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家好新来学习的一口气读完寒冰的这部新作,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深深的震撼,更有洞悉世界后的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饱含心血和智慧的力作。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书中不仅有结论,更有非常详细的分析过程,以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为这部作品,我已经等待了两年多。
早在2009年元旦,在处女作《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出版后,寒冰就告诉我他打算写一部有关大棋局、大趋势的书。此后,每次见面,他都会告诉我进展情况。2010年5月,寒冰告诉我作品已经完成,但不满意,打算删除重写。我感觉很可惜,建议他修改,但他依然选择了推倒重来。
这就是寒冰,一个追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的研究者。或许,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刻苦钻研和执著、严谨,造就了他现在的影响力。
我虽然很少在国内生活,但与寒冰一样,深爱这片曾经养育我的土地,时刻关心国内的发展。令我惊讶的是,我在国外接触的很多人,都在通过寒冰的博客了解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这其中,既有中国的驻外大使、领事,也有事业成功的优秀企业家、学者。他们一致的评价是,寒冰讲真话,做事认真,为人真诚善良,常做公益活动,而且,对趋势的判断非常准确——《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提及的观点现在已经一一被现实所验证,这种前瞻性的判断给许多人带来了财富,也为决策者提供了清晰的参照。
这些评价非常适合寒冰。
因为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成就了寒冰的今天,成就了这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作品。
这是一部预测未来的书。从整个世界这盘大棋局,到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这样的小棋局,寒冰一一剖析,使得很多被掩盖得很深的东西都纤毫毕现。这部著作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也为我们指明了应对的策略和原则。
它同时又是一本通俗而又不失专业水准的著作。所有的观点都有理有据,逻辑推导严谨而系统,如庖丁解牛一般,丝丝入微、环环相扣。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出现漏洞,或者任何一个逻辑关系出现问题,都会被读者捕捉到,仅此一点,即可见此书的写作难度之大。
一开始,寒冰就从货币现象入手,给我们展开了一条主线,一条由货币超发所主导的趋势之线。在这条线上,政府的决策思路、大宗商品的趋势、宏观经济趋势和整个国际大棋局,都尽现于眼前。
这部作品虽然重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绝非简单停留在这些领域,而是拓展到了国际大棋局之下,也只有在国际大棋局之下,一切才变得清晰明了。
寒冰认为,中国和美国两大经济体不同的政策选择,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相关政策定位,对整个棋局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即使对内的政策,也包含着激烈的碰撞、博弈。这种博弈在大棋局中展开,一切都是公开而透明的,寒冰仿佛一个静立观棋的高手,不露声色,但明察秋毫、洞悉本质。
由此,我们看到了寒冰展示给我们的另一个世界,一个表面看似平静而底下暗潮涌动甚至刀光剑影的世界。
当读完全书,很多原来不解的问题,一下子变得豁然,有醍醐灌顶之感。阅读中,常常忍不住感叹:原来是这样的!至于很多人所关心的趋势,更是变得直观而清晰。
这部作品信息量之大,可用小“百科全书”来加以形容,涉及许多领域,既有经济、金融、政治,又有军事、地理、历史、哲学等,很难想象,如此海量的信息他是如何串联起来,并巧妙运用起来的。
寒冰一直非常勤奋,他的阅读范围之广泛常常令人感叹。在书房一坐一整天的情形,在他是常有的事情。如此纯粹地投入,很多人是难以做到的,尤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如此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已经非常少见。
