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4347|回复: 41

[大盘交流] 探秘巴菲特传奇背后的秘密:人脉比选股更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秘巴菲特传奇背后的秘密:人脉比选股更重要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北米男人 浏览:74347 回复:4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探秘巴菲特传奇背后的秘密:人脉比选股更重要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5日 15:35王晓萌东方财富网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3)
是虚构还是神话? 探秘巴菲特传奇背后的秘密

  成功的捷径是与成功者为伍。

抓紧!更多上涨还在后面 揭秘手中股票不涨怎么办? 小心上涨途中突然杀跌 机构资金已出动(名单公布)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成功神话基本是虚构的,他的财富主要来源于纳税人。要不是政府出手营救他投资的一些企业,巴菲特就赔惨了。

  巴菲特本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大力倡导更好的公共政策,可他最终还是决定用其强大的政治资本保护自己的投资。

  ——Rolfe Winkler 路透社专栏作者

  一个小男孩送报纸、倒腾可乐汽水、偶尔开始买卖股票,立刻发现自己是一个奇才,然后看了两本股票入门书,在大学听了一门投资课程,从此一发不可收,买股每次翻番,收购每次都赢钱,这成了世界“股神”巴菲特!怎么看这都是好莱坞式的情节、经典“美国梦”式的说教。把这拍成“电影”,比如“股市007”,光靠这剧本都能得奥斯卡编剧奖。人们喜欢相信世界有神、有传奇,至于其背后的事就不爱琢磨了。

  中国人讲盖棺定论,但巴菲特还活着,传记就有N个版本。美国传记作家写巴菲特写了几十本书,翻过来、掉过去就两个角度:一是树碑立传,传奇业绩;二是赚钱有秘笈,你也能学习!这不是西方传记的传统风格,西方传记喜欢弗洛伊德式的分析,写传记一般都从家庭父母开始写,然后用心理学琢磨传记主角性格。2010年电影 《不要回头》 中的主角是苏菲玛索演的,就是讲小女孩幼年车祸对她的影响,在中国上映中国观众普遍都看晕了,但是西方人就很容易理解,这是文化传统的不同。

  写巴菲特的传记,从来没有这些背景材料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本人还健在,肆意分析容易招惹麻烦,另一方面从销量角度还是歌功颂德、宣传赚钱秘笈更招人喜欢。

  把各种传记拼凑起来看,巴菲特的显赫家世对他投资帮助很大,对于巴菲特迷来说这点却不能学习。

  和凯恩斯一样,巴菲特家族也不是泛泛之流。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是个经营杂货店的商人,在1934年曾担任奥马哈扶轮俱乐部的主席,属于地方名流。杂货店每周六有个小孩来这里打工赚点小钱,当时巴菲特还没注意到他,他叫查理·芒格。后来巴菲特幸运地找到这个投资大师、律师当自己公司的合作伙伴,其实并不是偶然的。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更有点来头,在凯恩斯支持罗斯福的时候,他反对罗斯福总统为挽救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新政。他步入政界当选了美国国会议员,而只要看过两部美国大片的人都是知道美国议员权力大、交游广泛。

  霍华德·巴菲特还是一个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巴菲特传记一般只说巴菲特送报纸赚小钱,实际这时候巴菲特就已在父亲的带领下细致观察、了解了美国证券交易所,那是最早的“财商”教育,其他小孩是没有这种经历的。

  霍华德·巴菲特在1963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的8月5日确定了遗嘱的内容。根据遗嘱,霍华德·巴菲特财产高达56万多美元(当时是天文数字),他要把其中的33万多美元投资到自己儿子小巴菲特的合伙公司上,2万美元遗赠给内布拉斯加州卫理公会教派医院,1万美元遗赠给以马利执事协会,5000美元遗赠给阿肯色州的塞希哈丁大学。

  既然西谚说“三代才出一个贵族”,回避既富且贵的家世背景去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技巧,肯定不合适。

  显赫的家世给了巴菲特多少实际支持当然不可能去考证,而长辈给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影响却很深远。巴菲特自己的名言就是,成功的捷径是与成功者为伍。

  巴菲特不是“神枪手”,买错股、被重套也是家常便饭。巴菲特的拿手好戏就是参加公司管理,辗转腾挪让公司起死回生,这才是巴菲特真正的过人之处、独门绝技!

