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两种误导
现在的股票市场完全是外行炒外行,跟收藏界一样。懂的不说话,而不懂的“大忽悠”却大行其道。媒体光报挣钱的了,说什么反弹三天挣了几万块,怎么不报转天就被套的呢?一见红就鼓励别人往里冲,为什么不去看看中石化、看看交行,情况有多么糟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误导太严重,要说这时候上涨的股票有多么好,可以回头去再看看海立股份。
我相信在平衡市中,有些人一周可以抓到一只或几只涨停板的股票,但相信并不代表鼓励。这种情绪化的交易方式的确很刺激,我身边有人这样做,甚至不少交易大师在他们年青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种频繁交易的阶段,但他们最终都是回归到“耐心等待、耐心持有”这条道路上来。为什么?因为频繁交易的弊端很多,而且长期看未必可以赚大钱。
另外还存在PE值的误导,这种更多是误导上了年纪大的大爷、大妈们。告诉他们A股市场的PE终于与国际接轨了,言外之意是有多么的安全。可是17倍的PE就不会跌到12倍去吗?多少倍的PE是市场定的,这才是唯物主义。是,就算跌下去,或许未来若干年后还会重新涨回来,但跌下去再涨回来的时间成本难道就不算吗?那时候的一百块钱和现在的一百块钱还是一个概念吗?大家现在都怕钱变毛,相信不用再说太多了。
搞不清楚可以选择趴下
要问我大盘明天怎么走,我会告诉你“永远向右走”。这次真的有些不同,欧美债务危机、英国骚乱、下调评级;黄金大涨、原油、金属大跌,欧美股市暴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同寻常。
一般情况下我总是让公众交易者少关心基本面,盘面反应一切信息。不过对于手握近百亿资金的机构来说,完全不考虑这样大的经济变化是不可能的。有经济“砖家”说美国国债对我们没影响,这太滑稽了。就好像说我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会出美债风波一样不靠谱。国际上的情况综合下来,有萧条前奏的意味。而国内无论是资金、还是企业基本面的问题解决起来也都不会那么容易。美国可以搞Q3,我们是加息抑制通胀还是跟着放松刺激经济?
很多的未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唯一知道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不会因为这几天各国出台的暂时性的政策而终结,相反也许这只是个开始。如果你不知道现在该如何去做,那么可以向《兵临城下》中的瓦西里同志学习:向前冲有敌人的子弹,向后跑,自己人拿着枪指着你。那么聪明的就应该选择趴下,最好再往脸上抺点鲜血,然后再拖过一具尸体放在自己身体的上边。装死你总该会吧?
再有,百亿社保资金护盘的传闻完全没必要理会,新股发行还没受到大的影响。但机构资金被动护盘的情况却是很正常的。因为如果不护,一旦下跌过界,质押给银行的股票就会被抛出。资金链条断裂的下跌是绝对不论PE值的。提醒公众交易者不要断章取义,机构护盘不代表抄底机会,护得住、护不住,并不是您能提前预判的。
三言两语说操作
道理懂了,境界提升以后。如何交易其实就变得很简单了。聊天中,说的最少的正是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操作层面。不知道您信不信,但这是常规,不是奇迹。
总结如下:
反弹完之后继续向下还是大概率事件,现在需要密切关注股价和量能。我更愿意看到慢慢的跌,而不是急跌暴涨。这类似梅雨和雷暴雨的区别。试探性建立的空头头寸,一旦在指数放量收复2650点时就会了结,而进场主动做多点最好在指数放量攻克2830点之后。大宗商品暂时维持空头趋势。如果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经济保持“繁荣”的话,继续通胀,做多;一旦萧条来临,主要大宗商品做空。
如果趋势继续向下,不会和不能做空的朋友们,喝够茶叶的可以选择去喝咖啡!如果下一轮行情到来,习惯上最先应关注次新股板块,具体可以参考2005年前后的金发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