也正因为这一点,他敢于在2003年提前一个月拿出美军攻打伊拉克的具体时间判断,敢于在朝韩紧张对峙的情况下,断言朝韩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并指出真正的动荡之地在中东。随后,中东此起彼伏的动荡验证了寒冰的判断。
所有的这些判断都基于平常的积累。
寒冰不拘小节,不会照顾自己,生活常常搞得一团糟,但他做研究却是极其认真的。他不相信一些公开的数据,便亲身去做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寒冰能够对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正是认真、执著的结果。
寒冰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深切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名言,或许能够形容他这种源自灵魂的爱。
指出问题所在是需要勇气和牺牲的。因为爱,他常常一针见血地针砭时弊,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这是他这些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没有成为陶醉于唱赞歌中的一员,而是成为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寒冰一直为民生鼓与呼,始终如一,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坚持。即使他有一天不堪重负,孤独地离去,过他所希望的普通人的生活,他曾经坚守的背影,依然会被很多人所铭记。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殊不知,真正的改变,是从每一个人开始的。将希望寄托出去,是一种惰性的表现,这种惰性在扼杀掉自己希望的同时,也让很多坚守者面对更大的压力。
这或许是深埋在寒冰心中的苦痛吧。
寒冰希望中国的一些弊病及时得到根除,一些问题及时得到修正,并因此能以更健康的步伐前行。这个梦想是激励他的最强大动力,也是他完成这部心血之作的强大动力。
我了解的寒冰,是一个能为民族的苦难发自内心地哭泣,为民族的未来衷心祈祷和泣血建言,为弱者的不幸潸然泪下并出手相助的人,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
诚如他在博客中所言:“我希望长辈们把我视为自己的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会犯很多错的孩子,一个努力想做好事又经常会打破杯子的笨手笨脚的孩子;比我年龄大的朋友,把我当成一个小兄弟,一个动不动就热血沸腾、激情四射、缺乏城府和戒心的永远不成熟的小兄弟;我恳请,比我年龄小的朋友,把我当成一个可以倾诉的兄长,我会如同对待我的亲弟弟和亲妹妹那样,做一个称职的兄长。”
近来,寒冰淡出公众视野的想法日益强烈。人生苦短,唯有大爱之心和饱含心血的文字,能被人们铭记。无论他做怎样的选择都一定有他相应的原因,我理解这些年来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作为兄长,不管怎样,我都为他祝福。(序者为亚洲加勒比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家)【说明:非常感谢三位兄长的精彩序言!由于三位兄长一直对我的厚爱,他们更容易看到优点而忽略缺点,书中存在不足或错误之处是难免的,恳请各位博友批评指正,以便及时更正,当感激不尽!——暖之】
链接:贵州贫困山区助学(视频,含20分钟演讲)
链接:爱心图书馆捐赠及游嵖岈山(35张照片)
链接:云南二次爱心捐助行动(含30张照片)
链接:云南抗旱救灾感悟(含44张照片)
链接: 贵州助学·感悟哈尔滨新书发布会花絮(60张照片)
2011年5月29日晴天
时寒冰
5月29日的新书发布会,因为一直支持我的博友们而变得精彩和难忘!哈尔滨中央书店的三位经理说:“自我们书店成立到现在,这一场签名售书创下了多项纪录:人数最多,秩序最好,读者的素质最高——没有发生一点纠纷,大家主动让排队的老人(岁数最大的一位老人是83岁)到前面,非常让人感动!”
这是令人温馨的评价。博友们的谦让与协作精神,在下午体现得尤其分明——上午有个别朋友由于赶飞机,要求先签,这是应该体谅的。
上午的新书发布会,500多人的会场,全部坐满,后来的朋友只能站着了。我询问了一下,三分之一的朋友是从黑龙江以外的省份赶过来的,他们做的横幅、锦旗和怀抱的鲜花,让整个会场充满温情!冰吧的博友们特意把我博客中的那句话,制成大横幅,放到了前面。几位冰吧来的博友和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博友,自始至终做义工,甚至没有顾上喝一口水,我后来想赠书给他们时,没有找到人。在这里深表感谢!
从博友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这些年的坚守的意义!感谢大家,让我更有力量!