  比如,1987年9月Revlon 公司的罗纳德·佩雷尔曼要收购南非采矿联合公司Minorco 拥有14%的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 Inc.)股份。所罗门公司为了抵制这个恶意收购,希望巴菲特来充当“白马骑士”(白马骑士是一种反收购方法,就是让巴菲特充当正义的骑士购买公司股票,和所罗门公司一起抵制佩雷尔曼的收购).

  经过谈判之后所罗门兄弟公司同意开给了巴菲特一个很有诱惑性的条件——发行一笔7 亿美元、股息为9%的优先股股票。这绝对是个好买卖,意味着投入7亿美元之后,每年仅是免税的股息就有6300万美元。而且巴菲特在未来9年内还随时可以用38美元的价格购买所罗门的股票趁机捞上一笔。这几乎是稳赚的买卖,只有巴菲特这样大亨能享受这样特殊优惠,普通投资者碰不到这样的好事。

  消息传出来后,另一家公司美国保险集团(AIG)几乎彻底震惊了,脱口而出的评价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简直就是在巴结巴菲特”。

  巴菲特由于资金量和人脉的优势,一直都是交易对象争相巴结的目标,因此额外赚了不少钱。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交易就是这样稳当赚钱的例子,就算这样稳妥的投资也有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见投资有多难。

  巴菲特高高兴兴收了几年股息之后,199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出事了。在美国的国债市场发生了所罗门兄弟公司违规投标国债事件,这一丑闻使长期雄霸美国债券市场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受到致命打击,金融帝国马上就要崩溃了。

  专业投资者碰到这种事,只能认倒霉了,辛辛苦苦几十年,肯定“一夜回到解放前”。巴菲特这时用了独门绝技,参与管理并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公司复活!

  巴菲特决定自己直接担任公司总裁,找政府高官进行多方交流,最后大事化小、通过支付大额罚款保住了所罗门兄弟公司承销资格,令其没有丧失市场地位。

  1992年,担任了9个月公司总裁之后,巴菲特辞职了。所罗门兄弟公司股价比巴菲特就职之前足足大涨了约30%!

  所罗门兄弟公司总裁并不是股票多就能当的,金融机构也不是有管理能力就能救活的,既富且贵的家世背景、丰富人脉是巴菲特不宣的秘密。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多次直接管理公司,让公司化险为夷。

  只讲巴菲特投资技巧多好、投资理念多么合理是纸上谈兵。巴菲特关键时刻入主公司、左右逢源、柳暗花明、转危为安的最后一招救命绝招,是别人学不了的。如果没有这招,巴菲特的业绩早已面目全非。

  价值投资理论就算好,也只是冲锋枪,不穿防弹衣往前冲,迟早有一天会被撂倒,这就是“幸存者游戏”的另一个版本。回首2008年金融危机垮掉的欧美基金经理,他们基本上都是价值投资的信徒,这些基金经理平时素质高、“枪法好”、有信仰,把价值投资已经玩到极致了,可惜没有防弹衣,结果一下子全牺牲了。

  这时候,巴菲特在重复一个老游戏:2008年9月23日,巴菲特出资50亿美元收购高盛的永久优先股,条件和21年之前入股所罗门兄弟公司几乎一模一样。巴菲特这笔交易赚不赚钱都和“价值投资”之类的技巧扯不上边了。

  2008年11月7日,巴菲特成为奥巴马政府经济顾问。

  2010年年初,高盛深陷“欺诈丑闻”,美国司法部对高盛进行刑事调查。随即作为大股东的巴菲特全力为高盛辩护,美国舆论一片哗然。

  不管最终投资高盛的收益如何,这个投资从始至终已经和价值投资理念没有什么关系。

  当2009年年底金融危机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股神再次毫发无损地成为大赢家,一些媒体、机构大肆宣告:这是巴菲特长期价值投资的伟大胜利。

