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955|回复: 13

[板块交流] 惠誉评级:中国部分银行资产可能恶化 危机三年内爆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誉评级:中国部分银行资产可能恶化 危机三年内爆发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宇宙游客 浏览:9955 回复:1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一年,朱夏莲(Charlene Chu)接受媒体采访时,几次表达忧虑:中国银行[3.40 0.00% 股吧]业,健康堪忧。几年前,曾在纽约美联储钻研中资银行的她来到北京,成为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的在华首席银行分析师。

    这位明星研究员坚持一个观点:2008年之后,中国为刺激经济而增发的大量贷款主要流入地方融资项目及地产业,这部分银行资产可能恶化。4月14日,惠誉将中国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由稳定调低至负面,并认为危机可能于3年内爆发。

    不过,3-4月间,陆续公布的多家上市银行2010年报并不支持惠誉的论调。报告显示,工、农、中、建、交等银行基本延续近十年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势头。4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4.58 0.44% 股吧]董事长姜建清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承诺,将于三年内基本解决政府融资平台相关贷款(以下简称“平台贷”)的问题。

    一方看空,一方看多,银行业的“暗债”风险究竟几何?

“崩盘”之辩

    惠誉已不止一次拉响红色警报。去年9月,朱夏莲在一份题为《中国银行业:2009年信贷扩容造成了多大伤害?》(Chinese banks: how much damage was done by the 2009 credit boom?)的宣讲报告中答道,中资银行的信用风险敞口自2008年底显著增长,其资产质量恶化几乎已成定局,问题只是何时、达到何种程度,以及是否将掀起一场危机。

    此前,2010年6月,惠誉还将中国银行业的“宏观审慎风险指数”从1 调升至3,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较高。这一预警体系曾成功“预言”爱尔兰以及冰岛的债务危机。

    “我们评判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贷款与GDP增长的关系。”惠誉联席董事温春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4年-2008年,中资银行的贷款增速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但2009年,前者突增33%,而GDP的涨幅只有8.7%。“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甚至,惠誉分析师担心,历史可能重演。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3.55 0.00%]危机之后,同样为刺激经济,中国信贷[1.33 3.10%]全面“开闸”,代价则是大量的不良资产以及国家为重组银行付出的高额成本。“过去两年的放贷规模、模式一如10年之前。而且,这些资金的投向高度同质化,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了很大比例。甚至,不少发放给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的贷款也间接进入了房地产。”温春岭说。

    根据央行统计,2010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近1/4流入房地产,而2009年的这一数值为21%。此外,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共有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近1万家,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

    “彼时,银行之所以爱往政府平台跳,是因为看中土地储备的市场价值。而且,地方财政以及人大亦有某些形式的承诺,表示必要时将给予平台贷一定的支持。”沪上一家国有银行信贷部总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默认的一般前提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土地预期收益不断提高、平台资本的变现能力维持较高水平。

    然而,依据惠誉的评估,截至2010年末,按照更保守的贷款分类,平台类问题贷款可能促使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升至6%。同时,中国的住宅建设与GDP之比高达10%,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出了过剩信号。

    “中国地产业已积聚较大泡沫,如果在高位破碎,可能致使整个行业资金断链,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和某些国有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银行亦将为之付出惨痛代价。2008年的美国便是前车之鉴:房市崩盘致使坏账骤增,银行不堪重负进而引发全面危机。”温春岭如是分析道。

被渲染的危机

“崩盘”说被惠誉一再提起,舆论哗然。

    “改革开放30年,这样的预言家不断出没,尽管他们总是猜错,但依旧乐此不疲。”4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分会场,姜建清坦言不相信惠誉的“魔咒”。在他看来,平台贷和房贷领域的风险早已受到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高度重视。

    去年以来,银监会模拟房价下跌30%、40%、50%的情景,敦促银行接受多次房贷压力测试。2010年3月,测试频率更是从季度调整为月度。而披露的结果显示,如果房价下行30%,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会显著上升。

    针对平台贷,2010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而后,央行、银监会亦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控和风险排查。

    “依据文件精神,风险防控工作要‘双管齐下’,加强存量贷款和新发贷款的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分类管理,即,将存量平台贷款划分为公司类贷款、保全分离公司类贷款、清理回收、仍按平台贷款处理四类,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监管要求。”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今年2月中旬,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为重点审计对象之一。

    得益于此,3-4月间,各大银行2010年业绩发布会上,多数负责人认为房贷、平台贷领域,风险可控。以建行为例,该行总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比率不足1%,平台贷余额逐步下降,截至2010年底,为5400亿元,其中,65%为现金流全覆盖。

    “惠誉预言‘成真’必须基于一些前提条件,比如,房价继续大幅上扬,金融信贷居高不下且结构失衡,等等。”上海鑫灵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辉说。而目前,这些“前提”已经微调或者大调。

