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37|回复: 4

中珠控股走势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珠控股走势分析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高永亮 浏览:2937 回复:4

前几天和群里的同学分析中珠控股,我说这只股票第一次下跌,强支撑位在23元附近。1124日早盘低开,有人问我,进还是不进。我回答是先等等。按照技术分析,可进可不进,不进的原因是因为大盘,如果要是进,也是轻仓位。后来有同学在23.40元进了点。当天收在25.21元,收益不错。之后该股停牌。如果不是因为停牌,作为一次短线操作,是比较成功的。今日复牌,好还,出的消息是利好,如果是利空可能直接跌停板。不过由于这段时间大盘大跌,复牌存在补跌的可能。尾市砸到跌停板。
那么这只股票到现在是否还能依据23元的支撑位进入?理论上分析是可以。我当时分析,在23元应该会有反弹,这个反弹幅度至少是接近双顶的幅度,即25元以上。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大盘走坏了,大盘走坏会直接影响到跟风盘的力量以及主力资金的看法。利好消息对大盘的利空,结果如何,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这只股票从操作的角度来说,就不进了。大盘影响跟风盘,这点好理解。大盘也能影响主力资金的运作节奏,这点就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江淮动力(000816),2011525日宣布涉矿消息,当天高开低走,放量下跌,之后展开调整。在此之前,是标准的缩量上涨走势。当天早晨开盘,我见成交量巨大,感觉应该是有资金要出,正好我一个朋友手中有这只股票,就让他出了。后来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说,运作这只股票的主力和他认识。当时的确是想着继续拉升,但是停牌之后大盘下跌,担心拉起来没人跟,就借利好赶紧出货。大势不好,主力资金运作股票很难。我现在还经常听一些人说“轻大盘,重个股”,这可能和他们的经历有关,没有大资金运作的经历,不知道大势对于市场心理的影响。如果是价值投资,也许能够不理会大势,越跌越买。如果是技术投机,不看大势,从根本上还没弄明白技术分析是怎么一回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师,我就是在23.4元介入的,本想做个短差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天居然停牌被关在里面了,这样不确定性就增大了许多,还好今天给机会24.6元走了。您讲的太好了,大盘的走势对于操盘资金和跟风资金的心理影响的却是很重要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错了,23.6元走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

最初进入股市的时候,听到过不少股市“名言”,其中就包括“轻大盘,重个股”这句,支撑它的原理就是几乎每天都有股票上涨,也就是说不管大市如何,市场中总有赚钱的机会。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总是很“忙碌”,每天出出进进,不愿意放弃这些获利的机会,结果就是市场好的时候赚小钱(短线习惯),市场不好的时候亏大钱,时间越长,本金越少。
反思过后,觉得自己操作过于频繁了,想停下来,但是养成的坏习惯要改变很不容易,经过一番努力,我渐渐地能够增加持股时间了,由原来的“短线思路”调整为“波段思路”,但是空仓仍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010年阅读了高永亮老师的《主力狙击手二》一书之后,我受到了震动,高老师在书中特别强调了大盘的重要性,重中之重,60日线+早今晚出的原则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且从高老师的博客中得知,高老师从今年5月份空仓至今,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让我敬佩!
我还在改变,我能感觉到这是一种良性的改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12-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宁肯错过。不能做错,不确定的东西不do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0 03:35 , Processed in 0.03035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