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六大方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扩大内需居首
导读:
张平:六方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明年转方式重点确定 第一扩内需
张平: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未根本解决
国务院报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张平:六方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8日说,目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领域的进展和成效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推进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昨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作了2009年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张平表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一步将做好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等六方面重点工作。
张平说,在当前三大需求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为36.8%,比2008年下降6.7个百分点;而资本形成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54%,比2008年上升6.5个百分点。
他指出,“一降一升”状况的出现,主要不是由于消费增长慢,而是这一期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资增长更快,造成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投资拉动。同时,由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加上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使得居民消费潜力没有得到更好释放,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强,制约了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他强调,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深刻地警示我们,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发展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就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张平表示,主要是要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重在提高收入、改善预期。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政府投资进一步向改善民生、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倾斜;加快推进制定出台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具体措施,更好地发挥民间资本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在加强农业基础、提升制造业水平、扩大服务业规模上下功夫,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新变化、新要求,综合运用财税、信贷等政策,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为手段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三是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一手抓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一手抓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高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
四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强化引导,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约束,使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继续强化能耗、环保标准,实施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排污权交易试点。更加注重运用新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节能改造和污染治理,重点推进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五是进一步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城市放宽户籍限制,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在就业、居住、教育和社保等方面平等享受市民权益。
六是不断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和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证券时报)
明年转方式重点确定 第一扩内需
前三季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01%
扩大内需将在明年经济工作中担当重任。
2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时,报告了国务院下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6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内需。
这6项重点工作包括: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重在提高收入、改善预期。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稳定和拓展外需,积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在加强农业基础、提升制造业水平、扩大服务业规模上下功夫,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
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一手抓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一手抓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强化引导,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约束,使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进一步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不断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围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和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
张平说,国家通过不断扩大国内需求,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冲击能力。今年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01%,其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32.7%提高到47.9%。
据介绍,2009年、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5%和18.3%,今年以来,市场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11个月增幅为17%。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9年的30%平稳回落至今年前11个月的24.5%,其中“两高”行业投资增速从21.7%回落到18.6%,民间投资所占比重从48.1%提高到58.9%。(上海证券报)
张平: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未根本解决
受国务院委托,发改委主任张平12月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张平说,目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领域的进展和成效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证券时报网)
国务院报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8日,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例行会议开始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报告称,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力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007年,中国执政党——**产党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此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各界的共识。2009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遭遇了最为困难的一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时至今日,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如何,是否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完美转身?
28日上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受国务院委托,向中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以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张平说:“近几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
张平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有关进展情况:一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三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四是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五是完善落实区域发展政策,东中西部发展呈现良性互动态势;六是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张平在报告中也坦承,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领域的进展和成效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张平说:“在三大需求(指的是投资、消费、出口)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在三次产业中,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可持续发展上,资源环境约束还在强化。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缩小差距的任务还很繁重。”
报告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发展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政绩考核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深刻地警示中国,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发展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为此,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力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在谈到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时,张平说:“一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四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五是进一步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六是不断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