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正确看待准备金率的上调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别在乎
浏览:10840
回复: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人民银行18日晚间公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本年度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的第九次上调。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的历史高点。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因为效果太过强烈而成为三大工具中最少使用的一项,然而纵观这两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好像只有这一政策使用最为频繁,似乎也在昭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不得不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政策,学过金融经济原理的人都应该清楚,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伴随着流动性的减少,眼下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似乎会得到些许缓解,这也正是央行下决心频繁动用这一工具的关键所在。
经济通通讯社日前的问卷调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能否抑制通胀”结果显示,63%的网友认为不能,并且有些网友认为,央行如此频繁的上调准备金率,昭示着央行收缩流动性的决心,这让本来就贷款难的中小企业犹如雪上加霜,资金链断截,长期下去,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上调准备率,有利于控制流动性,抑制房价的上升,央行再辅以加息政策,应该能在年底控制通胀。
笔者认为,但从准备金率上调这一政策上去看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不够全面,单一的经济政策在解决很多经济问题时都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只有各种政策的混合使用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眼下,中国经济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困难,国际上由于美元欧元的贬值以及中国出口贸易的积累,人民币汇率一直走高,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国内人民币币值却不升反跌,物价飞涨,也给央行许多货币政策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如今人民币的两难境地已经发展到了不得不去解决的关键时刻。现在还不是讨论准备金率能否抑制通货的时候,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准备金率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肯定会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有积极的影响,而对其不利的一面,我们不能去横加指责,而是利用其他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一些引导性政策去抵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国走出当下,才能使中国经济再次创造腾飞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