由于此前谈书价时,把活动费用压缩到了最低,这次活动没有请嘉宾和专业主持人(主持人由磨铁图书编辑韩杨临时担当),也没有在媒体做广告,哈尔滨中央书店一开始埋怨给他们的书太多,他们觉得2千本已经太多了,而磨铁给了他们3千本,结果,当天上午和下午,总共签售1500多本书,下午的活动原定两个小时,结果坚持了接近四个小时,令中央书店大感意外,因为他们此前没有听说过我的名字。
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先生从北京赶到现场,我们一起面对现场的经销商、媒体记者和博友们,回答他们的问题,互动非常热烈,谈到了股市、楼市的运行规律和理财的策略、美元与人民币关系、大学生的人生选择等等,互动近一个半小时,相当于一场小型讲座。在谈到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得到呵护和关怀时,忍不住哽咽,这是唯一一次失态。
快12点时,开始签售,一直到下午1点半,匆匆赶到哈尔滨中央书店,草草吃点东西,开始下午的签售活动。
这次签售活动有很多难忘的场景:
1)博友们默默做义工时的敬业和坚守,大家长时间排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谦让精神。
2)黑龙江多所大学十几位教授的现场支持。
3)到场的几位老人和博友们关切的话语
4)一位书店的老板签书时对我说,这将是他卖的最后一本书。人们愿意一掷千金去买房,却舍不得买书,他的书店不堪房租持续上涨之重准备关门,他希望这本书能给他转行带来启发。令我感慨!
5)一些小朋友也到现场,倍感温馨。
虽然签售的时候只是一个个瞬间,但大家关切的眼神,亲人般的祝福,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将带着感恩之心,努力和坚守。
哈尔滨之行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与乔良将军会面、当面向他致谢的机会,回来之后才看到他也在哈尔滨的报道。遗憾之至!
6月3日起,全国省级书店基本可以看到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目前,魔铁图书正在抓紧向全国各地发售。
另:
由于当天新闻发布会,昨晚吃了一粒复方枣仁胶囊,就早早地睡了……朦朦胧胧中,自己回到了童年,在小时候玩水的河边,一条金鱼在水中突然开口说话,我有点害怕就跑开了……突然想起爷爷,爷爷的表情显得忧郁。好久没有看望爷爷了,他一定很孤单,我要去陪陪他,爷爷和奶奶住在高处,我找电梯,电梯却打不开……这时,门铃响了,我的学生学生叫我吃早饭。坐起来,心里难过得不能自抑。把脸浸在水中一会,慢慢地让自己平静。
这是我一生中永远的疼痛和永远的心结!爷爷是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亲人,是给我无数关心和疼爱的亲人!爷爷一生善良、朴实、勤劳,去世前,却为自己的后事忧心忡忡……即便是这样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土地的非常慈悲的老人,连安享生命最后一段路程的权利都没有得到保障……
当我在疼痛中开始思考这些时,我感受到了更多弱者的疼痛,并开始试图努力改变这一点。如果我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后辈之人将不必延续加在我们心上的疼痛……
下图为2011年5月29日哈尔滨新书发布会现场记录
政府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海证券报2011年5月28日头版(报纸用的题目是《摆正位置更重要》)
时寒冰
从2008年年底的经济大拯救,包括鼓励房地产发展,到2009年对天量信贷后的通胀担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再到2010年后更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落地……汽车业同样如此:从抑制到鼓励再到出现过剩隐忧的历程,同样迅速而短暂。
再从更具体的经济现象来看:去年11月份,多地政府还在集中全力应对疯涨的菜价,大力鼓励种菜,而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菜农的泪水就已沾满衣襟。于是,很多地方政府又在动用行政力量,为卖菜难问题奔走呼吁——当然,他们这时的能力远不及打压菜价时强大。由此导致的一个必然后果是:我们很快就面临着更高的菜价!
中国经济犹如一条上下颠簸的小船,走得艰难而无序。
为什么很多做法,犹如超级短线客般的短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禁要问,发达国家为什么很少出现这种骤变呢?以农业为例,美国有关部门不仅会定期公布非常详细的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等数据,甚至也公布详细的分析、展望报告。农民很容易得到相关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加之美国的农业集中度高,他们更容易正确预估市场的需求,以此指导自己的计划。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诸如无追索权贷款之类的惠农政策。所谓的无追索权贷款,可用一句话来总结:丰收了,还贷;歉收了,交粮。农民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相应的,农业生产也比较稳定,很少出现种粮积极性降低,或粮食、蔬菜等供给大起大落的现象。
[ 本帖最后由 12yun12 于 2011-6-12 22: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