危局
满清和蒙古最大的不同,在于蒙古狠毒,而满清阴毒,蒙古只图杀戮之快,而满清杀完了还知道篡改历史,嫁祸于人。张献忠乱民流寇,性暴贪杀,这是不错,但是要说张献忠屠尽四川人,就是天大笑话,张献忠最盛时只控制四川部分地区,自己杀自己,能杀这么多人而不自乱,这可能吗?何况杀尽四川人,他至死也没有统治整个四川,怎么杀尽?当年红色高棉,恶性自屠,总数700-800万的高棉人,也不过被杀100万人,已经是万民共弃,很快有人反叛,随后和越南军队一起赶走了红色高棉,而张献忠能把有血性的四川人杀个遍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明朝崇祯帝被吊死,儿子也没有成功逃到南方,南明政权就一直缺乏法统,导致在抵抗时群龙无首,这也是南宋免于灭亡而南明败亡的原因之一,但是,虽然在南北中国被流寇满贼祸害个遍的情况下,四川人仍然英勇抵抗满清长达十多年,到后来,吴三桂反叛,主战场仍然是在四川,四川人对满清的抵抗时引起了满清的疯狂仇视。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就是1649年满清征服四川时发布的政策,在这样疯狂的灭族杀戮下,一座又一座城池陷落,一城又一城百姓被杀光,川人悲壮的抵抗到1659年,重庆终于在众寡不敌中陷落。川人也在浴血奋战中被屠杀殆尽,而此时,明朝已经于1644年灭亡了,张献忠也在1646年死了,谁屠了四川,四川又为什么被屠,答案已经很明显?
残酷屠杀的结果,是四川800万人口,仅余不足百万,随后,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导致后来的四川人,祖籍多出于湖广。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悲剧的一幕,四川为了民族存亡,两度被屠杀,死伤惨重,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记住的,但是到了王朔这个痞子的嘴里,成了四川人变成哈比人(矮人)的说辞,让人不胜悲愤,我想一万万四川、重庆同胞,一定恨不能生啖此贼。
三.抗战危局
8年抗战,四川出征和补充兵源共达300多万人,其中阵亡、负伤、失踪者达64万余人。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于抗日战争第七周年纪念日1944年7月7日落成揭幕,成都老百姓叫该碑为无名英雄像,成都民间流传:有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一个衣衫单薄的穷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看来是又冷又饿,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是无名英雄像走下来了,小贩啼不成声,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了!
历史不会忘记川人为抗击蒙古,抵抗满清中的惨烈与坚持,不会忘记川人出川抗日,抗美援朝的壮烈与英勇。
1937年,川军出川,高唱:
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爆发,四川省军阀除西康的刘文辉外,皆响应军事委员会的号召,成都的杨森,更高举「出川抗日」的旗帜,率领十万部队,远赴上海,参加了神圣的淞沪保卫战,牺牲惨重,几乎全军殉国.
川军将士更以打国战,为国捐躯为荣.抗战八年,四川军人战死百万以上,以鲜血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其中最惨烈的,当属122师部队,及师长王铭章.
122师属22集团军麾下,台儿庄保卫战前蒋委员长将122师调往第五战区,参加津浦路之战,归中华抗日名将李宗仁亲自指挥.
李宗仁接见王铭章,告之将在津浦路痛歼日军,但需要时间调动军队,为争取时间,希望122师死守滕县,以利大部队调动,王铭章慨然道:“我军出川,即抱以死殉国的理念,有死无回,以报委座知遇之恩.”
李宗仁一面补充122师的武器弹药,一面调22集团军守临城,集团军司令孙震,勉励122师将士道:此次战役,有死无退,生是英雄,死是鬼雄,有敢撤退者-杀无赦.
民国二十七年3月14日,日本第10师团濑谷支队,以战甲车、大炮轰击滕县,拉开了大战序幕,川军将士以大刀、步枪和手榴弹,与日本矶谷廉介师团血战四日,弹尽粮绝,滕县被轰为平地,战士无一投降.3月18日,矶谷师团长亲自招降:贵军的历史任务已经完结,放下武器,大日本帝国皇军保证,不杀降兵,优待战俘.王师长的回答是,一颗子弹,以身殉国,同行十余名战士,也以生命及鲜血,滋润了祖国大地,令日本人为之肃然起敬,于日本历史书中亦有记载.
