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限购等政策压力之下,“低调”的一线城市显然烘托出了“高调”二三线城市,楼市成交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2011年棋到中局,关于走向的研判再度被提上日程,地产调控下半场,结局究竟是KO还是OK?答案也像上海这个季节的黄梅天一样,除了黏灼还有焦灼。
当然,在综合考虑中国模式下的政策走势、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率,再加上日趋壮大的房企阵营之后,CRIC研究中心也充分得出“2011年楼市整体成交未必不如2010年”的论调。
这当然是有据可寻的。
首先,从中国特色的政策来看,虽然楼市中充斥着限购令、增值税等统一政策,然就各线城市执行情况亦有区别对待,尤其是对重庆、深圳这两大左右相对的城市而言,尽管哪种模式适合全国通用尚需时日才见分晓,但长远来看,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政策终将推动楼市更为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发展对楼市的支撑,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亦步亦趋紧随城市化建设。从此前的集中在30余座一、二线重点城市,到如今蔓延至三、四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小城镇,旧城改造加上城镇化建设挤压出来的刚性需求,正在膨胀成为楼市的购买力,并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汇入市场成交中。
再看各地政府为了保障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以及为了土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招拍挂等出让方式的大基本原则下,在土地出让细节方面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近两年的一种新的供地模式 “限地价、竞配建”以求保证土地市场成交的稳定性。而从企业资金角度而言,由于2010年房地产企业赚得“家底丰厚”,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相对低迷,并未对房地产的资金带来严重的威胁。就目前情况,多数企业的资金链尚处于安全级别,尤其是以万科、恒大等为代表,领头羊式的房企“雄霸天下”的阵势正越演越烈。
这种阵势蔓延到产品上就是日趋多样化的物业类型,体现在今年以来,商业、旅游、养老等众多概念地产的开发被愈加重视。尽管这种以住宅为理念开发各类概念性地产的模式尚待完善成熟,但追赶住宅的趋势却也是不难察觉的。
综上所有,尽管调控频发,市场沉浮,但是楼市健康向好的发展步伐是无法阻碍的。而在经历了厚积的2010年之后,2011年棋到中局之后又将如何走势,也唯有且行且看了。
摘自:《地产观察》第十期
出品单位: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