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186|回复: 0

[大盘交流] 分析疯狂加速的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利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疯狂加速的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利弊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1151202500 浏览:15186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障碍钱升值的很多要素,都开端逐步消逝。

美联社2月4日的音讯,奥巴马ZF当天回绝认定中国为在中美贸易中占领优势而支配本国货币。这也根本契合市场的普遍预期,在美国财政部屡次推延货币支配国报告之后,市场也从中读出了中美达成了某种默契的信息。彭博社也称,美国财政部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说,中国应当贯彻hujintao主席关于让汇率具有更大弹性和促进内需的承诺。


一切似乎都在悄然地发作变化。
在hujintao主席访美后,美国方面开端发出一些正面信号。联络到另外一些事情,比方hujintao主席在访美期间遭到的最高规格的礼遇,以及中国方面大方地与美国签署了450亿美圆的经贸大单,都标明中美之间的互动渐入佳境,而曾经横亘在中美之间、让中美之间一触即发的钱汇率问题,却一下子云淡风清了。

认真梳理一下中美发表的结合声明,似乎能够得出另外的一些信息。

在2011年的这份中美结合声明中,关于钱汇率有这样一段表述:“中方将继续坚持推进钱汇率构成机制变革,加强钱汇率弹性,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而翻阅之前的中美结合声明,却能发现,这句话在之前的结合声明中历来没有呈现过。

这能否意味着,中美之间就钱汇率问题达成了某种共识?关于市场来说,假如真的存在着这样的共识,那么钱的加速升值则可能箭在弦上。
反对钱升值的最主要观念是:一个强劲的钱,将对中国的出口形成致命的影响。而理想的例子是,钱在过去的几年中持续升值,但中国的出口却仍在高速增长,一个更强的钱,似乎并没有对出口形成什么负面影响。从贸易链的理论来剖析,在全球分工中,各个经济体根本找到了本身在“价值链”中的定位,币值的影响力曾经远远不如工资、劳动力以及技艺等要素。中国的案例也不是孤立的,遍览全亚洲,马来西亚林吉特在过去一年中升值幅度为亚洲最大,到达约10%,而马来西亚的出口却依然上升了16.6%。

而2月14日发布的中国贸易数据来看,在2011年的第一个月,中国的进出口都远远好于市场预期,分别同比上升了37.7%和51.0%,当然,关于中国这样一个超级经济体来说,这样的贸易增速当然是不可持续的。但这也标明,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也并不像很多人担忧的那样“摧枯拉朽”。

事实上,一个不升值或者迟缓升值的钱,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却很少被人提及。比方说,全球大宗商品价钱、特别是农产品价钱在过去的数月中上升疾速,由于国际大宗买卖是以美圆计价的,在钱兑美圆坚持目前缓步升值态势的情形下,中国简直全部“吃进”这样的输入型通胀,而这又会转化为国内的居民消费价钱的上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钱并没有起到一个货币应该承当的“调理”功用,而丧失了汇率调理的状况下,则意味着一切的压力将被转移至利率政策上。于是,在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争辩中,简直一面倒地请求央行进步利率,而汇率却似乎“应该”依照一个节拍兑美圆升值。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被很多人提及、又被很多人误解的另一个反对钱升值的理由,是钱升值将带来大范围的热钱流入,从而带来大量的货币供给,最终招致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观念。但是,熟习货币体系的经济学家们应该晓得,在同等的资本流入下,钱的加速升值,与钱不升值相比,事实上产生的货币供给量并不一样。这是由于一国的货币供给量是以本币来计算的,钱升值后,同样的美圆将换来更少的钱,这也就招致了体内循环的钱变少了。依照这样的逻辑,钱货币供给质变少,事实上也减轻了央行对冲的压力。

笔者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计算,假如钱升值5%,央行的“对外资产”以钱计算,将呈现约9918亿元的降落,由于根底货币M0是由“对外资产”和“对外资产”加总构成,“对外资产”降落后,中国的M0其实也呈现了相应的降落。依照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与M0之间的货币乘数,中国的M2也将呈现4.7万亿元的降落,约占到目前中国全部广义货币存量的6.4%。假如我们假定钱升值12%,我们的计算则显现出,M0将呈现约2.4万亿元的降落,M2的降落幅度则将超越10万亿元,将占到现有货币供给量的15.4%。从这个意义上说,钱的升值反而会减轻资本流入产生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压力。同时,需求指出的是,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入,从基本上来说,是由于中国悲观的经济前景,钱升值,并不是一个决议性的要素。

是思索允许钱加速升值的时分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自己观念。作者系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经济研讨总监。)
本文来自: VC中文网 详细文章参考:
http://www.vcchinese.com/thread-269-1-1.htm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8 21:07 , Processed in 0.034030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