    4月17日,央行宣布自21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1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缩紧信贷。据业内人士估算,此次动作相当于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亿-3700亿元。

    与此同时,“政府已着手通过经济发展消化地产泡沫。”**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1年1季度,国内土地出让面积大幅下降,房地产业整体信贷资金缩减,其对银行业的影响正在下降。同时,地方财政也已开始尝试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账面上至今未有恶化迹象。

    “前两年,信贷规模迅速扩容,对应的风险增大。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强劲,企业负债率低;而且,随后的宏观调控比较到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看来,中国绝不会重复2008年的经济灾难。“美国房地产轰然坍塌之前,70%的资金来自按揭付款,而中国房市中,银行贷款只占20%-30%。”

    4月19日,国内知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中国银行业2011年信用风险指引》,对中国银行业信用基本面给予“稳定”的展望。报告认为,尽管银行业将遭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信贷增速控制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但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银行近年来的改革以及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能力,其整体财务实力将继续提升。

求解平台贷

    目前,为进一步防控平台贷的风险,中、建、交三行已明确表示短期内减少或停止对地方政府金融平台放贷。平台贷的增量可以通过停发减少,但贷款存量如何寻找有效的消化方法,仍需探索。

    据时代周报掌握的某商业银行针对南方某省地方融资平台的最新报告,截至目前,总授信额度中,未用信贷额度占比逾30%;从贷款形态、信用等级等指标来看,正常类、AA+以上的项目超过60%。由此判断,主体贷款基本“健康”。

    不过,其中的“不健康”因素不容忽视。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包括地方还款承诺尚未落实、偿债能力不足等情况。比如,2010年5-9月,该行某支行曾先后向区一级城投公司发放三年期固定资产周转贷款3笔,总计5亿元,用途为路桥建设[15.10 -0.07% 股吧],贷款本息原定由区政府财政偿还。然而,至今,该企业未提供区政府承诺还款的任何有效书面文件。

    第二,贷后管理不到位,地方政府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比如,该行支行一笔总额2亿元的款项,报批时承诺用于建材采购,而实际用途则为城市道路维护等其他项目。“如果将短线资金挪用至成本回收较长的项目,那么,银行面临的风险势必增大。”上述银行人士说。

    对此,各级银监会针对平台贷的基本处置办法是,经平台、银行、政府三方签字确认的现金流全覆盖类贷款,不再列为平台贷款,而是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按商业化原则运作;对于保全分离和清理回收类平台贷款,通过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担保主体、追加合法足值抵质押品、直接收回等措施,加快处置进程。

    “地方政府不符合《贷款通则》中对‘借款人’的定义,不是合法债务人,而且,地方财政长期依靠土地,收入结构单一,还贷能力薄弱。此外,按照《预算法》,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这使得金融系统很难准确掌握地方财政的收支状况。”在汤辉看来,平台贷涉及诸多不合理之处。

    但是,它的存在又有其必要性。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清华大学金融高端讲坛上指出,中国城镇化正以每年1%的速度推进,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有限,除了依靠土地财政,另一条道路就是地方融资平台。

    “以发行市政债替代地方融资平台,这种设想是可以考虑的。目前,欧美一些国家也在推行,从长远来看,确实有助于降低风险。但在中国落实这一想法,至少有两大障碍,其一,市政债需要评级机构跟踪评定,中国尚无具备此种能力的平台。其二,评级工作将受到《预算法》的限制。”殷剑锋表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让你刊登出对中国经济的不同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这些观点也值得我们深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 天

发表于 2011-4-22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发表于 2011-4-2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开始说银行股牛逼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问题,
如果房地产不行了,坏账太多,银行怎么办,所以我就没买银行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股的问题早在2007年5月国家就发现了,进入房地产的贷款主要由地方银行流出,国家正在两手解决地方银行的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发表于 2011-4-22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接 泡沫破灭前 的疯狂

没有最后的疯狂, 泡沫会破吗?

问题是存在的,

这也是国家调控犹豫不定的原因,

要找个适当的时机,即割了这个瘤子 又对身体伤害不大

话说回来,大城市1万多的均价也基本处于合理范围
中小城市 七八千、五六千的还可以

主要是工资涨幅跟得上,房价在几年内维持现价范围内,问题还不至于很大

演变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可能性极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发表于 2011-4-22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没问题.
银行股没问题?不知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11-4-2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势力想凿空中国而已。三大评级机构,都是忽悠人的,还真有人信。经济寡头们垄断的喉舌而已。#*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4-2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毁誉还好意思给人评级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规律无法避免的。呵呵。银行肯定有问题的。至于后果吗,呵呵,不说也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4 10:32 , Processed in 0.03334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