战后, 蒋介石亲至堂隶,亲自坐阵指挥,同时表彰川军的英勇,追晋王铭章为陆军上将,激励了川军士气,同时也鼓舞了参战将士的战斗决心,上下一心,拼死力战,终击溃了来犯的日军第五、第十师团,取得了抗战以来首场辉煌胜利,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抗战到底的决心。
8年抗战的实践证明,四川军队是爱国爱家乡的,是英雄的部队,川军的武器装备是最差的,半数部队没配机枪,有的部队连刺刀都没有,进入冬季,还穿单衣、赤脚草鞋,也要去抗战,在各个战场上,都有川军战士跳出战壕与武器装备非常精良的日寇肉搏血战,夺回阵地的实例,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全国军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不怕牺牲,坚持抗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四川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除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编组4个集团军(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九、三十)及另有杨森的第二十军、郭汝栋的第四十三军(辖一个第二十六师)先后奔赴前线,随后又将杨森的第二十军扩编为第二十七集团军,李家钰的四十七军扩大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计兵员约40万人,与日寇进行浴血奋战,除此,四川每年还向国民party正面战场输送10万到30万壮丁,成为全国重要的兵源基地。
据国民go-vern-ment军政部长何应钦所著《八年抗战之经过》一书中的附表《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记载,四川省(含重庆)历年实征壮丁数如下:
1937年为103837人
1938年为174145人
1939年为296341人
1940年为266373人
1941年为344601人
1942年为366625人
1943年为352681人
1944年为391112人
1945年为283086人
8年总计共征壮丁2578801人,为全国各省之冠。(当时四川分为川康两省,西康的征兵数30938人还未算入四川征兵数内)。出川各集团军自行回乡募补的人数也未包括在内。这样庞大的的兵源,补充了南北各战场上中国军队,以致当时前线有“无川不成军”之说,足见川人对抗日军队贡献之大了。
抗战8年中,川军发扬了机智勇敢,不畏艰险,不畏Q B的精神,与日寇鏖战,为挽救国家危亡,作出了巨大牺牲。据当时中国国防部长何应钦的统计,抗战期间,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的五分之一,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人,他们用血肉作长城,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的英名永垂史册。
川军阵亡的高级军官计有:
陆军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总司令李家钰(追赠为陆军上将)
陆军第二十三集团军二十一军一百四十五师中将师长饶国华(追赠为陆军上将)
陆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四十四军一百五十师少将师长许国璋于1943年11月,率部参加湖南常德会议,歼敌甚众。11月20日拂晓,日军步骑兵1000余人进攻许之师指挥所,许部寡不敌众,被日军包围,许在激战中连中两弹壮烈牺牲。(追赠为陆军中将)。
陆军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少将参谋长赵渭滨,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师长王铭章同时阵亡。
陆军四十一军一二四师少将参谋长邹绍孟,1938年3月在山东滕县与日军激战阵亡。
陆军第三十六集团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陈绍堂,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秦家坡与李家钰同时阵亡。
陆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少将处长周鼎铭,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秦家坡与李家钰同时阵亡
蒙元到满清以及抗日,从坚持46年打死蒙哥的钓鱼城到满清成都**以及抗日的大后方,历史上四川曾三次被野蛮人杀光绝户,但四川人从未曾有过投降!
几千年来四川都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富饶地区,穷也不过仅仅穷了近二十年而已,但那是川人为中国的沿海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牺牲!
■抗战捐款:当年四川创全国之最!
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1944年(民国33年),四川自贡市民捐款高达1.2亿元法币,不仅创下全国城市捐款数额之最,还创下包括个人捐款数额、人均捐款数额等其他21项全国之最。
自贡著名盐商余述怀捐款1000万法币,在当时创下全国个人捐款最多纪录。收入微薄的盐工也不甘落后。据资料显示,国民go-vern-ment用自贡盐工的捐款购买了2架战斗机,其中一架被命名为“盐工号”。
■抗日战争——300万人参战,战死60万!数量居全国之首!
川军对抗战所作出贡献的文字摘自1945年《新华日报》上一篇名为《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四川人民对于抗战,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2.5万人。
粮食是抗战中主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八千万石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