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首先讲难听的话, 然后讲....更难听的话。我们中国的股权文化非常畸形。这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官员和大众把股票大涨当好事,把股价下降当坏事, 把支撑股市当己任。这不是可笑吗?你想想,一个只值5元的东西卖到20元,难道不是敲诈和剥削那个投资者吗?他如果不能用20元以上的价格卖给下家,那不是让他做了冤大头吗?如果他能够用28元卖出,那不是让别人做冤大头了吗? 击鼓传花,总有停下来的时候。一只股票有人买, 必然有人卖; 对卖主好,必然对买主不好。从静态来看, 这只是一个零和游戏; 如果考虑到税收和交易成本, 它是个负和游戏。
我们全国人民都只喜欢听唱多的故事(自我陶醉),不愿意听唱空的理由(外国间谍,别有用心)。17年来,本人很少到股票投资研讨会做演讲。去年11月,某券商花钱请我做主题发言,听众都是基金客户。我去的时候,券商们很高兴。董事长请我吃早饭。可是,我讲完后,老兄们可能有点失望,都不想送我出门。你可能猜到原因了,我的演讲题目是,"未来几年全球大牛市,中国除外"。 英文有句话,“不要朝信使开枪!” 股市不可能因为几个人唱空就跌, 也不会因为几个人唱多就涨。
在股市,永远是看多者众,看空者寡,中国尤甚。同时,政府部门常常做一些蠢事,硬撑股市,美其名曰"保护小投资者"。难道诱使老百姓花大钱,买贵货和买烂货不是错误吗?你可能会说,"股市大跌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金融危机"。那么,股票大涨会不会引发更危险的泡沫呢?OK。你诡辩说,那么股市总要有一个合理的估值水平啊!可是,什么叫合理的水平?你知道吗?难道你指望专家知道吗?
我们的腐朽的股权文化的第二个表现是,我们太过于短期行为:炒来炒去的散户还是太多,比例太高;机构也太短线。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智商和心理素质高于大多数人。这在数学上是不成立的。过去十年,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竟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股票窝轮市场(也就是认股和认沽的权证市场)。权证的期限一般是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过期作废。买这种产品就是短炒和做短期预测(敝人很后悔, 也干过那蠢事)。当然,还有更极端的短炒。比如,美国九十年代出现过一个庞大的”当日炒”(day-trading) 队伍。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他们都死光了。
在国内,我们有一个庞大的打新股的队伍。他们同样危险和可笑,"我的钱都是打新股赚来的!"
我不明白,象打新股这样一个明显而且很容易复制的商业模式竟然持续了那么多年。水位为什么没有被推平呢?也许人们天生就爱凑热闹?作为投行人士,我也许不应该讲下面这句话:一个IPO就是一个热闹:经过一班投行人士数个月的辛勤劳动,挖掘投资亮点,大力推销,众星捧月,还剩下多少可以被王大妈和刘二叔来发现的呢?肯定有,但不会比比皆是。 每个IPO都有个截止日期,好像逼着你做出决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大量的股票上市后就被人冷落,好像不再新鲜的瓜果一样。
美国有学者对过去15年来几千家 IPO 公司做过实证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在上市之后的前两年严重跑输了大市。我不觉得奇怪。
讲完了难听的话,下面请允许我讲一点更难听的:我们的股市在近几年很可能没戏。这跟大家的愿望可能不一致。我看我们眼下的熊市可能持续好几年,会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唯一可能出现的短期兴奋是,如果政府顶不住大众和企业的压力,突然开闸放水,推翻过去一年来的宏观调控。可能吗?当然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而且时间难以把握。等待这种短暂的爆发不是投资,是投机。
日本地震后,东京股市大跌。不少人惊呼,"投资的机会来了"。这是一种短炒的思维。地震之前,如果东京市场不吸引人,那它并不会因为下跌了百分之十或者二十而变为有吸引力。反过来说,好的公司的股票不会因为它已经涨了百分之三,五十而变成坏股票。最近B股大跌,大家该不该冲进去?同一个道理;
二战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尽管中途遇到过数次衰退和萧条。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人口增长,工业进步(电脑,互联网和矿产开采技术),和世界和平所带来的风险折扣的降低(从而利率的降低)。
但是现在,这三大因素似乎都被用尽了,或者开始成为负面影响。比如,人口增长已经把大自然和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来。工业进步意味着几乎每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利率降到不能再降了,也许可能慢慢上升。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好像也没有了。
如果我要对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世界经济做一个总结,那就是"不死不活"。发达国家有三个共同特点:通货膨胀基本上很温和,失业问题很严重,加上财政赤字巨大。也就是说,他们的利率还会持续走低。即使加息,空间也很有限,而且,即使利率翻番,绝对水平也不高。同时,低利率也反映出市场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很低。你想想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市盈率会很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企业都在朝"现金牛"的方向转化:资本支出缩小,分红派息上升,利润增长平平,但是企业利润率很可观,现金流很不错。如果利率继续走低,这些公司的估值可以大涨,至少具备大涨的前提条件。
我的结论是:A股这几年可能没戏。如果政府屈于压力而信贷放松,那也只能给股市带来短期的抗旱之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香港股市(和国际股市)未来几年看起来很不错。利率环境与内地不同使然。我1994年来香港做股票分析员时,中国股票的市盈率大都在十倍以下, 而A股都在40-50倍, 这17年来的大趋势你是知道的: A股的倍数一直在跌, 香港的倍数一直在涨。今天, 大量的 A+H 股票是倒挂的: A股更便宜。问问为什么! A股市场大多数烂股票贵过好公司的股票,再问问为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