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需求拉动,7月以来白糖主力合约SR1201一度上涨790元/吨,最高涨幅达11.7%,在商品市场中涨幅位居前列,持仓也大幅攀升,市场参与度极高,现货糖价也创出7600元/吨的历史高位。自7月28日盘面展开调整以来,经过7个交易日,市场发出食糖转势的声音。笔者认为,目前食糖供需偏紧状况没有改善,加之政策调控力度有限、进口糖进入流通环节的不确定性,调整过后预计糖价仍将维持强势格局。下榨季产量预估或将成为行情的转折点。
前期上行基本面未改
支撑本轮食糖牛市行情的基础为销售旺季到来,供应紧张,目前为止这种强势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45.42万吨,储备糖拍卖预计达到170万吨,虽然全年进口量有望创出新高,但截止到上半年累计进口食糖约52万吨,加上少量的结转库存,食糖供应总量约1250万吨左右,而消费量预计在1300—1350万吨。供需缺口推动现货价格一路走高,目前柳州食糖仍维持7600元/吨的历史高价。8月中下旬前,为应对中秋节、“十一”的采购活动仍会持续,而这是此轮上涨行情的根基。
销售进度持平,盘面难以大幅回落
食糖销售高峰期已经过半,7月销售数据出炉,糖协简报显示,2010/2011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45.42万吨,而上制糖期共产糖1073.83万吨。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累计销售食糖874.1万吨,累计销糖率83.61%,而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898.53万吨,销糖率83.68%。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本榨季7月单月食糖销售量114.75万吨,剩余库存171.32万吨,产销率83.61%,同比仅下降0.07%。此前两个榨季7月销售量分别为94万吨、114万吨,8、9月两个月的销售量分别为198、143万吨,这样看来今年7月的销售状况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未来两个月,171万吨的库存加上20万吨的储备糖(8月5日这批),销售压力并不大,况且从近几年的产销情况看,压榨进度都有所推迟,11月底甚至更晚才有新糖大量上市,销售期能延长1个多月。这样看来,后期在现货顺利销售的情况下,盘面难以出现大幅回落。
常态化抛储对盘面压力有限
市场上有人把近期行情调整归结为国储拍卖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在抛储常态化的环境下,市场早以适应,且抛售量有限,不会对盘面形成明显压制。中国食糖网消息,2010/2011榨季第七批国储糖竞卖于8月5日下午结束,20万吨挂牌总量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为山东星光糖厂仓库的786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林西冷山糖厂仓库的7610元/吨,平均价格为7727.99元/吨,成交均价创拍储新高,或将会给近期观望资金引领方向。本榨季已累计向市场投放146万吨白糖,其中处于夏季用糖高峰期的投放有三次,累计70万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峰期需求压力,但总量有限,难以彻底扭转供应紧张的格局。对比上榨季国储分八批投放171万吨食糖,后期仍有可能投放一到两次,9月初仍是一个拍储的时间点。每月一次常态化的国储糖投放,市场已经能够接受并消化,对于盘面大局并无更深影响。
进口或创新高,加工上市仍存时差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累计进口食糖约52万吨,同比增长27%。据悉今年194.5万吨的进口配额已经用完,进口量超过去年,创出新高不成问题。参考去年的数据,7—10月份是食糖大量到港时间,但由于进口多以原糖为主,原糖能否及时加工进入消费环节尚难确定,且对于目前供需环境的逆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
技术上,食糖价格指数在2月份历史高点附近遇阻回落,而主力1201合约在创出历史新高后也遭遇一定的压力。从布林指标来看,价格并没有出现上涨背离走势,目前价格可以视为正常的调整,且过程中受到中轨支撑,长期均线处于多头排列中。持仓量方面,主力合约从7月初的44万手,增加到最高83万手,虽然近期持仓有所下降,但从前20名持仓多空差额对比来看,大量多头资金并没有离场,目前多头仍维持着9万张的优势,这也意味着白糖多头仍比较集中。主力1201合约已经调整到前期高点7200元/吨附近,这是布林通道中轨支撑位,注意关注盘面是否能在这个位置受到支撑,如继续下调,则关注7000元/吨的支撑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