  不过路透社的专栏作者Rolfe Winkler忍不住说出真相:巴菲特的成功神话基本是虚构的。他的财富主要来源于纳税人。要不是政府出手营救他投资的一些企业,巴菲特就赔惨了。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中,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了8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巴菲特在这8家公司中押注了高达260亿美元!这8家公司能起死回生是因为从政府的救助计划中得到1000多亿美元的注资,如果没有政府救援就是高盛也在劫难逃。在这8家公司发行的债券中,有75%受到联邦政府担保,因此这8家公司的借款的利率低得惊人!

  巴菲特在写给股东的信中抱怨说:“接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或美联储等政府机构救助的公司,其借贷成本非常低廉……相反,评级高的公司,例如伯克希尔的借款成本却史无前例的高。”

  路透社专栏作者Rolfe Winkler称自己看到巴菲特写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时,感到非常荒谬。因为巴菲特一方面大力游说政府救助自己投资的金融机构并大量交易这些股票赚钱;另一方面又抱怨这样做对自己不利,脸皮之厚令人自愧不如。

  Rolfe Winkler说,让我伤心的是,巴菲特本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大力倡导更好的公共政策,可他最终还是决定用其强大的政治资本保护自己的投资。

  转载须注明出处:《投资大围猎——你是猎手还是猎物?》,王晓萌,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第三章“巴菲特真相——传奇背后的秘密”、第一节“显赫的家世:人脉比选股重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难得的好文章,值得研读。本人最喜欢的一句话还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真正的金融圈内价值投资一直充满争议。价值投资的鼻祖、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早在1976年临终之前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价值投资已经没有用途了。而“投资大围猎”书中记录格雷厄姆同时代的知名投资大师更直接称格雷厄姆从未通过他提出的“价值投资”理论赚到过钱,但在他死后却有很多人按照他的理论去做。此外被价值投资信徒奉为经典的《证券分析》实际是在格雷厄姆刚刚从频临破产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写的书,并未经历实战检验。让格雷厄姆名声大噪的除了书还有1933年以后的投资业绩,但在这轮美国世纪大牛市中,直到格雷厄姆退休也只有3年是小幅度下跌,价值投资并未经过检验。因此不难理解,为何牛市中总出现很多价值投资大师,但多数在熊市中丝毫无还手之力。至于巴菲特除了其政治人脉之外,投资手法并没有公开过,老资格的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说,巴菲特不会告诉你怎么成为巴菲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大围猎不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下电影 华尔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d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等等地地道道地地道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去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假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67 天

发表于 2011-3-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票上涨的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庄家的操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窃钩者贼,窃国者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11-3-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都在懷疑。。。。。。現在終於看到了真相了。

證實了本質的東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要涨又下来了,犹豫了,却真涨了。。。
看看要跌又上去了,迷惑了,却真跌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的时候,他们管我叫投机者;
等后来水平提高了,他们又叫我价值投资者;
再后来,财富更多了,也混整了,他们又叫我慈善家。

其实从头到尾我做的是同样的一件事:低买高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艾略特波浪看盘

发表于 2011-3-1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低买高卖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监守自盗 Inside Job (2010)
  
  导演: 查尔斯·弗格森
  编剧: Chad Beck / Adam Bolt
  主演: 马特·达蒙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20分钟
  上映日期: 2010-10-08(美国)
  官方网站: www.sonyclassics.com/insidejob
  又名: 内幕工作
  IMDb链接: tt1645089
  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巧妙地通过一个混混职位高升进而破坏规章政策的故事展开。这是第一部调查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电影业倒没受什么影响:金融危机使人们迫切需要娱乐和消遣,以致于影院爆满。
  http://www.56.com/u81/v_NTg3MzI1OTA.htm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8 14:58 , Processed in 0.072868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